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共5题;共15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潮汛(xùn)愕然(è)恍惚(huǎng hū)栈桥(jiàn)B . 嬉闹(xī)手帕(pà)撩逗(liáo)恣睢(zī)C . 窸窸窣窣(xīsū)匣子(xiá)雇用(gù)戳破(chuō)D . 稠密(chóu)空旷(kuàng)寒噤(jīng)瑟索(sè)2. (2分)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而又粗犷。

②那是雨,是使人______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③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啊!A . 热烈静谧沉思B . 激烈静谧思索C . 热烈安静沉思D . 激烈安静思索3. (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亲情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声。

B . 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我们学习好榜样。

C .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作者对事物特征或者事理的说明,是否都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

D .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4. (3分) (2017七上·无锡期中) 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狗·猫·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下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着的憎恨。

B .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C . 《无常》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D . 《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5. (5分) (2019七下·嘉兴期中) 古诗文名句积累。

(2) 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诗意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表现自己因思乡忆亲而泪雨滂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共5题;共55分)6. (3分) (2015九上·临海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1)诗中“________”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 (14.0分) (2017七上·成都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异日①者,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 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注释】①异日:往时,从前。

②更羸(gēng léi):战国时的名射手。

③京台:高台。

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此孽也孽:病B . 其飞徐而鸣悲徐:缓慢C . 先生何以知之知:通“智”,智慧D . 故疮痛也疮:伤痛(2)翻译下列句子①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3)结合文章分析,为什么更羸能顺利射下大雁?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8. (5.0分)(2017·阳东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

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

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2)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议种瘪种——________——给儿新生(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9. (20.0分)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小题。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文段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2)怎样理解“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简要分析文段是怎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乐业的?(4)结合文段和自己的体验,说说怎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10. (13.0分)(2018·桂林)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

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

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

”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

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

”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

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

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

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

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

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