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减小 B 3.65%【解析】(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2)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40 36.520 g×4% x20g4400=36.5xx=0.73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73g20g×100%=3.65%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2.向碳酸氢镁[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白色沉淀作如下探究:(查阅资料)I.Mg(OH)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MgCO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Mg(OH)2、MgCO3受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_____。

(实验1)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不成立步骤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_____猜想二不成立小张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实验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小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按下图装置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并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数据: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浓NaOH溶液增重2.64g;浓硫酸增重1.44g则:x:y=_____。

(拓展延伸)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

a.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b.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答案】Mg(OH)2、MgCO3一白色固体变蓝色偏小 e d b 3:2 abc【解析】【详解】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Mg (OH )2;猜想二:只有MgCO 3:;猜想三:Mg (OH )2、MgCO 3。

故填:Mg (OH )2、MgCO 3。

[实验1]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 形管,白色固体变蓝色,是因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水,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2](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会导致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偏小。

故填:偏小。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e ,d→b 。

故填:e ;d ;b 。

(3)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 ,说明氧化镁质量是3.20g ;浓NaOH 溶液增重2.64g ,说明反应生成了2.64g 二氧化碳;浓硫酸增重1.44g ,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 水; 设碳酸镁质量为m ,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n ,氢氧化镁质量为z ,32MgCO MgO +CO 844044mn2.64g844044==m n 2.64g加热↑m =5.04g ,n =1.6g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质量:3.20g ﹣1.6g =1.6g ,22 Mg(OH)MgO+H O 5840z 1.6g5840=z 1.6g加热z=2.32g,根据题意有:x 5.04g 2.32g3 ==y84582:,故填:3:2。

[拓展延伸]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故填:abc。

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

【答案】高锰酸钾;D;降温.【解析】【分析】【详解】(1)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是复合肥,故选D;(3)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所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1)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可把铁从磁铁矿石()34Fe O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磁铁矿石样品(设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进行探究,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样品中34Fe O的质量是______g;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是______。

(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向黄铜样品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氢气.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除了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外,你还能求出的化学量有______(填序号)①锌的质量②锌的质量分数③铜的质量分数④硫酸锌的质量⑤硫酸溶液的体积(3)铝是一种比较耐腐蚀的金属材料,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种薄膜______(填化学式),如果用铝来制取氢气,那么需要操作______(填编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A 用砂纸打磨表面B 用水浸泡C 用稀盐酸浸泡一段很长时间【答案】3424CO+Fe O3Fe+4CO高温8.7 生铁 4.9% ①④23Al O A【解析】【详解】(1)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把铁从磁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424CO+Fe O3Fe+4CO高温。

设样品中34Fe O的质量是x,用m表示固体减少的质量,342++Δm2321684C6O Fe O34x13.6gFe4CO-11.2g高温232x=6413.6g-11.2g,x=8.7g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含碳量较高是生铁。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2442Zn +H SO =ZnSO +H 982 200g x0.2g↑⨯98200g x =20.2g⨯ x=4.9%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硫酸锌的质量;但由于不知道黄铜的质量,因此不能计算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锌的质量分数;由于不知道硫酸溶液的密度,因此也不能把硫酸溶液的质量转变为体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质量可由参加反应锌的质量+所加稀硫酸的质量-放出氢气的质量而计算出来,因此,还可以计算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选项,应选①④。

(3)铝的活动性较强,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结实的氧化铝薄膜,化学式为:23Al O ,在实验前可以用砂纸将氧化膜打磨掉,也可以放入稀盐酸将氧化铝反应掉,但放入盐酸中时间过长会将铝消耗掉,故选A 。

5.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 3O 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0t 含Fe 3O 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氢化镁(MgH 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 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 和II 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

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 2+②Mg 2+、Zn 2+③Mg 2+、Fe 3+④Zn 2+、Fe 2+ ⑤Mg 2+、Zn 2+、Fe 2+【答案】B 4CO+Fe 3O 4高温3Fe+4CO 2 1206.9 4A1+3O 2=2A12O 3 MgH 2+2H 2O=Mg (OH )2+H 2↑ FeSO 4+Zn=ZnSO 4+Fe ②⑤【解析】 【详解】 (1)A 、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B 、电热水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C 、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不符合题意;D 、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不符合题意;故填B ; (2)一氧化碳还原Fe 3O 4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3424CO Fe O 3Fe+4CO +高温 ;设生成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3424CO Fe O 3Fe+4CO 2321682000t 80%96%x+⨯高温232∶168=(2000t ×80%)∶96%x 解得x ≈1206.9t ,故填1206.9t ;(3)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里层的铝继续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4A1+3O 2=2A12O 3;(4)由题意可知氢化镁(MgH 2)与H 2O 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MgH 2+2H 2O=Mg (OH )2+H 2↑;(5)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镁弱,锌粉和硫酸镁溶液混合后不反应,锌粉剩余,但实验Ⅱ中的锌和硫酸亚铁反应,能置换出铁,当实验结束后混合废液出现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锌和硫酸亚铁继续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方程式故填FeSO 4+Zn=ZnSO 4+Fe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滤液中一定含有未参加反应的镁离子,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可能含有剩余的亚铁离子,即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Mg 2+、Zn 2+或Mg 2+、Zn 2+、Fe 2+,故填②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