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的乘法口诀》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9的乘法口诀》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五、课例研究综
本节课我围绕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堂中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
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
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通过创设有
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使他们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
得到充分释放,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体现
鉴于学生已经熟悉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乘法竖式先
由学生自己猜想,再加以验证,充分利用旧知的迁移,
培养学生的猜想、探究能力。
(三)巩固强化、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
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
思考性、针对性、应用性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
次的练习:
1、对比练习 (1)口算。 (2)填空:7 个 8 比 6 个 8 多( ),比 8 个 8 少( )。 2、游戏:对口令 3、开小车,做口算 4、学以致用 (四)总结评价
为学生营造可探索学习时间和空间。
2.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模仿与记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完成数
学模型的自主建构。因此,我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
导,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于一体,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 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小学二年级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9 的乘法口诀》
一、教材分析
《9 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 84 页的内容。本节
课所讲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它是在学生熟练
掌握 1 到 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 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
力,因此本节课对 9 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 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教师就应在学生推导
口诀的过程中,注意 1 到 6 口诀方法的延用。初步形 成开放式教学,培养了探索精神,并逐渐形成自主、
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 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9 的乘法口诀,
并能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示了课题,根据已往的经验,进行猜测,让学生自由
的说出 9 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完成 9 的乘法口诀的编
制过程。
三、教学策略选 1“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
择与设计
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基于“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的理念,教学中我注重 “激”——“引”——“探”——“放”的原则,灵活选择情 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努力
了学生是课堂的决策者,实施者的地位,为学生提供 交流的机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
索的习惯。
三、学生学习能 学生已经掌握了 1----8 的乘法口诀,对于 9 的
力分析
乘法口诀已有所了解,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水
平出发,在引入新课时没有创设情景,开门见山的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出 示剪纸的情景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剪一串有几个
灯笼?那谁你能帮算算剪 9 串有几个灯笼吗?然后给 学生划分小组,看哪些小组表现出色。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亲 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此,这个 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在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情境中,我引导他们观察并发 现:剪一串有 9 个灯笼,由此提出问题:剪 2 串有几 个灯笼?剪 3 串呢?……剪 9 串呢?让学生根据上述 问题,先计算再填表。 2、小组合作,编制口诀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尝试记忆口诀。 (2)面对面拍手背口诀。 (3)让学生说出在背的过程中比较难记的几句口诀, 引出 9 的口诀中的规律。 (4)学生观察,寻找 9 的口诀中的规律。 (5)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6)教师介绍学生没有发现的规律。 (7)学生利用这些规律再来记忆 9 的乘法口诀。 (8)师生对口令,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4、联系旧知,学习竖式 (1)猜想乘法竖式的写法。 (2)介绍乘法竖式及各部分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