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解读(一)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解读(一)

第2页 共5页
第四条 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报批类减免税是指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备案 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201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第四条 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核准类减免税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税务机关核准的减 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不需要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随着税务机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大部分税收减免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新办法在将“报批 类减免税”的表述变更为“核准类减免税”的同时,通篇简化了核准类减免税的申请范围和流程。 201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交核准材料,提出申请,经依法具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按本办法 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 2.核准类减免税的申报 (1)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报送 相应的材料。 对于核准类减免税,纳税人必须先报送减免税申请材料,待税务机关受理并核准后,才可以享受减免税,且税 务机关在纳税人享受减免税情形变化后可以重新审核。 (2)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3)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 后,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进行申报。 (4)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包括事中审查的处罚的和事后监管中的追责。 (5)纳税人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材料有留存备查的义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 料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3.税务机关核准实施 (1)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申请,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①申请的减免税项目,依法不需要由税务机关核准后执行的,应当即时告知纳税人不受理; ②申请的减免税材料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纳税人更正; ③申请的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纳税人; ④申请的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 当受理纳税人的申请。 (2)税务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减免税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3)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 (4)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依法不予 减免税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核准类减免税实施案例 【例题2】 某企业以小微企业的名义,申请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核准审核的重点】 (1)经营合法性审查: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资格审查 ①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
(5)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当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到期的,应当停止享受减免 税,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
第5页 共5页
《背景
为激发市场活力和创业激情,调动全民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国务院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 工作作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 适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规范和加强税收减免管理工作,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 细则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对减免税的规定,按还权利和责任于纳税人简化办事程序,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同时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防范税收风险的原则,修订并发布了《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二、《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具体解读 (一)减免税定义、分类 1.减免税定义 200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简称“旧办法”) 第二条 减免税是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减税是指从应纳税款 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 201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 第二条 减免税是指国家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者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不包括 出口退税和财政部门办理的减免税。 新办法: (1)减税: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依法减轻税收负担的一种优惠措施。 (2)免税: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依法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优惠措施。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免予征收。 本质是税收优惠,目的是照顾激励。 (3)不包括出口退税和财政部门办理的减免税。 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即征即退等财政返还类、财政补助类优惠项目。 2.减免税的基本类型 201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第1页 共5页
第二条 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三类。 (1)税基式减免:对征税对象数额减除一部分或全部免予计税。 如:增值税销售货物的纳税人月销售额起征点为5 000~20 000元。 (2)税率式减免:对规定适用税率减低一部分,按减低后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如: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20%征收。 (3)税额式减免:对计算确定的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或全部免征。 如: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 度起,享受“三免三减半”的税收待遇。 不包括:出口退税和财政部门办理的减免税。 【例题1】 减免税类型辨析 (1)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收入扣除3 500元。 (2)企业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3)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4)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5)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6)自2013年4月1日起,国内印刷企业承印的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印刷且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境外图 书,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 (7)《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稿酬所得,在适用20%税率征税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8)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含20万)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 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答案】 税基式减免:(1)(2)(3)(4)(8) 税率式减免:(5)(6)(8) 税额式减免:(7) 【解析】 (1)(2)(3)(4)均是针对计税依据做出的规定,是征税对象的数额的免计或扣除,因此属于税基式减免。 (5)(6)是对特定对象特定项目给予低税率的优惠,故属税率式减免。 (7)是直接减征30%的应交税额,因此属于税额式减免。 (8)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基式减免;再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属于税率式减免。 【相关概念】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当征税对象的数额达 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 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二)核准类减免税申报和实施 1.新旧政策对比分析 200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
(2)税务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减免税备案,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3)备案类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资料完整性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第4页 共5页
(4)税务机关对备案材料进行收集、录入,纳税人在符合减免税资质条件期间,备案材料一次性报备,在政策 存续期可一直享受。
第3页 共5页
②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 (3)应纳税所得审查:根据纳税人提供的纳税资料。 (三)备案类减免税申报和实施 1.新旧政策比较分析——实施更加灵活 200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 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 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 第十四条 减免税期限超过1个纳税年度的,进行一次性审批。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并告知纳税人执行。 2015《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要求纳税人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申报阶段在纳税申报表中附列或附送材料进行备案,也可以要求纳 税人在申报征期后的其他规定期限内提交报备资料进行备案。 第十九条 备案材料一次性报备,在政策存续期可一直享受。 新办法明确备案类减免可以在首次也可以在申报征期内提交资料,这就给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执行政策时 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实施更加灵活。 原办法没有明确在政策存续期内备案类减免税是否可以一次备案一直享受,这次新办法予以了明确,为纳税人 减轻了负担。 2.备案类减免税申报资料要求: 纳税人随纳税申报表提交附送材料或报备材料进行备案的,应当在税务机关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报送以下资 料: (1)列明减免税的项目、依据、范围、期限等; (2)减免税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报送的材料。 (3)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4)纳税人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材料有留存备查的义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 料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3.税务机关审核实施 (1)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请的减免税备案,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