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发技术2012
5#集油站
集输系统工艺流程图
27
•注水工艺流程
开发注水系统
注水开发普通稠油区块有七个区块
注水
井楼油田 古城油田 王集油田
八区 B123、124、125区 东区、泌242区、柴庄区
29
净化污水注水流程示意图
2
12 8
7#计量配水站
15#计量配水站 9#计量配水站
# 计 量 配 水 站 19#计量配水站
3#计量配水站
1#计量配水站
#
计 量 配
古城B123 区注水站
水
站
# 计 量 配 水 站
•稠
古城B125 区注水站
159管线
4#计量配水站
油
联 稠油联合站净化污水(低压)
合
稠油联合站净化污水(高压)
站
L八区1# 注水站
LZ24等9口注水井
30
六、联合站处理工艺
稠油联合站平面布置图
•功能?
脱水区
污水处理区
开发 试验
到(16段908.98- 万吨,2011年产量上升到66万吨。 主19要91)支持技术:斜直井开采工艺技术、薄
20 阶段 层稠油开采技术、复杂断块稠油开采技术,
10
(19861988)
防砂、调剖堵窜工艺技术和注氮相关技术
等。
0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油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9.8%。 油层胶结松:稠油油藏因其埋藏浅,成岩性差,油层胶结疏松。 油藏面积小:油藏单个开发单元含油面积0.1-2.0 Km2,油砂
体面积一般为0.1- 0.5km2。
5
国内稠油分类标准及开采方式
分类
名称
级别
主要指标 粘度(mpa.s)
辅助指标 相对密度
开采方式
稀油
<50(油层条件)
单井吞吐周期数高( 11个)、采出程度高(25.8%~31.3%),周期产 量下降较快,日产水平低
周期产油/生产天数 日产油/油汽比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油层厚度大于5米井周期吞吐效果
6.0 5.0 4.0 3.0 2.0 1.0 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井楼油田七区出砂井分布图
出砂井
11
三、河南油田稠油开发历程
❖河南油田稠油开发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科技创业 史。
河南稠油开发针对稠油“浅、薄、稠、散、小” 等特点,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油工艺技术的 进步实现浅薄层稠油的规模开发和效益开发。通过 不断改进和完善开发工艺,形成了独特的浅薄层稠 油开采配套技术。
22
蒸汽驱技术
1. 蒸汽驱技术概念
蒸汽驱过程示意图
生产井
注汽井
生产井
蒸汽带
热水带
冷油带
23
楼资27井区蒸汽驱
24
五、注汽、集输、注水工艺
注汽系统工艺流程图
注汽锅炉
高压分汽阀组
计量站配汽阀组
减压伴热阀组
站内储罐
单井
25
掺水工艺技术流程
配汽阀组
注汽锅炉
高高压压分分汽汽阀阀组组
注汽站
注汽干管 注汽支管
产油
生产天数
日产油
油汽比
9
4 汽窜严重,影响了注汽开发效果
➢ 汽窜井次多:影响产量一万吨左右;
➢汽窜程度加剧:汽窜已从井
间干扰、单向窜转变为多井互窜、 双向窜;
井楼一区Ⅲ8.9、IV11等层汽窜图
➢ 汽窜井排水期长:排水期
达30-40天。
10
5 出砂严重,冲砂检泵作业频繁,生产时率低
由于原油粘度高,细粉砂油层且胶结疏松,吞吐过程中造成出砂严重, 2005年出砂井占维护性作业的57%,影响油井生产时率。
热采区块汽窜影响统计表
区块
汽窜井次
2007年
焖井天数
高含水天数
一区
80
三区
83
BQ10
52
七区
110
零区
16
六区
15
GQ3区
14
LQ1区
1
五区
4
B123区
3
B125区
3
合计
381
BQ57区
14
BQ67区
9
XQ45区
27
BQ94区
11
杨楼油田
20
新区
81
合计
462
205 343.4 310.2 280
1
河南油田稠油开发技术
张清军
2012年3月
2
第一部分 稠油油藏及开发工艺简介
3
古城油田
(老油田)
井楼油田
(老油田)
杨楼油田
(新区)
新庄油田
(新区)
王集油田
(老油田)
4
一、油藏特点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薄、稠、松、小” 的特 点油藏埋藏浅:埋深90-1500m,绝大多数小于500m。
油层厚度薄:油层单层厚度1-4m,层系组合厚度2-15m。 原油粘度高:脱气原油粘度90-160000mPa·s,其中特超稠
❖工业化开发阶段(1989-1991):
❖相继投入注蒸汽开发五个区块,普通稠 油常规注水开发三个区块,稠油产量上升
0
至18万吨。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16
四、稠油开发主要技术手段
蒸汽吞吐
1. 蒸汽吞吐概念 蒸汽吞吐,也叫蒸汽激励、循环注蒸汽。它是先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
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接着关井几天,进行焖井,加热油层中的原油, 然后开井生产,整个过程是在同一口井中进行的。当瞬时采油量降低到 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采油,如此反复,周期循环,直至增 产油量经济无效或转变为其他开采方式为止。
蒸汽吞吐井普遍采用。 实现不动管柱注汽、转抽,油管既
作为生产管柱,又作为注汽通道,避 免了频繁作业对稠油储层的冷伤害, 减少了热损失,延长了油井的生产周 期。
蒸汽 抽油杆
抽稠泵
油油层层
34
不动管柱转抽技术
•配套抽稠泵,可实现 提光杆注汽,放喷, 放下光杆转抽,减少 了作业环节,提高了
热利用率。
35
做好准备; – 较快地回收一次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 缺点:采收率较低
– 采收率较低:和常规采油方法一样,靠天然能量采油,一般只有 15-20%,
– 由于冷热周期变化,对井的损害较大
21
蒸汽驱
1. 蒸汽驱技术概念:
–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 开发层系、井网、 井距、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 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当 瞬时油汽比达到经济界限时,蒸汽驱结束或转变为其 他开采方式。
注汽
焖井
放喷
转抽
周期末
17
蒸汽吞吐技术
1. 蒸汽吞吐概念
注 闷 产汽 井 油
蒸汽带
热水带 冷油带
蒸汽吞吐汽吞吐的优缺点:
• 优点:工艺简单,见效快
– 可以加快采油速度,在较短时期内大幅度增产原油; – 通过多周期蒸汽吞吐,预热油层,降低油层压力,为下一步汽驱
年度
14
开发历程
稳产开发阶段(1992-
2002):
稠油历年产量构成
热采产量 常采产量
深化7研0 究剩余油分布和油
产油量
层储6热0 状况,围绕提高资
源利用率和采收率,进行 了加5密0 井蒸汽吞吐工、业化加密 吞吐4后0 小井距蒸汽开驱发阶和出 砂导冷试3采 验0 等,技在开试术立发 验 的足研老(191究区9段918及而)9-先热 采储2量0 投入阶很段 少的情况下, 稠油1产0 量(1稳19988在86)-24-28万吨,
12
开发历程
产油量
稠油历年产量构成
70
60
50
工业化
40
开发阶
段
30 开发 (1989试验 1991)
20 阶段
(198610 1988)
稳产开发阶段 (1992-2003)
热采产量 常采产量
产量上升阶段 (2003-目前)
0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工艺技术突破阶段
年度
技术发展与完善阶段
13
技术新突破阶段
开发历程
产油量
河南油田稠油开发主要经历了以下四
个阶段:
稠油历❖年开发产试量验阶构段成(1986-1988) :
热采产量 常采产量
70
60
50
工业化
40
开发阶
段
30 开发 (1989试验 1991)
20 阶段
(198610 1988)
❖开展单井蒸汽吞吐试采,相继开辟了零 区、一区和泌浅10区不同(产类2量0型0上3稠-升目油阶前油段)藏蒸 汽吞吐开采试验区,稠油产量5.8万吨, 蒸稳汽产吞开吐发油阶段汽比达到0.47。主要技术创新: 不(动19管92柱-20转03抽)工艺、稠油热采注汽工艺、 集输工艺技术。
二是稳定的泡沫油流动:有溶解气(8m3/m3以 上)的饱和油藏,形成泡沫油,采收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