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填空技巧篇

逻辑填空技巧篇

对应分析法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

对应分析法是进行语境分析的一种方法,也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方法。

对应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有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的语境。

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呼应关系。

对应分析法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呼应关系,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结合真题对对应分析法进行讲解,帮助考生理解与复习。

逻辑填空题中的对应关系主要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一、正对应正对应,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一)解说关系例题1:(2008•国家)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在某一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无法。

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察秋毫周密威慑力搪塞B.明辨是非周详使命感推脱C.抓大放小透彻好习惯塞责D.高瞻远瞩入微内聚力敷衍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本题材料不长,却设了四个空。

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选定一个突破口,然后分项排除,最终锁定。

突破口的选择因人而异,本题中第一空和第三空均有明显的提示信息,适合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与第一空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

由此可知公司领导要注意细节,相关的只有“明察秋毫”;“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与“形成”(第三空)构成解说关系,“不敢”提示了公司领导要形成的是“威慑力”。

由这两空可知,A为正确答案。

(二)概括关系例题2:(2010•联考)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

但即便是最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A.必然性乐观B.规律性简单C.突发性粗略D.周期性保守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阅读题干可知,第一空与“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构成概括关系的正对应,“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第一空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

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因此本题答案为D。

(三)顺承关系例题3: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

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排挤B.结合无视C.渗透轻视D.结合限制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三个阶段”对应“三个时期”,因此第一个空格应与“融合”相对应。

与“结合”相比,“渗透”的程度更深,与“融合”所表达的互相影响、不分彼此的意思更贴近,据此可首先排除B、D。

第二空中,分号前后的句子分别说明了两种错误倾向造成的后果。

由“过分强调人文教育会带来对科技的漠视”可知,过分强调科学教育同样也会造成对人文的漠视,C项中的“轻视”与“漠视”的含义最贴近,故本题选C。

(四)递进关系例题4: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

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苦涩奢望B.辛酸奢求C.历练幻想D.风雨梦境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由第一空句后的“回味”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味道有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苦涩”和“辛酸”,排除C、D。

人们常说“忆苦思甜”,故会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而不是酸味,由此排除B,答案为A。

名师点评本题较简单,只要考生注意到第二空前后句存在递进关系,进而认识到第二空所填的词语应与“希望”意思相近但比其程度更重,即可锁定A项的“奢望”。

二、逆对应逆对应,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句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

当文段中存在诸如转折关系、并列关系、背离关系等逻辑关系时,考生可考虑此种对应。

(一)转折关系例题5:(2010•国家)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

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

这个村正在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不着痕迹似信非信B.淳朴潜移默化漠然无知C.单一默不作声懵懵懂懂D.封闭悄无声息浑然不觉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潜移默化”强调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村子的转型不可能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急遽”的,据此可排除B。

“不着痕迹”、“默不作声”、“悄无声息”都含有悄然无声的意思,正因为村子的转型具有“快”和“无声”的特点,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没有意识到,与此对应的词语为“浑然不觉”。

名师点评第二句中转折词“但是”前后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和村里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代表着开放、现代,那么与之相对的村里的世界则应是封闭、传统。

故第一空中填“封闭”最贴切。

(二)并列关系例题6:(2010•国家)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

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子虚乌有B.精准虚无缥缈C.合理扑朔迷离D.精确空穴来风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第二空需要填的是一个修饰“传说”的成语。

由“不是……而是……”可知前后句子构成并列的逆对应关系,对应“可信”的历史,可推知前文说的是传说的不可靠性。

“扑朔迷离”指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楚。

看不清楚并不代表不可靠,排除C。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比较特殊,原意为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故有“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的说法。

后常被误用作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甚至有部分字典也接受了这一用法。

但在考试中出现,通常仍应按原意去理解做题。

据此排除D。

第一空中,修饰“年表”这一对象,通常侧重的是准确与否,而非细致或粗糙,故本题选B。

(三)背离关系例题7:(2010•国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

除了极少数的人能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组织B.主动团队C.独立同事D.一手集体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在创建自己的事业时,人或多或少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独立”、“一手”不合句意,排除C、D。

句中“极少数”和“大多数”提示语段存在背离型逆对应关系,在辨析A、B两项时,可把选项中第一空词语代入句中一一验证。

A:极少数人能直接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只能间接完成;B:极少数人能主动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只能被动完成;显然B项不合常理,可排除。

答案选A。

题干说的是大多数人需要在岗位上磨炼,借助岗位这个“基石”来积累经验与资本从而创建事业。

逻辑填空技巧篇既然是填词,那么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词语。

在逻辑填空中,对词语的考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实词、成语和虚词。

其中对实词的考查最多,所以我们重点讲一下实词。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既然有实际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词汇意义来对词语进行分析。

词汇意义指一个词语本身的含义。

分析一个词语的词汇意义首先从词义搭配和词义侧重入手。

词义搭配主要指固定搭配。

有的一些搭配也许没错,但是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比如: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通常不说交流意见或者交换思想;解放战争——淮海战役,通常不说解放战役或者淮海战争。

例1:毋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置疑B. 怀疑C. 激动D. 质疑解析:“置疑”表示怀疑。

多用于否定。

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和“毋庸”连在一起时应该是是“置疑”,这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意思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质疑”指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所以答案为A。

例2:由于疏于_______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_______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当年的身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修饰寒酸B.修葺逊色C.管理破败D.维护杂乱解析:如果只看第一句话,疏于修饰、疏于修葺、疏于管理或者疏于维护都可以,但是文段后面阐述的对象是房屋,所以和房屋搭配最合理的应该为修葺。

答案为B。

词义轻重主要是从语气的轻重程度这一角度来分析的。

比如同样指心情不好,但是用愤怒来形容与用生气来形容,明显轻重程度不同。

再比如妨碍指对人和事造成一般的伤害,词义较轻,“晚上电视声音太大,会妨碍邻居的休息”;而妨害指人或动物受到伤害,词义较重,“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例1:男人_________地把那些不易采得的野花,一枝枝分赠给同行的旅伴。

那一枝枝绚丽烂漫的野花中,或含苞欲放,或恰到好处,有的枝上缀满成串一粒粒小豆豆似的粉色花蕾,有的枝条上一朵朵开怀_________,正值盛期……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意怒放B.慷慨绽放C.随意绽放D.慷慨怒放解析:既然是不易采得的花,那么送给别人就应该是慷慨的。

第二个空白处填绽放和怒放搭配都没有问题,怒放和绽放的区别在于程度不一样,而文段后面说的是“正值盛期”,暗示我们花期是最旺盛的时刻,用怒放比绽放更贴切。

所以答案为D。

例2: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的对莎士比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莎剧________,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

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屑一顾一无是处B.颇有微词一无是处C.心怀不敬体无完肤D. 嗤之以鼻一塌糊涂解析:通过文意可知,屠格涅夫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比较轻,而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明显加重,所以第一空白处需要一个语气程度较轻的一个词,所以只能选颇有微词,答案为B。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醒各位考生逻辑填空不能仅凭语感,必须遵守词汇的运用规律,才能恰当的选择词语,才能很好地完成交流沟通,才能快速的突破逻辑填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