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RGMAP)使用使用说明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RGMAP)使用使用说明
(3)数字填图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野外地质数据一次性的数字化采集,并通过对所采集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提高地质填图与编图的效率,进一步实现大范围数据的无缝数据库和数据互操作。野外记录结构的标准化粒度将是影响数字填图成败关键。如果为了使得野外数据容易存取和检索,使用一种结构化和标准化较高的格式采集和存储,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量的预先定义好格式的纸质表格中寻找其内的专题很困难。尽管地学工作者可能开始时谨慎地填写这些表格,但当他们发现收集的数据不能有效或充分利用时,很快就对填写表格失去了兴趣。解决的办法就是采用项目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接轨。数字填图技术路线流程见图一。
地理注释
DILIZT
点
地理线状
DILIARC
弧段
地理面状
DILIPOLY
多边形
历史
遥感图像解释图
遥感地质解释图
遥感地质图
历史地质图
编稿地质图
地质界线
GEOLINE
ARC,所有地质界线
GEO_LMAP
地质(面)实体
GEOPOLY
POLYGON, 所有地质(面)实体
GEOPOLY_MAP
地质(点)实体
GEOLABLE
PRB的基本过程、支配这些过程组合的规则及运用整个PRB过程的公共机制是PRB过程的三个主要要素。
PRB基本过程:地质点POINT过程、分段路线ROUTING过程、点间界线BOUNDARY过程。
地质点POINT(P)过程是指野外路线所通过的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或重要地质现象等进行地质观测点控制的过程。地质观测点的密度按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PRB字典: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三种类型词典:PRB一般术语字典(2级查找)、PRB野外记录结构化描述字典(1级查找)、PRB规范结构化填空补缺式描述字典(1.5级查找)。
A通常划分
B特例划分
PRB扩展机制:
在PRB过程中,还有一些采样过程,这些采样过程包括产状、化石、素描、照片、样品的数据采集。约定采样过程全部隶属R过程。其采样过程的编码与R过程一致。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将实际观测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质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野外数据的获取技术就是这个过程的数字化过程。我们把野外路线观测的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的信息,用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和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据模型,结构化的储存在空间数据库中的过程称为PRB过程。它把把野外路线观测描述的地质现象的复杂过程抽象为PRB过程。这个过程的建立不但第一次把野外路线观测的过程实现了精确的定量化描述,而且实现了用简单明了的数据模型取代前期需要用极为复杂、且过程繁杂的野外采集数据模型。
文档编号
密级
内部文档
日期
2001/08/28
数字填图系统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RGMAP)系统
用户操作说明书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1年8月
中国地质调查局
Add: 北京市学院路31号中国地质调查局
Tel: 010-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29125;82329454;82329455
Fax: 010-82329125 Code: 100083
(4)进入野外PRB过程。在基于3S技术、正射影像图与GPS辅助定位的图形界面的掌上机区调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上,通过提供的PRB过程和PRB过程模型,对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和观察,取全、取准野外各项原始地质资料。空间数据掌上矢量化、点状实体符号化、属性结构化存储。PRB过程是主流程。
(5)进入野外驻地PRB过程。其过程是把野外路线的单个PRB过程转入野外手图库,进入野外手图库后,在PC数字填图系统上,首先进行行业标准化进程。数据交换,当天野外数据进库、路线总结,局部N个PRB地质连图等。完成当天野外工作。
(8)4-7步循环至填图工作结束。
(9)在PC数字填图系统上,生产新的多D产品:数字地质图、各种专题图、国家级空间数据库。
前期PRB过程
测区已有的多D产品整合在统一空间上
PRB初期过程
建立测区(或图幅)的电子字典库
野外PRB过程
PRB过程和PRB过程模型,对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和观察,取全、取准野外各项原始地质资料。
数字填图PRB过程流程原形模型
图1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
内置GPS PRB主过程
1.3 区调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
系统连续的地质路线观测,是区域地质调查必要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其它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野外地质路线观测是区域地质调查最基础的工作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阶段的划分,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基本可划分为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
1.4野外数据采集规程
1.4.1野外观测数据采集图层划分
类别
图层内容
图层名称
图层含义
图层类型
备注(注释图层)
野外路线图层
野外路线图层
GROUTE
野外计划路线与信息
弧段
地质点P图层
GPOINT
地质定点位置与信息
点
分段路线R图层
ROUTING
分段路线长度、方向等信息
弧段
地质界线B图层
BOUNDARY
地质界限与信息
分段路线ROUTING(R)过程是两个地质观测点之间的实际分段路线描述记录的控制过程。该实际路线根据两个地质观测点之间的内容和变化来进行分段描述,该变化可以是两个地质实体的界线、也可以是一个地质实体的内部变化。
点和点间界线BOUNDARY(B)过程是依赖于ROUTING过程。它是对两段ROUTING之间的界线来进行分段描述。同ROUTING一样,该界线可以是两个地质实体的界线、也可以是一个地质实体的内部变化界线。BOUNDARY过程在室内PRB过程中,是地质连图的重要依据。
POINT所有地质(点)实体(不含下面的图层)
GEOLAB_MAP
产状
ATTITUDE
POINT
ATTI_MAP
化石
FOSSIL
POINT
FOSSILMAP
样品
SAMPLE
POINT
SAM_MAP
素描
SKETCH
POINT
SKETCH_MAP
照片
PHOTO
POINT
PHOTO_MAP
地质横剖面线
CROSS
过程组合的规则:地质点P过程是PRB过程的核心。分段路线ROUTING过程、点间界线BOUNDARY过程必须隶属P过程。
一个P过程可以有1个至N个R过程,0个至n个B过程。
一个R过程必须有1个或1个以上的B过程。如果1个P程只有一个R过程,则B过程可以没有。
PRB过程的公共机制:PRB划分、PRB字典与扩展机制。
WWW:
1、数字填图技术流程与规程
2、HP688(HP720E)硬件指标简要说明
3、数字填图野外调查PRB前期与初期的基本数据准备
4、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说明
5、野外剖面数据采集系统及数字剖面系统操作说明
6、数字填图桌面系统操作说明
7、问题解答
附件一 岩石花纹库编码表
(2)GIS技术是野外数据采集软件的重要基础:支持一定的图形能力的微软公司的WinCE发布后,才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在掌上机上真正实现了空间数据的显示、编辑能力,并提供符合流行的 GIS软件格式的数据输出能力。WinCE从1.0 到3.0给开发级用户提供了开发专业级的开发平台。不但能够面向野外现场开发,而且使掌上机与桌面的GIS系统一体化更高。
空间定位是数字填图基础的基础。传统作法是带比填图比例尺精度至少高—倍的地形图或航片进行目视定位。九十年代中期建成的由24颗卫单组成购 GPS系统可为全球任意地点、任意多个用户闹时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连续的、实时的三维定位。实时的 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三个因素:精度、体积和重量与功耗。2000年5月 l日,美国政府取消人为降低 GPS定位精度的 SA政策。单频单机实时定位精度己达到30米,双频单机精度可望达到12米,已基本满足地质调查的定位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则是制约野外应用的主要因素。2001年出现内置掌上机的 GPS产品,将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PRB划分:
编码规则:从一个P过程到下一个P过程,P编号必须是唯一的。R过程的编号从该点的P过程到下一个P过程是顺序往下编号的,B编号也必须是唯一的。B过程的编号在一个完整的PRB过程中,其编号是流水编号的,以便顺序存储。但B过程必须填上隶属的R过程。如果是P过程上的B过程,其隶属R过程的编号必定为0。
1.2 数字填图技术主流程的步骤如下
数字填图PRB过程流程原形模型见图二。
(1)通过对搜集能反映测区地质研究程度的已有最新成果资料进行数字化,生成历史的多D产品。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2)进入PRB前期过程,对测区已有的多D产品整合在统一空间上。通过CF卡存储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基础背景图。
(3)进入野外PRB初始过程。建立测区(或图幅)的电子字典库,项目标准化进程(地质实体对象数据模型)。
弧段
采样图层
SAMPLE
采样位置与采样信息
点
产状图层
ATTITUD
产状位置与采样信息
点
素描图图层
SKETCH
素描位置与素描信息
点
照片图层
PHOTO
照片位置与素描信息
点
化石采样图层
FOSSIL
化石采样位置与化石信息
点
自由图层
FREE
野外路线自由标注图层
GPS
图
层
GPS图层
GPS
野外实际观测路线轨迹
点
地理图层
为编写设计和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置的路线为野外踏勘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