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要: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尤其是近几年,教育部下了很大决心,强制全国各地小学“减负”。
然而时至今日,“明减暗加”,“学校减家长补”的“暗潮”依旧汹涌,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反而负担越来越重。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状和造成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提出了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入手,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负
在我国近50多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减负”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人们已从不同的视角列举了大量事实加以剖析,发人深思。
如今,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我们民族的未来。
因此,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一、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状分析
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所应当承担的全部任务与责任。
作为学生,是不能没有学习任务和责任的。
但如今过重课业负担已损害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据《人民日报》一项调查显示,31%的孩子每天写作业超过3个小时,,28%的孩子写作业时间是2~3个小时,30%的孩子是1~2小时,只有11%的孩子花了不到1小时,除了作业,还有课外辅导班等着孩子。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勾画出这样的小学生形象:平时每天上课6~7个小时,放学后到课外补习语数外,然后回家做作业,基本不锻炼和娱乐,也没有时间和父母一起交流,晚上10点钟睡觉。
即使在节假日,也没有多少娱乐时间。
难怪,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能够想玩就玩占了78%。
事实上,父母也知道孩子的心愿,但现实是,他们基本上不可能满足孩子的这一愿望。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教学“超标”;二、“超时”;三、“超量”。
繁重的课业使他们本来阳光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同时也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因为它不是单一因素影响下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造成的结果,而是教育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造成的。
(一)教育内部因素
1.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学生产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直接原因。
众所周知,近年来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原则。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状态仍然存在,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导致“择校热”现象,在择校中,选拔性考试是常用的手段。
而如今“升学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自然就加剧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攀比考试分数和升学人数。
2.教师素质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不注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应试、高分,因而一味的给学生加量加压,全然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打着“减负”的名义,少布置作业,却自己办起辅导班让学生报名参加,并发过多过滥的教辅资料,反而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方面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
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然后课外去补,耗时低效学生又不能休息和娱乐。
(二)教育外部因素
1.社会方面“减负”难的根本症结在于体制障碍。
社会的人才选拔和考试制度,控制着学校教育的走向,引发恶性竞争。
而教育系统内的课业负担问题只是这种不良机制的产物。
近几年人才市场上出现“学历热”,重学历轻能力,这种机制导致学校、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负担沉重。
另外,地方政府片面教育政绩观,不合理的社会评价,也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2.思想文化方面我国历史上曾长期处在封建社会,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等思想,还有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深深地印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脑中。
受这种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标志。
因此,某些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视为其必然。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若珍宝,并把全部希望和心血都投注到他们身上,因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中小学,上名牌大学,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立不败之地。
在这样情况下,即使学校减负了,有些家长又额外布置作业,买参考书,请家教,给孩子报课外班,严重加重了学生负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又成了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重要阻力。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既有教育的内在因素,也有教育外部因素影响。
因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三、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探析
“减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单靠教育部门是不能完成的,因此要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理念,即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综合治理。
(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
1.加快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当前,高考、中考虽不能取消,但必须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注重学生行为表现,相对弱化考试在教学评价中的惟一地位,淡化分数神圣论,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借鉴中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
④地方政府不能仅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工作,而应看它们是否完成了基础教育任务,是否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有较大提高,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2. 注重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课程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广泛进行,在改革中,应适当降低课程难度,让教师都会教,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
在课程设置中,要精选学习内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又不降低知识学习的质量。
3.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长效减负监督机制我国要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对于出台的法规政策,各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执行。
教育部积极开展督导检查,严格禁止违规补课,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同时鼓励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参与到学校减负中来。
(二)学校在减负中发挥关键作用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创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开展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应从师德和业务素质方面抓起,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不是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听。
要提高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不得随意增加课时和加大教学量。
3.注重作业的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给孩子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生活之中。
”⑤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作业数量的优化,还要注重作业质量的优化,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等,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三)家长要努力发挥其作用
1.家长应给予孩子合适的期望家长要转变观念,应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潜能,了解孩子的个性特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
2.家长要配合学校工作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而学校以外的生活环境则是学生获得社会能力的必要场所。
因此,家长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可随便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或家教,而应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四)社会要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
1.发挥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
我们应完善教育舆论宣传制度,各地政府要禁止学校或媒体宣传各类升学率,尤其是对升学率进行比较的宣传。
教育宣传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建设社区化学校
各社区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建立“社区学校”,让家长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研讨。
这有助于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成效。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努力,那么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黄碧梅.4161名家长参与调查,孩子一天到底有多累[N].人民日报,2011-11-14.
[2]郭振有.“减负”的难为与可为[J].中国教育学刊,2009(4).
[3]方晓东等.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5.
[4]孙袁华等.对话教育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5]李亚男.作业减负从关照学生心灵开始[N].中国教育报,2012-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