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第十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10第十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十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 regime
地下水均衡:groundwater balance (budget)
10.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温度、微生物等)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是: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动态的内在原因。

地下水动态的研究包括:影响因素、类型及成果分析。

地下水均衡的研究包括:均衡区和均衡期的确定,均衡方程式的确定,各收支项的求取,均衡计算结果的校核与分析。

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含水系统)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例如,当含水层的补给水量大于其排泄水量时,储存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反之,当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时,储存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研究目的意义:
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成果分析,可以解决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①检验并完善前期水文地质研究结论;②查明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变化;③为数学模拟提供依据;④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提供依据;⑤检验实施中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的合理性。

地下水均衡研究,可以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提供定量依据,检验并完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水位动态,水量均衡。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1.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地下水动态的本源因素是随时间变动的因素,包括:气象(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生物因素、地质营力因素、天文因素等。

1)气象因素:
①降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
②蒸发→潜水含水层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③气象因素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地下水动态也具有季节性变化;
④气候还存在多年的周期性变动,如周期为11年的太阳黑子影响丰水年与枯水年从而
使地下水位呈现多年周期性变化。

在分析气象因素对潜水位的影响时,必须区分潜水位的真变化与伪变化。

潜水位变动伴随相应的潜水储存量的变化,这种水位变动是真变化。

某些并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便是伪变化。

例如,当大气气压开始降低时,暴露于大气中的井孔中的地下水位却因气压降低而水位抬升。

对于重大的长期性地下水供排设施,应当考虑多年的地下水位与水量的动态变化。

供水工程应根据多年资料分析地下水位最低时水量能否满足要求;排水要考虑多年最高地下水位时的排水能力。

2)水文因素:
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着远离河流,水位变幅减小,发生变化的时间滞后。

影响范围一般在数公里~ 数百公里。

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3)其他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地震、固体潮、潮汐、外部荷载等都会引起地下水要素变化。

4)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通过新增的补给源或排泄去路而影响地下水的动态。

如钻孔采水(开采地下水),矿坑排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天然平衡,使地下水的动态发生变化。

新建水库,利用地表水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动态。

5)地质因素:
包气带的厚度与岩性:
①厚度:小,降水到达地下水的时间短→水位上升快;大,降水到达地下水的时间长→水位上升慢;
②岩性:
a. 渗透性:K小,水位滞后降水的时间长;K大,水位滞后降水的时间短;
b. 给水度:μ小,水位变幅大;μ大,水位变幅小。

10.3 地下水动态类型
参照阿利托夫斯基等(1956)的分类,提出如下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入渗—径流型、径流—蒸发型、入渗—蒸发型、入渗—弱径流型。

1.入渗—径流型动态,接受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

动态的特点是: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由补给区到排泄区,年水位变幅由大到小。

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水土向淡化方向演变。

2.径流—蒸发型动态,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以蒸发方式排泄;地下水化学作用以浓缩为主。

动态的特点是年水位变幅小而均匀,水质缺乏明显季节变化,水土向盐化方向演变。

3.入渗—蒸发型动态,以接受当地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微弱,就地蒸发排泄;地下水化学作用为溶滤—浓缩间杂发生。

4.入渗—弱径流型动态,以接受当地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和蒸发均微弱,地下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

上述四大类型,难以完全概括我国复杂的地下水动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换应用。

10.4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1.概念
地下水均衡––––指某个地区,某一时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一般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或者为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称作均衡期。

一般为一年,或若干年。

水均衡(水量平衡)研究的实质: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参与水循环的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正均衡––––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的增加,称为正均衡。

负均衡––––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作负均衡。

均衡状态:收入=支出,地下水储存量保持平衡。

进行均衡研究的目的:分析收入项,支出项→列出水均衡方程式→补给量(资源评价)→正、负均衡?→求某些未知项(或参数:μ、S等)。

关于水均衡的研究:目前主要是水量均衡的研究。

2.水均衡方程式(天然状态下)
1)一般收入项(A)包括:
①大气降水量(X);
②地表水流入量(Y1);
③地下水流入量(W1)等。

2)支出项(B):
①地表水流出量(Y2);
②地下水流出量(W2);
③蒸发量(Z2)。

3)均衡期水的储存量的变化量为Δω
4)则水均衡方程式为:
A–B=Δω,其中:
式中:Δω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储存量的变化量。

5)根据具体情况列均衡方程:
有些项可以省略,方程可以简化。

10.5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均衡的影响
水量均衡方程式:考虑人为影响下补给量(收入)、排泄量(支出)。

10.6 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4.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避免上、下游之间,潜水、承压水之间,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水量的重复计算。

思考题
1.地下水动态?
2.地下水均衡?
3.均衡区?
4.均衡期?
5.正均衡?
6.负均衡?
7.均衡方程?
8.试比较:接受降水及河流补给时,地下水位的响应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9.河流补给地下水时,潜水和承压水水位的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10.“河流对地下水水质和温度的影响范围,通常小于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

”原因是什
么?
11.“同一含水层接受补给时,补给区的水位变幅大,排泄区的水位变幅小”,为什么?
12.潜水位的真、伪变化?
13.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
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14.潜水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补给量排泄量,潜水位;旱季补给
量排泄量,潜水位。

15.供水工程应根据多年资料分析地下水位最时水量能否满足要求;排水要考虑
多年最地下水位时的排水能力。

16.陆地上某一地区天然状态下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

17.陆地上某—地区天然状态下地下水量支出项一般包括、、。

18.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9.影响地下水动态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影响?
20.影响潜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21.写出潜水均衡方程?并说明各项的意义?
22.说明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23.潜水动态分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何特征?
24.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地下水动态的?
25.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有哪些意义?
26.水均衡研究的实质?
27.运用水均衡方法进行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28.某水源地位于一正方形区域内,边长为10公里,区域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800毫米,降水入渗系数为0.2。

地下水位埋深大,无蒸发。

周边均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为每天每米5立方米,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1千万立方米,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29.某水源地开采区为正方形,边长为15公里,区域面积为22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降水
量为740毫米,降水入渗系数为0.2,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80平方公里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2—3米,蒸发强度为每天每平方米0.00008立方米,其它区无蒸发,南部和西部为补给边界,其单宽流量分别为每天每米5立方米和每天每米10立方米,北部和东部为隔水边界,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天700000立方米,进行均衡计算,确定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