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实施案建设单位:白马湖街道办事处监理单位:富友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镇宁荣力土工程承建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工程实施依据三、施工进度管理四、主要施工法五、施工质量管理六、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七、合同管理八、经验与建议一、工程概况1、镇宁县地理位置我司承建的项目区位于镇宁县,位于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市。

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

东与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2、项目建设围项目区位于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距县城10公里,距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政府约5km。

3、项目建设规模为了将项目区耕地建设成为优质农田,在项目区主要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

3.1、田间道路工程为保证项目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便,助推项目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在项目区改建田间道,进行路面硬化,田间道路尽量经过项目区村寨,在提高劳动效率。

项目区主要田间道路工程如下:改建田间道3条,总长度2117.08m,其中改建田间道-1长403.35m,路面宽3.0m,改建田间道-2长度1189.50m,路面宽度4.0m,改建田间道-3长度374.45m,路面宽度4.5m。

新建错车道8座,新建回车道2座,新建生产路1条,长235.85m,宽1m,在改建田间道-2旁修建路边沟1条,断面0.5*0.3m,长310.28m。

3.2、灌溉与排水工程为合理利用项目区现有水源,对项目区现有的农渠进行改建维修,共计改建农渠2条,农渠断面采用0.3*0.3m和0.8*0.4m,采用C15混凝土现浇渠道,共计修建农渠长度526.83m。

4、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属于山地丘陵地貌。

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涉及的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属集体土地,土地四至明确,土地权属界线清晰,无权属争议。

6、项目设计目标1、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设计,项目区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66.86亩。

2、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新建田间道路工程,提高项目区耕作区域道路覆盖面积,改建原有土质路面田间道路,提高和改善道路运输条件;同时新建和改建生产道路,为当地老百姓生活和生产提供便,最后,通过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从项目实施前的70%达到90%以上,项目区土质路面改善为硬化水泥路面,路面情况得到改善,推动项目区机械化劳作的实现,逐助推项目区“精准扶贫”建设,助推项目区118人脱贫。

3、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按《农用地分等规程》和《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卷)的评分标准,整治后项目区耕地自然等要提高1-2等。

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约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10%。

二、工程实施依据1、工程规划设计依据1.1、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a)《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b)《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d)《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e)《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f)《中华人民国防洪法》;g) 《中华人民国水法》;1.2、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政策a)《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c)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d)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申报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4号)e)《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2005]29号)f)《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101号。

g)《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h)《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i)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j)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2]89号);k)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2]96号)。

1.3、工程规划设计的相关规划a)《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b)《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c)《普定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d)《普定县白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1.4、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a)《防洪标准》(GB50201—94);b)《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GB/T16453.1—16453.6-1996);c)《泵站设计规》(GB/T 50265—97);d)《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e)《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f)《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SL18-2004);g)《省中低产田土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DB52/T485-2005);h)《节水灌溉技术规》(GB/T 50363—2006);i)《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j)《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1);k)《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l)《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 1038-2013);m)《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TD/T 1040-2013);2、编制的原则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2、满足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3、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案的原则;4、坚持机械化、专业化施工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设备的优势。

以达到整体工期、质量、安全目标;5、坚持文明施工与保护环境原则,精心进行现场布置,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施工进度管理1、施工进度管理3.1施工总体布置根据施工总布置原则及发包人的规划安排,施工总布置分为租赁布置区、生产临建布置区。

本工程施工总布置分区详见《施工总布置图》。

根据本工程施工案规划,布置了1个施工生产营地和1个施工生活管理营地。

为减少施工准备工作时间、实现快速开工,施工生活管理营地靠近工程区租赁当地闲置房布置。

3.2生活临时房屋布置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准备工作进度、尽快具备工程开工条件,本工程施工的生活及办公用房等不另行修建,采取租赁施工区附近的闲置房屋的形式进行布设。

生活区主要有: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文化及福利设施。

3.3生产临建布置:本工程在项目附近设置了1处生产临建区,主要布置预制场、辅助设施及库房等。

3.4水、电系统布置供水系统:本工程生活用水采用租赁区生活用水供已。

生产用水采用自建供水管网供已,本工程施工用水在河道设置取水点,拌合站采用离心水泵从河道直接抽取供已;工作面养护等采用潜水泵直接从河道抽取;其它辅助设施用水采用潜水泵抽取,设置简易管网供已。

供电系统:本工程用电从附近电源的接入点架线接入施工区。

本工程备用电源主要考虑满足混凝土预制施工要求。

配置了2台75(kw)的柴油发电机组,避免了因电源出现故障而造成中断或停工损失。

四、主要施工法1、土开挖施工法4.1、土开挖主要包括:道路多余土开挖及回填。

工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施工期排水、边坡观测、完工以前的维护、土运输、土利用料。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排水→测量放样→土开挖→验收。

4.2、施工法(1)杂草(树)清除:采用人工清除施工图所示围最大开挖边线、填筑边线建筑物基础外3米围的杂草(树)清除,并将其运至安全地点进行焚烧。

(2)测量放样: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由监理组织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联合测量,进行测量放样,每隔20米设一中线控制标桩,并将其引至控制线外侧。

平面误差控制在±50mm以,高程测量用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每隔100米左右选择可相互通视且不易破坏的位置,设置高程标,高程误差控制在30mm以,并在施工过程经常进行校核测量。

(3)开挖:采用机械自上而下分段分层开挖,对可利用料用5t自卸车运至填筑区,弃土及时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堆放,以免造成塌事故发生,开挖边坡视其土质情况,其开挖边坡一般控制在1:0.50—1:1.5.对开挖渗水重地段,每个20米设一面积为1㎡左右集水坑,采用Q15潜水泵集中抽水。

4.3、质量控制与检查(1)开挖过程中,经常对开挖的平面尺寸、标高以及坡度进行检查。

(2)取样检测基础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对开挖平面尺寸、标高以及坡度每隔20米取一点,表面平整度每30-50㎡取一点检测2、土填筑施工程序、法2.1、施工法(1)清基:对建基面及料场的表面土、草皮、植物根系清除干净、并对坡面进行平整、压实、整平。

(2)土料开采运输:土料开采前,先对料场进行复查,其容有剥离厚度,有效厚度及夹层的分布情况;料场的分布、开采、装运条件,核对料源的物理力学特征,复查料场的开采围、占地面积、有效储量,当上料的含水量接近施工控制限值以及面状土料允渗混时,采用立面开采,否则采用平面开采。

(3)土填筑采用分段流水作业式分层填筑。

进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工作面卸料。

平面碾压施工时,土料由推土机摊平后并分层碾压,每层土料的铺筑厚度不大于30cm。

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厚度为平行轴线向不小于0.5m。

建筑物轮廓边线2m围采用手扶式燃夯分层碾压密实。

土料填筑基本保持均衡上升,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平料,并设专人随时拾捡土料中的草根等杂物。

须分块填筑时,对块间接坡处的表面松土(根据填筑的上升速度)铲除至已压实合格的土层为止。

坡面须经刨毛处理,并使含水量控制在规定的围,然后才能继续铺填新土进行压实。

为保持土料正常的填筑含水量,降雨时不宜进行填筑。

当风力或日照较强时,在工作面上进行洒水润湿,以保持合适的含水量。

填筑面略向外侧倾斜,以利排除积水。

下雨前用塑料雨布覆盖,防止雨水下渗,雨后将填筑面晾晒至合格含水量围后,才能复工。

3、砌及排水施工法3.1、工作容本工程包括:主坝下游排水体及上坝台阶、副坝上游护坡及上坝台阶、溢洪道、输水隧洞及右涵管进出口等建筑物的浆砌、干砌、碎垫层、反滤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