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泊型旅游渡假区的定位和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湖泊型旅游渡假区的定位和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周玲强,林巧(2003)在《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中则对国内外著名湖泊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了综合旅游开发模式、观光旅游开发模式、度假旅游及休疗养开发模式、体育训练及水上运动开发模式、探险旅游开发模式这5种典型的湖泊旅游开发模式。
乔全生,唐 燕(2007)在《从理想到现实—解读宁波东钱湖城市设计》中提出在初期设想到理念形成、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宁波东钱湖城市设计理想与现实在不断的权衡碰撞中逐步走向统一。EDAW公司通过不断向委托方、投资者、本地规划设计单位、公众阐述建设有特色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规划思想,推进三个递进层次的规划设计,即东钱湖区域旅游概念性总体规划、东钱湖新镇总体规划、新镇中心规划设计,使规划理想得以实现。
齐先文,查良松(2009)在《湖泊型旅游地开发的定量评价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的湖泊资源十分丰富,大小天然湖泊共24800多个,其中面积1k一以上的有2800多个,100k矗以上的120多个,超过000kin2的13个,许多著名的湖泊都已经成为各地方的旅游胜地。湖泊旅游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同时国内许多后起湖泊旅游地正处于开发的准备期,急需对旅游地进行开发前的评价,为湖泊旅游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2.1.1湖泊型旅游渡假区的相关研究
张祖陆(23个综合指标和12个项目指标,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车震宇,唐雪琼(2004)将千岛湖和抚仙湖旅游开发进行了差异性的比较,发现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千岛湖结合周边资源,在水、陆、空三方面开发旅游产品,而抚顺湖并没有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水上旅游产品,项目较少。正因为千岛湖结合了湖泊内岛屿和周边半岛旅游资源开发各种旅游产品,因此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这也为以后湖泊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湖泊旅游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不多,涉及领域不广,研究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宏观问题的研究上。在研究方法上来说主要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同时也只是针对湖泊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的特点,围绕的如何解决保护和开发之间矛盾而展开,对湖泊旅游研究缺乏深入,缺少更加细微的研究,比如说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的研究,湖泊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一直都停留在原地没有太大的创新。
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湖泊型旅游渡假区的定位和开发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湖泊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湖泊资源第三丰富的国家,拥有的湖泊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充分利用湖泊资源开发湖泊型旅游渡假区有着广阔的前景。故笔者以宁波市东钱湖旅游渡假区作为湖泊型旅游渡假区的典型例子,从旅游渡假区的基本理论入手,依据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结合东钱湖旅游渡假区地理区位特点,生态环境和旅游禀赋特征,分析了东钱湖旅游渡假区特征,市场特点,开发现状、模式、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孙丰念(2005)在《我国湖泊旅游的发展思路》中提出了湖泊旅游包括三个层次上的内容!核心层是湖面旅游或称湖上旅游"是在湖泊的核心水域上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湖中岛屿上的观景活动"在水上进行的康乐体育活动游艇帆板等%和水上农业观光&周边层是湖滨观光和休闲运动"包括观赏候鸟水族馆湖滨浴场等扩散层是环湖观光带"包括依托湖泊而存在的更大范围内的所有观光休闲疗养会议和考察活动的区域。
庄志民(2010)在《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一书中提出通过本土地脉、文脉、人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采用了财智!作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的主题定位,并将其纳入适销对路的产品(项目)架构之中。本文认为,意!与象!呼应互动应成为旅游文化设计的基本技术路线。
许峰(2006)在《可持续旅游开发多中心管理模式研究———以湖泊旅游为例》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才能确保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而作为常见的旅游开发形式,湖泊旅游具有较强的环境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本文以此为着眼点,系统论述了可持续目标下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多中心管理模式,阐明了各行为主体的职能与关联,并就我国当前湖泊旅游开发管理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尤其深入地针对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再认识。
侯成哲,张弛(2010)在《探索湖泊型风景区的人水和谐发展策略——以千岛湖风景区为例》一书中提出与水在湖泊风景区内具有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既相瓦依赖,客观上又存在一定矛盾。以实现湖泊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风景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考虑湖泊周边居民的生存与发展销求。深入探讨湖泊型风景区中人与水的内在关系,提出关于水系治理、风景保护、城镇建设、景观控制、产业引导、人文旅游等方面的规划策略。并以千岛湖风景区为例.提出具体建议。
白露,伍新蕊,鲍富元(2006)在《湖泊型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的研究1——兼论东湖与西湖的比较》中指出湖泊资源是湖泊型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但不是唯一吸引物。事实上,水体的动植物构成以及湖泊周边环境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吸引力。在旅游开发中,充分利用湖泊内外双重资源,将动植物资源与水资源有效结合,才可以达到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因此,湖泊型旅游目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包含水体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在内的整个水域系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
叶小青,占勇明(2008)在《湖泊旅游开发探讨——以南明湖为例》中指出了:我国2万多个湖泊中,目前正在进行旅游开发或准备开发的只有2千多个。有些湖泊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大部分湖泊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同时各地湖泊旅游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文章分析和探讨了国内湖泊旅游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正在规划和开发的丽水南明湖景区旅游资源的自身特点,对湖泊旅游开发和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议。
2.预期目标:通过本论文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旨在分析湖泊型旅游渡假区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整治和改善的重点,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所以需要设计出一份适用湖泊型旅游渡假区定位开发研究的问卷,并选择东钱湖旅游渡假区进行问卷测试,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剖析和研究,力求找出湖泊型旅游渡假区定位开发研究的关键所在,分析湖泊型旅游渡假区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提高湖泊型旅游渡假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对策和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