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24、《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儒家经典之一《礼记》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原文译文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知抚育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要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三、重点词语
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行:施行。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5、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恶:宾语前置。

18、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19、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21、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闭:用门闩插门。

24、谓:是。

四、写作思路: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男有分,女有养;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即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五、中心:本文阐述作者的政治理想,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六、内容理解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七、按原文填空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与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各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与“外户而不闭”意思相同的成语是:夜不闭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