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和处置SOP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和处置SOP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和处置SOP
文件编号:
持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全院各科室
修订时间:年月
执行日期:年月日
具体内容: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CDC。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在做好报告同时,应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及时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原因,制订有效控制措施,组织落实;
2.医院感染管理对控制效果作出综合评价,进一步完善防范措施;
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4.做好消毒隔离、诊治控制工作;
5.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的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膳食部主管
2.早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存在的可能。

资料来源: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微生物监测、病区报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报告。

3.确立感染暴发的病例。

4.证实暴发流行的存在,除外假性暴发流行。

5.绘制流行曲线,了解传染形式。

⑴了解医院感染传播方式:人与人之间传播、点传染源,然后人与人之间传播、持续
共同传染源。

⑵了解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

⑶绘制流行曲线:X轴为时间,Y轴为发病病例数。

X轴的间隔确定依赖于暴发的自身特性,应包括潜伏期和发病期。

感染例数
时间(天)
6.未发病者与感染病人、可疑传染源或媒介隔离。

7.详细记录调查内容。

完善感染病例记录,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8.制定临时控制措施。

⑴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采取应急措施,使医院感染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控制
⑵必要时可采用“封刀”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⑶注意不要销毁用于调查的重要微生物标本
9.有关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形成假设。

10.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证明假设。

11.微生物学上证明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更新控制措施。

如果可能,改变政策和操作方法。

13.继续监测,明确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4.相关科室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注: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

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处置流程
出现3例临床症状相似、
病原体相同的医院感染病例
报告院感科
院感科对病例进行确诊,核实
流行或爆发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科室、时间、人群的分布进行描述,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感染因素
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的环境传染源、可能成为传播途径的物品、医护人员及
陪护人员等
分析调查资料
制定控制措施
初步对感染者、可疑感染者及
相关接触者进行隔离
根据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调查结
果,最终确定隔离人群(包括
确诊感染患者、与之密切接触
者、可能携带病原者)及无需
隔离人群(包括确诊非感染患
者、无密切接触病原者、非病
原携带者)
尽快制定针对性的隔离、
治疗措施
报告院领导
上报上级卫
生行政部门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控、治疗措施
密切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
行调查、控制工作:包括调查
采样、现场询问、患者隔离、
后勤保障等
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结果反馈
启动应
急预案
专职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实时监
测,
临床医务人员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