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疗法与护理-康复治疗与护理

物理疗法与护理-康复治疗与护理

《康复护理学》
减重步行训练
《康复护理学》
平行杠内训练
《康复护理学》
室内行走训练
《康复护理学》
上下楼梯、跨越障碍训练
偏瘫患者应遵照健足先上、患足先下的原则上下楼梯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康复护理学》
6.耐力训练
• 耐力:是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 • 全身耐力练习(有氧运动或有氧训练)
• 运动方式:慢跑、游泳 • 运动强度:最高心率、最大吸氧量或代谢当量 • 运动持续时间 • 运动频度:每天或每周2-3次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后 • 其他
《康复护理学》
磁疗
• 概念:
• 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 作用:
• 镇痛、消炎、消肿、降压降脂等
MG-WAVE便携式磁疗仪
Fisiofield Maxi磁疗仪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 • 其他
冷冻疗法
• 概念:
• 应用致冷物质或冷冻器械产生低温冷冻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冷冻疗法。
OPTI-ICE™冷疗装置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后
《康复护理学》
水疗法
• 概念:
• 利用不同压力、温度或溶有不同药物、化学物质的水 治疗疾病的方法。
• 种类:
• 冲浴、擦浴、浸浴、淋浴、湿包裹、蒸汽浴、漩涡浴、 步行浴、蝶形槽浴、水中运动、水下洗肠
《康复护理学》
自我牵拉
21
《康复护理学》
主动抑制
22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治疗前:
• 配合治疗师评定、分析活动受限的原因 • 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 • 牵拉前可对治疗部位进行热疗
《康复护理学》
治疗中:
• 尽量保持舒适、放松、易于牵拉的体位 • 充分暴露牵拉部位 • 避免过度牵拉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软组织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训练前应先评定 •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反应 • 指导患者在训练中,尤其在等长收缩训练中,应避免
屏气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鼓励患者在病房进行自主训练,建议其采取 超量负荷运动训练
• 根据患者全身及局部状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每天 训练1~2次,每次20~30分钟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兴趣性和安全性 的原则
• 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 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计划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运动时如出现胸部不适、气短、无力、骨关节疼痛等 应停止运动
• 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 指导患者根据运动计划正确进行
护理要点
•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反应 • 在运用神经发育技术进行训练时,指导患者主动注意
训练的过程以增强训练的效果 • 护理过程中应详细掌握患者情况,作好护理记录
《康复护理学》
4.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
• 目的
• 提高患者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通过各种训练,激发 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 能。
优点:
• 兼有药物治疗与直流电疗法的双重作用
缺点:
• 导入的药量少 • 透入表浅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治疗前护理 • 治疗中护理 • 治疗后护理
《康复护理学》
低频脉冲电疗法
• 概念:应用频率低于1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 病的方法。
• 分类:
• 感应电疗法 •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S)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2.该患者PT期间,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学》
• 1.PT方案:
3.降低肌张力的运动疗法
• 目的
• 改善异常的肌张力,为其他功能训练创造良好的躯体 条件。
•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持续地被动牵拉和对抗痉 挛是首选治疗方法
《康复护理学》
• 手法牵拉 • 肌力训练 • 神经发育技术:
• Brunnstrom技术 • Rood技术中 • PNF技术 • ……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第三章康复疗法与护理 第一节 物理疗法与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 •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的基本概念及护
理要点 熟悉 • 常用物理因子疗法作用、作业疗法的特点、常用
的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的原则与形式、常用言语 训练方法 了解 •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的概况
《康复护理学》
本节内容
《康复护理学》
(三)护理——物理治疗后
•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局部及全身的反应 • 配合治疗计划实施各种康复护理 • 监督并指导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使用正确的模式 •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学》
二、运动疗法
• 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movement therapy)
《康复护理学》
三、其他物理因子疗法
• 电疗法 • 光疗法 • 超声波疗法 • 磁疗 • 温热疗法 • 冷冻疗法 • 水疗法
《康复护理学》
电疗法
• 概念
• 应用电治疗疾病的方法
• 分类
•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 低频电疗法 • 中频电疗法 • 高频电疗法
《康复护理学》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治疗后:
• 询问患者的反应,并配合治疗师做好评定与记录
《康复护理学》
2.用于肌力训练的运动疗法
• 目的
• 增强肌力及肌肉耐力,为平衡、步态等其它功能训练 做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康复护理学》
• 主动助力运动 肌力在1级或2级时 • 主动运动 肌力3级或3级以上时 • 抗阻力运动 肌力已达到3级或3级以上
• 治疗作用:
• 镇痛、消炎、脱敏、改善组织营养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后
《康复护理学》
光疗法
• 概念:
• 利用阳光或人工光源辐射能量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 的方法。
• 分类:
• 红外线、蓝紫光、紫外线、激光
• 作用:
• 镇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
《康复护理学》
红外线疗法的护理
《康复护理学》
温热疗法
• 概念:
• 利用热介质作用于人体防治疾病的方法
• 分类:
• 水疗、蜡疗、泥疗、砂疗、灸法等
蜡疗仪
《康复护理学》
• 治疗作用:
• 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 缓解疼痛 • 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 保暖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治疗前 • 治疗中 • 治疗后 • 其他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4.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
• 适用于
• 有神经疾患的患者 • 下肢骨折的患者 • 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 手术后的患者
《康复护理学》
• 静态平衡训练 • 动态平衡训练
《康复护理学》
静态平衡训练
• 先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然后转至较不稳定体 位
• 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 • 跪坐位、半跪位 • 坐位 • 站立位
(二)分类
• 根据物理因素的性质可分为
• 力学类:运动疗法如躯体运动、按摩、牵引、器械运 动等
• 其他物理因素:电、光、声、磁、冷热等
《康复护理学》
(二)分类
• 根据所应用的物理因子
• 人工物理因子:如力、电、声、光、磁、热、冷等; • 自然物理因子:如矿泉、气候、日光、空气、海水等;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5.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
• 目的
• 在于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能力的恢复,从而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学》
5.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
• 步行前准备活动 • 减重步行训练 • 平行杠内训练 • 室内行走训练 • 上下楼梯、跨越障碍训练
《康复护理学》
步行前准备活动
• 体重的侧方转移 • 患腿负重 • 交叉侧方迈步 • 前后迈步
《康复护理学》
动态平衡训练
• 支撑面:由大到小 • 重心:由低到高 • 逐渐施加外力 • 由睁眼到闭眼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训练时放松 • 注意心理、体位的调整 • 康复环境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应
• 由易到难 • 体位由最稳定的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 • 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 由睁眼训练保持平衡过渡到闭眼的平衡 • 由注意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也能保持平衡训练 • 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
《康复护理学》
(1)关节活动技术
• 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
• 主动运动 • 主动助力运动 • 被动运动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嘱患者被动运动时,全身尽可能放松 • 指导患者运动时,应注意运动强度,动作要柔和缓慢,
有力度,有节律。关节活动度应逐渐加大,切忌冲击 或粗暴的牵拉。
《康复护理学》
护理要点
• 直流电疗法
• 应用低电压平稳直流电来治疗疾病。
•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 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经过皮肤、粘膜或 伤口导入体内治疗的方法。
《康复护理学》
直流电治疗作用
• 消炎、消肿、镇痛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组织再生 • 促进溃疡愈合、骨再生 • 促进静脉血栓溶解
《康复护理学》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特点
• 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 嘱患者所有运动均应在无痛状态下进行 • 应鼓励并督促患者每日多次重复练习 • 患者运动后观察是否产生疼痛等不适,并作详细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