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规范研究及推广二、提名专家:张英泽三、项目简介:通过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刺激性强,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损伤。

尤其是外周血管,管腔细、血流速度慢,与化疗药物接触时间长,长期反复输注极易造成外周血管永久性损伤,而且一旦化疗药物外渗,还可使周围组织产生坏死,严重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延误治疗,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

必须选择一个血流速度快、方便应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血管通道方式满足肿瘤患者的应用。

而中心静脉通路成为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最好选择。

中心静脉通路包括: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 AP)。

CVC是经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至腔静脉,但CVC的严重并发症如血气胸、局部血管损伤、易形成血栓,导管感染率高以及带管时间短的缺点往往限制其临床应用,PICC是通过肢体外周血管置管至腔静脉,较CVC在总体并发症及导管留置时间方面优于CVC,但两种通路均有一个严重缺陷:导管暴露于患者体外,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易发感染。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 AP),简称静脉港(PORT),是埋置于皮下组织、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静脉港由供穿刺的输液座和导管两部分组成,相比较CVC和PICC,具备三大优点:一是植入皮下、减少感染;二是不需要频繁维护、减轻护理负担;三是长期留置、生活方便、不易形成血栓。

2008年12月,我们引进并首先在国内推广这一技术,截止2017年12月,通过开展7404例静脉输液港患者经验总结,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穿刺入路、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及导管留置期间的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1)国内首次通过改变静脉穿刺入路及改进手术细节来减少导管断裂的发生:国外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多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而此手术方式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产生导管夹壁综合征(Pinch-off 综合症),本课题在国内首次通过改变穿刺入路为颈内静脉入路进行穿刺,极大的减少了Pinch-off 综合症的发生。

在颈内静脉穿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细节点,在穿刺点外扩1cm 建立导管隧道,从而减少因穿刺点导管角度过小导致的导管成角畸形、继而破裂,并且将静脉港座放置与锁骨下一横指,减少了静脉港座与导管连接处与锁骨摩擦导致的导管断裂,提高了安全率,此技术在国内外属首创。

2)通过大宗临床病例发现导管末端位置与纤维蛋白鞘的发生密切相关,从而规范导管末端位置,将静脉输液港导管末端放置于右侧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平脊柱右缘第7、8后肋,降低纤维蛋白鞘发生率。

3)首次推出采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联合5mL肝素钠盐水(0.05U/L)正压封管方法,降低导管阻塞发生率。

4)发明“无底边镂空等腰三角蝶翼针垫衬敷料”,解决了透明敷贴与蝶翼针难以分离的问题。

5)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静脉输液港使用和维护安全:成立了输液港护理专业组,承担对院内各科室及基层医院护士输液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及资质准入评审等工作。

静脉输液港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管理,使护士操作有了规范、统一的标准。

包括三个方面:静脉输液港使用和维护操作流程;设计管理表格;制订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及相关文件。

历时9年,在国内既无临床经验、又无专业标准的情况下,对静脉港的植入、维护、取出管理、并发症的防治及专业护理的培训做了系列临床研究,建立国内首家静脉输液港培训基地(静脉港维护培训基地,巴德中国医学科学中心通道学院,静脉输液港临床教育基地)。

将本课题成果推广至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举办15期全国静脉港培训班,为全国培训了700余名合格医护人员。

组织制定了静脉输液港的中国标准(《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研究成果在国内及国际发表学术论文32篇(SCI收录2篇)。

本项目获得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四、全部完成人及技术贡献(公示内容包括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科学技术奖励情况):排名第一耿翠芝,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参加本项目的整体技术方案设计及实施。

静脉输液港培训基地负责人。

技术推广主要负责人。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6篇(其中SCI 1篇);主编专著1部。

自2008年2017年分别获河北省优秀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

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主研人)。

排名第二李海平,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承担本项目的辅助设计、临床课题设计及实施等。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4篇,对静脉输液港的手术操作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做处突出贡献。

于2002及2010年度分别获得河北医学进步奖一等奖各一次(分别第三主研人及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三周涛,副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与静脉输液港手术操作及技术推广。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3篇(包括SCI文章一篇)。

分别于2014及2016年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均为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四:王建新,副主任护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与静脉输液港维护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并参与会议推广授课。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9篇。

于2017年度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五唐甜甜,主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与完成静脉输液港手术操作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于2016年度及2017年度分别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二主研人)及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三主研人)。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SCI论文1篇。

排名第六马力,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与完成静脉输液港手术操作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总结。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2篇(包括SCI 1篇)。

于2012年度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七焦俊琴,主任护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与静脉输液港维护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技术推广。

创新设计了蝶翼针垫衬敷料,并应用临床中。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5篇。

于2014年度及2015年度共获河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八谢艳丽,副主任护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分析总结静脉输液港规范化观察记录表并将技术推广应用。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5篇。

于2013年度及2015年度共获河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九苏金娜,主管护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与静脉输液港的维护及推广。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4篇。

2016年度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一主研人)。

排名第十孙玉巧,主管护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完成制定了输液港使用和维护的操作标准,蝶翼针穿刺标准并将技术进行推广。

成立我院“输液港使用和维护培训基地”,为基地组长。

主要参与静脉输液港维护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技术推广。

撰写与本研究有关论文2篇。

于2014年获河北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本项目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原河北省乳腺中心主任耿翠芝教授主持并完成。

自2008年开展此项目以来,课题组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手术操作及使用、留置期间的常见问题及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进行了系列课题并将其研究成果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本项目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大连、四川、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全国62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举办静脉输液港培训班15次,举办相关国内及中外交流会10余次,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14次,为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培训了700余名合格医护人员推广了本研究的成果,团队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为依托单位,整合医院多个科室的骨干力量,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人力物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并对项目进度、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管审核,对项目完成起到了组织、管理和协调的作用。

临床研究回顾7404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病历,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手术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极大的减少了因手术方式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在临床实践中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维护制定了规范化操作及管理,保证静脉输液港的安全使用,减少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本项目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承担,为第一完成单位,知识产权归属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发表相关论文如下:1)徐波, 耿翠芝. 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5.82)Li Ma(马力), Yueping Liu(刘月平), Jianxin Wang(王建新), Yuan Chang(常媛), Long Yu(俞龙), Cuizhi Geng(耿翠芝).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A single-institut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996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Mol Clin Oncol, 2016,4(3):456-4603)Tian-Tian Tang(唐甜甜), Yun-Tao Li(李云涛), LiNa Zhang(张丽娜), Hhaiping li(李海平), Cuizhi Geng(耿翠芝), Tao Zhou(周涛). Handling measures for the implantable vascular access device to prevent of catheter fracture/disruption[J]. Int J Clin Exp Med, 2016;9(2):3191-3196.4)周涛, 唐甜甜, 李云涛, 李海平,耿翠芝.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两种不同植入方式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35(7):753-7555)周涛, 唐甜甜, 耿翠芝, 李云涛,李海平.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2007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4):348-3506)焦俊琴, 唐甜甜, 孙玉巧,李海平. 静脉输液港再通障碍41例原因分析[J]. 山东医药, 2014,54(23):98-99.7)王建新, 唐甜甜, 谢艳丽, 李海平.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58-960.8)焦俊琴, 苏金娜, 李士颖, 张彦茹. 静脉输液港蝶翼针垫衬敷料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研究, 2014, 28(12):4309-4310七、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1)王建新, 武中林, 王伟娜, 苏金娜, 焦俊琴. 输液港导管位置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2017.3,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周涛, 唐甜甜, 李海平, 耿翠芝.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6.5, 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焦俊琴,苏金娜, 孙玉巧, 王建新, 康琳.医院静脉输液港护理专业组在输液港使用和维护中的作用. 2014.5, 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4)苏金娜,谢艳丽,焦俊琴,王建新,王建平. 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6.5, 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5)谢艳丽,焦俊琴,师秀英, 苏金娜, 王建新. 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护理研究,2014.5, 河北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要简要叙述在项目中的合作经历,包括合作时间、方式及共同产出,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来证明是真实合作,严禁拼凑报奖):完成人耿翠芝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科主任,是本项目第一完成人,组织、指导并完成本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