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请您参加。
1、为本次活动开展拟一条宣传标语。
继承文化遗产,彰显人文价值
2、了解文化遗产知识。
(1)我国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二
1.某校八年级(2)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对联”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副对联,可是调皮的明明却擦掉了其中的几个字,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补写完整。
①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墓对联)
②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3)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精彩的结束语。
示例:同学们,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着炎黄子孙的情操,深受炎黄子孙的青睐,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对联文化发扬光大。
三
2.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
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
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①[A]句有语序颠倒的毛病,应将“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调换位置。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猛烈”改为“强烈”。
(2)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
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四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①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3分)答案示例:①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②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3分)
答:莲步轻移,自成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回眸巧笑,便是风华绝代,仪态万方。
开嗓乍唱,倾泻一斛清泉;水袖一甩,搅动万顷碧波。
美得自信,美得高贵。
那跨越百年的历史,那古老神秘的传承,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断流,不能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消散。
爱她吧,像爱你的妈妈!
五、
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7题
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为此,我市某中学九(2)班决定开展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说我答】根据提示答出成语
(1)你说:它的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答:它是。
(2)你说:人们用它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的后半部分是“万夫莫开”。
我答:它的前半部分是
2.【概括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精华。
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
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
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
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答:
3.【唇枪舌剑】同学们对以下生活中“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做法的利弊展开了辩论,请你任选一方参与辩论。
(4分)
A、不雾(鸣)则已,一雾(鸣)惊人!——网友评论雾霾现象
B、祝你钱(前)途无量!——祝词
C、我形(行)我塑(素)——美容院广告词
D、芳草青青,请高抬贵脚(手)——文明劝导标语
正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弊大于利。
答案:. (1)纸上谈兵(2)一夫当关
2.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3.示例:正方:随着时代的进步,成语也要跟上现代人的脚步,要与时俱进。
“套用”“换装”是成语生活化的表现,丰富了成语的表现力,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
反方:这种做法是对成语的生编硬造,如果泛滥,就容易影响人们语言表达的规范,导致写错别字,曲解成语,误用成语。
如“志在必得”写成“痣在必得”,就曲解了成语的原意,违背了成语使用的规律。
材料探究一
1、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材料探究二
2.在宣传周里,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填在横线上。
【材料】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
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
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
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
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①________性②________性③________性
材料探究三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
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
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
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9.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1分)
10.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
不超过20字。
(3分)
9.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分) 10.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3分,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