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磷矿选矿现状及其进展

我国磷矿选矿现状及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我国磷矿选矿现状及其进展作者:李成秀, 文书明, LI Cheng-xiu, WEN Shu-ming作者单位:李成秀,LI Cheng-xiu(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文书明,WEN Shu-ming(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刊名:矿产综合利用英文刊名: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年,卷(期):2010,(2)被引用次数:0次1.方贤根我国磷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2008(6)2.罗惠华.钟康年.魏以和.王玉林抑制剂W-98在瓮福磷矿反浮选中的选矿研究[期刊论文]-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2(4)3.葛英勇.王凯金.甘顺鹏低品位难选胶磷矿的正-反浮选工艺研究[期刊论文]-矿冶工程 2007(5)4.骆兆军.钱鑫国内外磷矿选矿的新进展 1999(4)5.葛英勇.季荣.袁武谱远安低品位胶磷矿双反浮选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矿产综合利用 2008(6)6.谭菲玲滇池风化磷矿擦洗脱泥装置述评 1995(2)7.符瑞良.樊旭东宜昌磷矿重介质选矿的生产实践 1993(2)8.马宏云.崔亮重介质分选简化工艺在分选磷矿中的应用及研究[期刊论文]-煤炭技术 2008(9)9.王金生重介质旋流器在宝石山选矿厂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5)10.杨敖.杨利萍磷矿的选矿 1997(6)11.Robert D Ebrucgussenebt ekectruqye des phosphates conditionnes Ind 1973(V)12.B W 克拉辛.郑飞化学原料选矿 198413.段希祥.龚贵生.戴惠新.曾桂忠云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与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云南冶金 2002(5)14.杨茂椿滇池地区中低品位胶磷矿重浮选矿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4(5)15.刘宁内蒙古布龙图低品位磷矿的利用途径研究 1994(3)16.罗惠华.王俊海州式磷矿低温浮选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矿业 2006(10)17.高惠民.许洪峰.荆正强.毛益林.冷阳湖北某胶磷矿反浮选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8(2)18.张仁忠.令狐昌锦WF-01捕收剂在沙特磷矿选矿试验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8(3)19.唐云.张覃TS药剂在磷矿浮选中的作用研究[期刊论文]-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3(3)20.梁永忠.罗廉明.夏敬源.张路莉磷矿浮选碳酸盐抑制剂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9(2)21.罗惠华.程静四川马边磷矿反浮选不同抑制法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7(11)22.孙华峰重介质旋流器在分选磷矿石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选煤技术 2006(4)23.刘燕华磷矿重介选领域磁选机的应用初探[期刊论文]-选煤技术 2007(6)24.夏敬源.杨稳权.柏中能浮选柱在云南胶磷矿选矿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矿冶 2009(1)1.期刊论文明大增.资学民云南滇池地区海口磷矿料浆法工艺制重钙的试验研究-磷肥与复肥2004,19(6)以云南海口磷矿为原料,试验优化研究磷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酸加入量、磷矿粉细度、返料比、原料磷酸含固量等工艺控制条件对料浆法生产重钙磷矿分解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优惠工艺条件和用活性较差的云南海口磷矿只能生产一等品重钙的结论.并提出:提高二次磷矿细度、反应温度,适当延长反应时间,适当提高造粒、干燥温度以提高磷矿分解率;认为:用料浆法工艺生产重钙时,选择活性好、品位低一些的磷矿比选择品位高,但活性差的磷矿更经济合理.2.期刊论文王兵.王雷.杨林.WANG Bing.WANG Lei.YANG Lin贵州某磷矿矿石物质组分及部分工艺矿物学特征-贵州地质2009,26(4)中低品位磷矿床的物质组成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合理利用磷矿资源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贵州某磷矿三个层位物质组成、产出特征、解离性以及粒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胶磷矿中包裹物对磷回收的影响以及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磨矿到+0.104mm时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胶磷矿与其共生脉石矿物的解离.3.期刊论文岳雅男冷冻法硝酸磷肥工艺应对磷矿贫化的方法探讨-河南化工2010,27(10)本文针对我国磷矿品味较低,且经过不断开采,逐渐贫化,优质磷矿明显减少,制约冷冻法硝酸磷肥生产的问题,对利用低品味磷矿生产高效硝酸磷肥的可行性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4.学位论文杨军贫质磷矿湿法磷酸新工艺及钝化铁铝杂质的研究2007随着高品位磷矿的大量开采利用,世界磷矿品位出现贫瘠化趋势,如何有效利用低品位磷矿成为世界性问题。

我国高品位磷矿资源甚少,中低品位难选矿居多,同时我国又是产磷用磷大国,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针对JH这一高倍半氧化物含量低品位磷矿,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湿法磷酸生产的两种新工艺:“硝磷混酸酸解低品位磷矿两步制磷酸工艺”(简称硝磷混酸工艺)和“硫磷硝混酸酸解低品位磷矿一步制磷酸工艺”(简称硫磷硝混酸工艺)。

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两种工艺的开发思路,工艺流程。

同时,本文提出了混酸体系下铁铝杂质钝化假设,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混酸体系中铁铝杂质钝化机理,证明了铁铝杂质钝化假设。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JH磷矿在磷酸与硝酸混酸中的酸解行为,获得了实验室处理JH磷矿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65℃,液固比14:1,硝酸浓度5.00 g·L<'-1>,KDD浓度5.50 g.L<'-1>,磷酸浓度20%P<,2>O<5>,反应时间1 h。

实验结果表明,P<,2>O<5>浸取率大于92%,Fe<,2>O<3>浸取率及Al<,2>O<3>浸取率均小于17%。

硝磷混酸酸解磷矿,不仅有高P<,2>O<5>浸取率,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铁铝杂质进入液相,对提高磷酸品质有重要作用。

硫磷硝混酸工艺是为了克服硝磷混酸工艺中,液固比高,系统负荷大的困难而提出的。

硫磷硝混酸工艺不仅系统负荷小,液固比为3:1,而且它保留了硝磷混酸工艺中,P<,2>O<5>浸取率高,铁铝杂质浸取率低的特点。

但是,相比硝磷混酸工艺中副产的高质量白洁磷石膏,该工艺下磷石膏质量却有了明显下降。

硫磷硝混酸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处理JH磷矿的最佳条件为:“磷酸浓度(P<,2>O<5>)20%,硝酸浓度5.00 g·L<'-1>,硫酸浓度(SO<,3>)45~50 g·L<'-1>,KDD浓度22.00g·L<'-1>,液固比3: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

不论是硫磷硝混酸工艺,还是硝磷混酸工艺,铁铝杂质都被有效抑制,其钝化机理为:在混酸体系下,铁铝杂质与混酸反应既有化学反应,又有局部微电池反应。

化学反应使得铁铝杂质以离子态进入液相,而局部微电池反应消耗液相中氢离子,促进磷酸根(PO<4><'3->)增加,当溶液中磷酸根浓度与铁离子浓度、铝离子浓度乘积达到它们各自的溶度积常数时,就会有致密的磷酸铁、磷酸铝沉淀产生。

沉淀累积在未反应的铁铝杂质周围形成隔离层,阻止了铁铝杂质与混酸近一步反应,从而降低了铁铝杂质的浸取率。

对与混酸反应后余留的残渣进行X射线衍射,发现了磷酸铁、磷酸铝晶体,还有大量的和原矿中同样组成的、没有反应的铁铝杂质。

证实了铁铝钝化的假设。

5.期刊论文杨绍彬.YANG Shao-bing安宁上层胶磷矿矿石工艺矿相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38(11)通过对安宁胶磷矿矿石性质、化学组成、矿物种类、矿物含量、组分赋存状态、嵌布粒度关系、单体解离度等的研究,为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步磨矿工序、磨矿粒度和浮选药剂制度、选矿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关键数据.6.期刊论文王金生.WANG Jin-sheng胶磷矿重介质分选工艺的研究与实践-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38(8)分析了宜昌地区胶磷矿石的性质,并理论分析了重介质旋漉器分选磷矿的可选性及理论指标,介绍了分选磷矿用重介质旋流器及配套工艺的研究、应用和改进.此外还分析了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总结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磷矿的科研成果.7.期刊论文刘丽芬.LIU Li-fen根据磷复肥用矿质量要求选择磷矿选别工艺-磷肥与复肥2009,24(6)介绍主要杂质为碳酸盐、硅酸盐和倍半氧化物的钙硅质胶磷矿,采用不同选别工艺所需正反浮选药剂用量及所得精矿组成,并评述各种选别工艺优缺点.建议应根据磷复肥用矿质量标准确定选矿工艺流程,避免优矿低用,提高磷资源的利用率.8.期刊论文资学民湿法磷酸装置配套湿法磨磷矿工艺技术的改进-磷肥与复肥2004,19(2)单段开路(溢流式)球磨工艺普遍适用于对粒度及其分布要求不高的冶金行业,用于湿法磨磷矿,特别是对于云南高硅低镁风化磷矿,存在所产磷矿浆中磨不细的大颗粒所占比率高,粒度分布粗细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出磨磷矿浆含水分高(37%~40%)等问题,影响萃取磷酸转化率、洗涤率等技经指标.提出采用棒磨、球磨结合多级闭路磨磷矿新工艺,磷矿浆中合格颗粒(<0.147 mm)可达87%以上,含水降到35%,可使萃取磷酸转化率提高约2%,洗涤率提高约1%,P2O5回收率提高约3%.9.学位论文余静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湿法磷酸的新工艺及动力学研究2005随着世界磷矿资源逐渐枯竭,磷酸的湿法生产将不得不依赖于杂质较多贫矿资源,因此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反应活性较差的JH低品位磷矿,采用逆流萃取新工艺研究了磷矿的酸解工艺条件,对高镁磷矿的化学除镁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低品位磷矿酸解过程中的定浓度和变浓度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在湿法磷酸逆流萃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中,获得实验室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液固比12:1,反应时间2hr,磷酸浓度20%P2O5。

实验表明,逆流萃取对于低品位磷矿通过湿法工艺生产磷酸是可行的,并且磷酸色泽较好,呈明亮的淡黄色或浅绿色,而不像传统工艺所得磷酸含大量悬浮浆状物。

通过磷酸循环浸取的实验,研究了SO3浓度对磷矿酸解过程的影响,以及循环的磷酸中铁镁等杂质的富集与磷矿酸解率变化的关系。

实验中分析了SO3浓度对磷矿酸解率的影响趋势,找出了用矿的最佳SO3浓度范围为35g/L~40g/L,发现在此SO3浓度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抑止杂质对酸解反应的影响,提高磷的回收率,减少磷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