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ppt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ppt

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 意义: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
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 影响。
宋文帝
-
21
八、隋唐时期的教育 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
制。 隋代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后改“国监”) ,
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 事业。标志着中国古 代教育事业成为独 立部门。
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 ②、教学条件(场所、设备)逐渐规模化 。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人员(山长以及
职事人员)、管理制度(学规)等等。 ④、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 和谐精神。
-
30
3、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 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
31
5、宋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意义:
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 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常常流于形式的弊 病:
——书同文,车同轨
-
16
2、教育政策: “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史
记》)
3、对秦代教育政策的评价:统一人们的头脑, 思想专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
17
六、汉代教育 1、重新允许各私家学派开办私学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8
3、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①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
-
22
2、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 弘文馆,崇文馆:皇帝,皇太后近亲,及宰相
等一品功臣子弟才能入学 ; 国子学:供文武三品以上或从二品以上官员子
弟入学; 太学:供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 律学,算学,书学等:八品以下子孙入学; 药学:只招收庶人子弟入学
-
23
3、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①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 。
-
10
三、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1、背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
传》) 2、私学创始人:孔子
-
11
①孔子教学内容:创新“六艺”教育 —— 《诗》、《书》、
《礼》、《乐》、 《易》、《春秋》 ②新六艺的特点:重文事
-
12
③孔子教育思想: △将德育放在首位。 △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 △修身。 △学而优则仕。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 语》)
第五章: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
1
一、西周以前的教育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孟子·滕文公上》 :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
2
原始教育的特点:
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 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 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 教育并没有被分化
为专门的活动。
-
27
③、佛教禅林的影响 佛教徒往往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 从事坐禅和讲经, 这种形式给书院以很大 影响。
-
28
④、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自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后,使书籍的
制作极为便利,书籍传播迅速。印刷术的发 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
29
4、宋代书院的特点: ①、自由风气浓重: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 、学
-
34
十、元代: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
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趋于完善。将 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 的依据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35
十一、明代教育的发展 1、广设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模式化管理,并将
②办太学,培养儒家人才。 ——我国大学教育开始的标志。
◆太学的教学内容:经学 ◆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 ◆士子读太学的出路:考核合格后可以授官
-
19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设国子学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 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设国子学(五品 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
-
20
2、设分科大学 刘宋设四大学馆:
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
25
2、唐末五代以后书院发展的原因:
①、 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晚唐五代军阀割 据十分严重,战争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 育事业,士人大量失学,需要寻找求学的途 径。
-
26
②、私人讲学的传统 私人讲学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④私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
庶界限。
-
13
四、战国时期的教育 典型代表:稷下学宫
-
14
稷下学宫的特点: 1、性质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 。 2、多功能性:集讲学、教育、咨议为一体 。 3、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与人身
自由。
-
15
五、秦代的教育 1、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文教政策
-
3
2、远古时期的学校: ①五帝时期的学校:成均(《礼记》)
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郑玄曰:“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
4
②夏商的学校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说文》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
5
3、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
①、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学”。 ②、商代学校的学习内容——“戒”。
①书院本身学术自由的风气,极大促进了 宋代理学的发展;
②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官学的 发展。
-
32
6、蒙学教育的发展:
①蒙学教材的编写:《三字经》、《百家姓 姓》、《千家诗》等。
-
33
②蒙学教育的细致化发展倾向: 朱熹《蒙学须知》: 1、衣服冠履第一.ppt 2、语言步趋第二.ppt 3、洒扫涓洁第三.ppt 4、读书写文字第四.ppt 5、杂细事宜第五.ppt
甲骨卜辞:“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 小臣其教戒。” ③、商代学校受到高度重视——上学需占卜。
-
6
二、西周的教育 1、西周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①礼、乐。 五礼:吉,凶,宾,军,嘉 。(《周礼》)
-
7
②射、御。
-
8
③书、数。
-
9
2、西周教育的特点: ①、是一种文武兼备的教育。 ②、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 ③、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即 “学在官
考试分三种:旬考:考查学生十日之内所学 习的课程 。
岁考:考查学生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
毕业考 :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试资格 。
②完善放假制度:
旬假 :在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
田假和授衣假:田假在阴历5月农忙时,授衣 假在阴历9月预备换冬装时,每次各放假一 个月,
-
24
九、宋代书院: 1、起源。早期被称为书院的两种场所: ①、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