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资本运作篇一:蒙牛的资本运作 - 副本蒙牛的资本运作1999 年 5 月成立的蒙牛, 在短短 9 年时间里 , 取得了中国乳制品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完美境界。
蒙牛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 , 销售收入从 1999 年的 0.37 亿元飙升至 2006 年的 162.46 亿元, 增长了 439 倍! 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 位上升为第 2 位, 创造了在诞生之初 1000 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 从最初创业 900 万元注册“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到成为中国乳业界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企业 , 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业绩为世人所惊叹。
蒙牛所历经的创业之路,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蒙牛资本运作的过程1.创业的头 3 年。
1999 年 8 月 18 日 , 原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创办“蒙牛乳业”。
当时注册股本 1398 万股, 筹集到的资金仅为 1000 多万元。
创办初期, 蒙牛市场占有率远不及伊利; 2001 年, 蒙牛全年乳制品零售总额只有 7.24 亿元, 仅为伊利的 1/4。
3 年间, 蒙牛虽先后进行了增资、股改等 4 次资本运作 , 但距离成为一家足以垄断乳业行业的巨头 , 资金总是捉襟见肘。
于是牛根生一面强调对资本“取之有道”,一面有意识地搜寻投资者。
2.融资跳板。
在 2002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牛根生与摩根士丹利投资经理结识 , 经过 11 个月 20 多轮的谈判 , 同年 12 月 19 日 , 蒙牛与美国摩根士丹利、香港鼎晖、英国英联三家公司举行了投资入股签字仪式, 三家公司一次性向蒙牛投资2600 多万美元, 共持有“蒙牛乳业”约 32%的股份。
一年后 , 外资又以可换股债券形式, 再次注资 3500 万美元。
海外资本的介入不仅仅起到了输血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蒙牛的视野 , 在短短的几年中 , 蒙牛的资本运作战略可谓步步为营, 让人眼花缭乱。
( 1) 组建海外投资性壳公司。
2002 年 6 月 5 日, 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蒙牛乳业”(China Dairy Holdings) , 注册股本 1000 股 , 注资 1 美元 , 每股面值0.001美元。
这是对“蒙牛股份”投资的主体公司和“蒙牛股份”香港上市公司的映射公司。
6 月 14 日, “蒙牛乳业”在毛里求斯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国乳业“毛里求斯公司”,这是直接对境内“蒙牛股份”投资的壳公司。
( 2) “蒙牛股份”股本结构的重组。
2002 年 9 月 23 日, “蒙牛股份”在英属维京群岛( BVI) 注册了两家新公司:Jinniu Milk Industry Ltd.( “金牛”公司 ) 和 YinniuMilk Industry Ltd.( “银牛”公司 ) , 两家公司注册股本 5 万股 , 注册资金 5 万美元, 每股面值 1 美元。
“金牛”和“银牛”成立后, 即以面值购得了全部的“蒙牛乳业”股权 1000 股, 总代价 1美元, 两家各持有 50%。
( 3) “蒙牛乳业”扩股募资。
2002 年 9 月 24 日, “蒙牛乳业”扩大法定股本 1 亿倍, 股份从 1000 股扩大为 1000 亿股。
根据其公司法 , 公司的股份分为一股十票投票权的 A 类股5200 股和一股一票投票权的 B 类股 99999994800 股 , 并规定原来的 1000 股旧股算作 A 类股份 , 包含于 5200 股 A类股份之内。
10 月 17 日, “金牛”与“银牛”以 1 美元/股的价格 , 分别投资 1134 美元、2968 美元认购了 1134 股和 2968股的 A 类股票 , 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 500 股旧股, “金牛”与“银牛”合计持有 A 类股票 5102 股。
随后,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机构以 530 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注资 17332705 美元、5500000 美元、3141007 美元 , 认购了 32685 股、10372 股、5923 股的 B 类股票, 合并持有 B 类股票 48980 股 ,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机构总计为“蒙牛乳业”注入资金 2597.3712 万美元。
“蒙牛乳业”其余股票则并未发行。
( 4) 毛里求斯公司注资“蒙牛股份”。
完成扩股募资之后, “蒙牛乳业”将募集的 2597.3712 万美元全部注入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 通过“毛里求斯公司”对境内“蒙牛股份”投资, 间接持有“蒙牛股份”66.7%的股份。
至此, “蒙牛股份”完成首轮海外融资的全部操作。
在首轮融资中, 三家海外投资商在进入“蒙牛乳业”的最初控制了其 90.6%的股权。
但由于在投资协议中规定 : 战略投资者持有的 B 类股票在“蒙牛乳业”中每股可投一票, 而“蒙牛股份”管理层透过“金牛”“银牛”持有的 A 类股票每股可投十票 , 所以实际上, “蒙牛股份”管理层拥有了“蒙牛乳业”51%的投票权。
同时 , 三家外资机构与蒙牛管理层签订协议 : 未来一年中 , 如果蒙牛管理层没有实现维持蒙牛高速增长, “蒙牛乳业”及其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账面上剩余的大笔投资现金将要由投资方完全控制 , 并且将拥有“蒙牛股份”60.4%的绝对控制权; 如果实现高速增长, 蒙牛就可以将 A 股按 1 拆 10 的比例转换为 B 股。
( 5) 次轮融资。
2003 年 8 月, 蒙牛管理层提前完成任务。
从 2002 年底的 16.69 亿元, 到 2003 年底的 40.72 亿元, 蒙牛的销售收入增长了 1.5 倍。
9 月 30 日, “蒙牛乳业”将已发行的 A、B 类股票全部赎, 并重新发行 900 亿股普通股, 加 100 亿股可换股债券, 每股面值均为 0.001 美元。
三家海外投资商再次注资 3523.3827 万美元 , 认购“蒙牛乳业”发行的3.67 亿可换股债券 , 约定未来转股价 0.74 港元 /股 ( 2004 年 12 月后可转 30%, 2005 年 6 月后可全部转股) 。
随后, “蒙牛乳业”通过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向“蒙牛股份”注入出售可换股债券募集的全部美元资金, 增持“蒙牛股份”股权至 81.1%。
随后, 牛根生又与三家海外投资商签署了一份被媒体称之为“对弈国际投资巨头 , 牛根生豪赌 7 千万股权”的协议。
大致内容是: 如果“蒙牛股份”今后三年的复合增长超过某一数值, 三家海外投资商将赔偿“金牛”公司 7800 万股的“蒙牛乳业”股份; 否则, “金牛”公司要向三家海外投资商赔偿同样数量的股份或相当数量的资金。
( 6) 成功上市。
2004 年, “蒙牛乳业”为上市做了最后的准备。
1 月 15 日, 牛根生从谢秋旭手中购得 18100920 股“蒙牛股份”,占蒙牛总股本的 8.2%。
3 月 22 日, 若干银牛股东向两名内部人士转让了 3244 股“银牛”股份。
同日, “金牛”“银牛” 分别向各自当时的若干股东发行及配发 32392 股和 32184 股股份。
3 月 23 日, 牛根生从三家海外投资商象征性的以 1 美元的价格分别购入 5816 股、1846 股、1054 股的“蒙牛乳业”的股权。
至此, 牛根生直接控制了“蒙牛乳业”的6.1%的股权。
2004 年 6 月 10 日, “蒙牛乳业”(2319.H K)在香港挂牌上市, 并创造出一个奇迹 : 全球公开发售 3.5 亿股 ( 包括通过香港公开发售 3500 万股以及通过国际发售的 3.15 亿股) , 公众超额认购达 206 倍, 股票发行价高达 3.925 港元, 全面摊薄市盈率 19 倍, IPO 融资近 13.74 亿港元。
摩根士丹利称: “蒙牛首次公开发行创造了 2004 年第二季度以来, 全球发行最高的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率。
其需求相当于前五个 1 亿美元以上公开发行交易需求的总和。
”事实上, 2005 年 4 月 7 日, “蒙牛乳业”宣布, 由于公司表现超出预期 , 三名外资股东已向“金牛”公司提出 , 以无偿转篇二:牛根生辞职背后牛根生辞职背后2011-06-14 13:48 证券日报我说两句(1)牛根生■本报记者李冰6月11日晚,蒙牛乳业(02319.HK)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牛根生正式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与此同时,委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董事会新主席。
辞任后的牛根生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但他也保留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一职。
“牛根生走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他肯定要离开。
原因有两个:第一,他的焦点和重点已经不在蒙牛了;第二,他已经重新开辟了战场。
”乳业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牛总的离开对蒙牛不会有任何影响,也不会再有大的人事变动。
”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专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牛根生—3次言退六年前,牛根生曾有过一番言论,让人记忆犹新。
2005年9月,牛根生宣布将辞去蒙牛乳业总裁的职务,同时,蒙牛乳业面向全球招聘CEO。
也正是那个时候,牛根生首次面对媒体坦言,希望自己在50岁的时候退休,退出蒙牛的管理层。
当时被人们认定是牛根生退休的一个前奏。
当时,很多人揣测着牛根生单纯的想退出蒙牛集团以“安享晚年”,甚至还有人说是三鹿田文华事件让牛根生充分体会到了前车之鉴。
然而六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退出并非牛根生本意。
“牛根生在2005年时候退出过一次、2008年退出过一次,现在又再次退出,据我所知2005年时牛根生同时兼任2个公司,所以上市公司建议他不能同时兼两个,所以他退了一次,2008年退出是为了交班,实际上是为自己了找个替身。
而这次退不是彻底退,他还留下一个非执行董事,实际上他不能完全退出因为他有个人的股份在,让他做个普通的股民他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所以他还为自己留下个尾巴。
从这就能看得出来,他并非自愿。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表示。
对于牛根生辞职的原因,蒙牛乳业在公告中称牛根生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实现数年来的夙愿,所以辞去董事会主席,但“他将保留非执行董事一职,并继续参与本集团之策略规划。
“这个事情当时内部肯定是有个分歧和意见,辞职只是让他体面的离开,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离开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我没有这个能力;第二,我知道整个内幕在引爆之前必须离开,暴风雨来之前必须找个避风口。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那么对于蒙牛来说2009年的“借贷门”则是牛根生不能回避的话题。
中粮集团—守约前来2008年9月11日,对牛根生来说是个噩梦。
三聚氰胺也是让牛根生无比头疼的词汇,在这场冲击全球的信誉危机中,除三鹿外,号称最有责任感的乳品企业蒙牛受到诸多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