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程序药品在库养护操作程序一、目的:为规范药品在库养护程序,确保在库药品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二、制度依据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 年修订)。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库药品养护操作。
四、责任:1、养护员负责在库药品养护工作;发现可疑药品立即在计算机系统进行锁定,并悬挂明显标识,控制销售;填写药品养护记录,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2、保管员负责在库药品保管工作和仓库卫生、药品储存条件维护等工作;3、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员对药品养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内容:1、确定在库药品需要重点养护的品种和一般养护的品种1.1首营品种,主营品种;1.2特殊储存要求的药品,它包括:易串味品种(可参见易串味品种目录),生物制品;1.3性质不稳定品种:如储存条件为防潮、防蛀、防冻、防火等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1.4储存时间较长的品种:即长时间没有销售的药品。
这个长时间可以是1年或2年;1.5近效期品种:即距离有效期6个月的品种;1.6药监部门重点监控的品种:只要是药监部门通告中的药品都要列为重点养护,通告包括当地药监部门和国家局质量通告。
1.7 一般养护品种包括除重点养护品种之外的其他在库药品。
2、重点养护的品种每个月检查养护一次,必要时可以缩短检查养护周期时间,近效期药品、易变药品酌情增加检查次数;一般养护的品种每三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在库的药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
3、养护检查的内容:3.1检查在库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或是否存在异常情况;3.2检查在库重点养护品种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质量标准规疋;3.3检查有效期药品的效期。
3.4检查库房温湿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及所有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其质量标准中贮藏项的规定;3.5检查库房是否满足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要求。
4、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超过效期的、变质的等不合格药品或可疑药品,要立即对可疑药品或不合格药品采取隔离、悬挂黄色标识、暂停销售等措施,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可疑的药品进行锁定,防止可疑药品销售。
同时填写《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在此期间,任何部门、岗位不得对质量有疑问药品及不合格品进行擅自处理。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当米取以下措施:4.1存放于标志明显的专用场所,并有效隔离,不得销售;4.2怀疑为假药的,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4.3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4.4对不合格药品应当查明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5、发现可疑药品或不合格药品的处理:5.1质量管理部根据有关的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对有质量疑问的药品进行质量复核,并在《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上签名确认,质量为不合格的,即通知保管员移入不合格品区;5.2抽样检验为不合格品的,质量管理部应立即通知仓库保管员将不合格药品移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标志,停止销售发货。
5.3质量管理部在检查药品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出具药品质量报告书或不合格药品停售通知单,及时通知仓储部门和业务部门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并将在库的不合格药品移于不合格药品库(区),挂红牌标志。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已销售的不合格药品。
5.4上级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或上级药监、药检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品时,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将不合格品移入不合格药品库(区),挂红牌标志,等待处理。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已销售的不合格药品。
5.5到期药品由养护员通知质量管理员确认后,由质量管理员填写《药品质量处理通知单》,通知保管员和购进部门处理。
5.6登记不合格药品台账,按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处理。
5.7经质量管理部质量检查复核,确认药品质量不存在质量问题,依据质量管理部提供的《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上的确认结果,立即解除对该药品的隔离和锁定措施,恢复正常库存状态和销售状态。
6、对近效期的药品要设立近效期标志,由养护员填写近效期药品催销表按月报销售部进行催销:有效期二年以上药品距失效前12个月,有效期一年半药品距失效前9个月,有效期一年药品失效期前|个月。
质量不稳定及受潮、怕热的药品每月循环检查质量一次,并每月填报一次《药品近效期催销表》送业务部催销。
7、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养护7.1按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养护目的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进行养护。
7.2为防止霉变腐烂可采取晾晒、通风、干燥、吸湿、熏蒸、盐渍及冷藏等方法;7.3为防止虫害,可采取暴晒、散热、冷藏、药物、熏蒸等方法;7.4为防止药性的挥发,可采取密封、降温等方法;为防止变色泛油,可采取避光、降温等方法。
& 药品养护记录:8.1养护检查工作应有记录,养护检查记录的内容包括检查的时间、库房名称、药品货位、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产品批号、生产企业、供货单位、药品入库时间、生产日期、检查内容、检查结果与处理、检查人员等;8.2养护用仪器仪表的检查、维修、保养等,应做好相应记录。
9、药品养护档案:9.1在库药品均应建立药品养护档案,主要应建立重点养护品种的档案;9.2药品养护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药品通用名称、规格、剂型、产品批号、供货单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结果、检查人等。
10、养护员每天定时检查库房温度、湿度等情况,发现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养护员应通知保管员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11、药品养护人员应每季节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药品等质量信息,并向质量管理部上报药品养护检查情况,和重点养护品种的质量信息。
12、药品的养护检查记录、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养护仪器使用记录及养护档案等的填写、归档等,应符合《质量记录和凭证管理制度》的规定。
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养护管理规定一、目的:建立药品的养护程序,规范养护工作,避免造成损失,实现科学养护,确保在库药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依据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修订)。
三、适应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药品在库养护管理。
四、责任:1、仓库养护人员按药品养护管理程序,定期对在库药品流转情况进行养护与检查,做好养护记录。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质量管理部联系,对有问题的药品设置明显标识暂停发货;2、储运部经理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养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审核药品养护工作计划,处理药品养护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监督考核药品养护工作质量。
五、内容:1、坚持以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原则,开展在库药品养护工作,防止药品变质失效,确保储存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
2、质量管理部和仓库合理确定重点养护品种,建立健全重点药品养护档案,结合经营的变化,定期分析、调整重点养护品种目录,不断总结经验,为药品储存养护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养护品种的分类:3.1重点养护品种至少包括:3.1.1易变质的药品;特殊储存要求的药品,它包括:易串味品种(可参见易串味品种目录),生物制品;3.1.2储存时间长的药品;3.1.3近效期的药品;3.1.4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产品批号的药品;3.1.5首营品种,主营品种;3.1.6性质不稳定品种:如储存条件为防潮、防蛀、防冻、防火等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3.1.7药监部门重点监控的品种;3.2 一般养护品种包括,除重点养护品种之外的其他在库药品。
4、药品养护的方法:4.1养护员依据计算机系统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和养护制度,对库存药品按期自动生成养护工作计划,对库存药品进行有序、合理的养护。
4.2根据药品理化性质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库房实际情况,养护人员指导保管人员对药品进行分类和合理储存。
4.3养护员应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指导并配合保管员进行库房温、湿度检测和管理,若库房温、湿度超出或达不到规定范围,应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4.4药品养护要根据在库药品的流转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循环质量检查,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4.5每三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
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在库的药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
重点养护品种每一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
4.6在质量养护检查中,根据在库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到验收养护室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4.7药品养护要按照药品的种类、特性、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5、养护检查的内容:5.1检查在库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或是否存在异常情况;5.2检查在库重点养护品种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质量标准规疋;5.3检查库房温湿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及所有在库药品的储存,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中贮藏项的规定;5.4检查库房是否满足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要求。
6、药品养护检查记录:6.1养护检查工作应有记录,包括养护检查记录、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养护仪器的使用记录以及养护仪器的检查、维修、保养、计量检定记录;6.2养护检查记录的内容,包括检查时间、仓库名称、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产品批号、生产企业、药品入库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结果与处理、检查人员等;6.3当需要抽取样品到验收养护室进行外观质量检测时,应建立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其内容与药品验收外观质量检查内容相同;6.4凡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时,均应同时做好养护仪器的使用记录;6.5养护仪器在检查、维修、保养及计量检定时,应做好相应记录。
7、药品养护档案:7.1在库药品应建立药品养护档案,主要建立重点品种的档案;7.2药品养护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品批号、供货单位、生产企业、药品状况、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结果、检查人等。
&重点做好夏防、冬防养护工作。
每年定期制定冬防、夏防养护工作计划,并落实责任,适时检查、养护药品质量,确保药品安全度冬过夏。
9、报废、待处理及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必须与正常药品分开,并建立不合格平台防止错发或重复报损,造成帐货混乱或其他严重后果。
10、在库养护检查中发现药品有质量异常时,要立即对可疑药品或不合格药品采取隔离、悬挂黄色标识、暂停销售等措施,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可疑的药品进行锁定,防止可疑药品销售。
同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确认。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0.1存放于标志明显的专用场所,并有效隔离,不得销售;10.2怀疑为假药的,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10.3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10.4对不合格药品应当查明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1、仓库的大门应加设防鼠挡板,窗户安置纱网,以防鼠、虫进入库房。
12、在库养护是整个仓库质量检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养护员每天应对在库药品进行检查,特别注意易变质损坏的品种,养护员应做好养护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