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简析如何落实土地储备计划_顾寰中
简析如何落实土地储备计划_顾寰中
2013.1
87
经济广角
简析如何落实土地储备计划
顾寰中
(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土地储备计划本应是指导年度土地储备工作的,但各地区土地储备计划执行率常常不足 10%,计划仅用于土地储备贷
Hale Waihona Puke 款,不能够真正用于指导储备工作。因此为了处理好土地储备计划编制科学性与计划执行严肃性的关系问题,使土地储备计划 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需求,下面就如何在土地储备工作中落实储备计划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储备计划;落实原则;保障措施 一、 制定计划依据 依据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城市规划、 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城市重点区域改造计划、 保 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等规划计划, 编制土地储备年度计划。 二、 储备计划原则 围绕 “应储尽储、 突出重点” 的原则制定土地储备计划。 ① 市政府确定的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应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计 划。 ②确保用地指标的最大化利用, 认真盘点前几年下达的用 地指标, 对取得用地指标、 符合规划、 具备收储条件的土地全 面实施收储。 ③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按照规划确定的城市改造 要求, 对旧城改造、 城中村改造、 土地储备及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新旧政策衔接等项目,要分类根据对应政策实施土地收 储。④充分做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的用地收储工作。⑤ 按照各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做好其他相关用地的土地收储 工作。 三、 制定计划流程 ①各区政府于每年年底前, 向市国土资源局报送本地区下 一年度土地开发改造计划。 ②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各地区上报计 划编制下一年度储备计划, 报市政府。③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 和单位,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城市规划、 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城市重点区域改造计划、 保 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等规划计划, 审核确定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后 公布实施。④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后, 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纳 入土地储备计划范围内的土地, 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 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让、 联合开发。 ⑤土地储备计划确需调整时, 需重新上报市政府批准。 四、 落实计划原则 ①市级统筹、 市区联动。土地储备项目由市级统筹收储, 各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用地报批、 征地拆迁等收储工作, 市区 两级联动, 才能确保工作扎实、 深入、 有效开展。②有序推进、 规范实施。 充分发挥土地储备管理的调控作用, 使年度土地储 备计划成为指导土地收储与资金筹措的重要依据, 确保计划的 有序推进和规范实施。高度重视土地储备项目的用地指标报 批, 做好征地拆迁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做到依法征迁、 和谐 收储。做好土地储备项目的宣传、 策划和推介, 显化土地使用 价值, 实现储备土地的高效、 优质化供应。③明确责任、 通力 协作。 土地储备涉及市发改、 规划、 国土、 城乡建设、 住房保障、 财政、 审计等多个部门和各区政府, 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作, 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 主动履职、 通力协作、 形 成合力, 建立起规划覆盖、 融资保障、 用地报批、 征地收储、 前 期整理和有序供应的土地储备工作紧密的协作机制, 确保城市 建设的用地需求。 五、 保障计划措施 (一) 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计划制定及落实保障机制。相关 部门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 保证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及落实工作 ①各区政府负责做好辖区范围内土地开发改造计划, 充分 发挥征地拆迁工作的权威性和组织性, 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 上, 做好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 按计划及时完成土地储备项目的 征地拆迁等收储工作。 ②市规划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列入土 地储备计划的土地提前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对列入 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及时出具规划设计要点。 ③市国土资 源局对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做好土地储备融资工作, 优先 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做好土地预审、 组卷报批、 组织供地和 办理土地登记等工作。 ④市财政、 审计、 监察、 城乡建设、 住房保 障及城市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调配合, 做好土地储备计 划涉及的相关工作。 (二) 扩大融资渠道, 保障并规范使用土地储备资金 ①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扩大融资规模, 多途径筹措收储资 金。要研究利用信托理财产品、 成立土地开发整理经营机构发 行土地债卷、 借助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等 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形成资金筹措、 土地收储、 熟化配套、 土地供 应、 资金回流的良性循环, 保障土地储备资金链的高效、 安全运 转。 ②市财政要加强对储备资金的管理, 保证资金快速运作, 及 时拨付,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 本。 ③市财政、 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储备资金使用的监管, 严禁 转借、 挪用、 挤占储备资金, 确保储备资金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