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普兰店市第六中学课题组2009年5月20日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研究作者:于洋刘斌作者单位:普兰店市第六中学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邮编:116206【摘要】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及学校实际教学条件,选择体育项目进行选项教学,可以实现预期体育教学目标。
我校以创建体育运动学教学新模式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高中体育选项模式教学的实践和传统体育课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
经过我校两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的运作程序正确而行之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它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体育课的兴趣。
能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运动中尝试到乐趣。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其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研究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研究1.研究目的:1.1转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倾向。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形成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把所谓的素质弱的学生通过教学手段,使其素质得到提高。
1.2通过学生在各模块学习技能教学外,还将各模块的自我锻炼方法、规则和裁判法等内容进行教学,目的是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主动锻炼的目的,从而在学习中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目的。
1.3 明确和树立新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学习潜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4通过研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把教师的教育观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移到多方位教学方式上来,使体育教师成为一个体育健身的指导者,协调者,更是一位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根据选项模块教学方法特点,主要体现在采用了多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选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尤其是运用了实验对比法,比较系统地对本校05年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16个教学班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
2.1研究的对象:我校05年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全体学生,总人数548人,其中女生281人,男生267人,作为实验组。
04年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全体学生,总人数为520人,其中女生271人,男生249人,作为实验对照组。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翻阅与搜集近年来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资料,学习《课程标准》,领悟作为本课题观点依托和思路借鉴的内容。
2.2.2调查法从学生感兴趣项目、教学组织、学习情况等方面设计问卷。
实验前发问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率98.6%实验后发问卷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9.2%。
2.2.3实验法制订实施方案,通过多个单元教学不断归纳、反思。
逐渐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措施和步骤。
2.2.4专家咨询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向专家和有经验教师请教,进一步修正和改进实施方案。
2.2.5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实验后学生体质状况、技能水平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检测分析。
2.3选项教学法的界定选项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依据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有关原理,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构建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基础、兴趣爱好,在师资、场地、设备允许的情况下,经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一种教学模式。
3结果与分析通过两年多的体育选项教学的改革实验,极大调动起广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实验阶段,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涌现了大批具有实战探索精神的骨干教师,在市校两级的公开课,观摩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整体优化,为学校全面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研究在教研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摸索出符合校情的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3.1实验教学3.1.1设计思路在总结我校近年高中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走出校门前有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爱好,掌握这些项目的练习方法,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为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1.2组织形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普及程度、师资、场地、器材以及传统项目,分别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等4个项目作为选项。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运动基础进行填报志愿,每人可报二个志愿,学校尽可能按第一志愿录取,然后根据各选项所报的人数作适当的调整,编成选项班,按规定的“选项教学方案”实施教学。
3.1.3单元设置为了满足学生选项学习需要,方案设计在水平5和水平6的中设置了4个运动项目系列,各系列包含若干项目,目标均以各项教学单元为单位实现,每个单元为18学时左右,以便学生对所选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
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1.6教学测评采用单元学习综合性测评。
将单元前、后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知识、技能、体能、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综合评定,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出等级。
3.2选项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态度。
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上讲,从学生掌握动作的实效性及实用性上讲,达到最佳效果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内在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实验前与实验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见(表1),学生的学习观念有根本的转变。
从让我学转变为我想学,从让我练转变到我要练,基本没有了以往体育课上常出现的如迟到、旷课等现象。
学生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从而带动了课堂学习效果。
课上练习的量和强度明显不同。
随着教师及学生观念上的转变,优化了课堂学习过程,给学生自身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这段时间和空间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课堂上由主导者逐渐转变到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提高者和支持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到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大部分同学喜爱所选择的项目,为掌握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学生的总体素质及思想品德有了质的飞跃。
3.3.1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实验后,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进行测试,与04年高一,高二学生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教学实验后见(表6),除男女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实施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学生在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同一专项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实施教学。
体现了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
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尝试到成功乐趣,并随兴趣的迁移,经常在课外进行专项锻炼。
因此,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在积极参加锻炼身体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使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3.2学生专项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选项教学模式较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较专门地进行一两项运动技能学习,便于掌握。
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建立起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的渴望理解和承担所学项目的不同角色,不断地发现在比赛中自己在掌握和运用技战术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所学专项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
效果最明显的是排球项目。
通过我们两年的开展,使学生学会了运用排球进行锻炼身体的方法。
校园里兴起排球运动。
课上、课后都能看到学生自发的排球比赛。
现在班班都建立起相应的代表队,为学校课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校园一片生龙活虎的新迹象。
以下的几组统计数字见(表2、表3、表4、表5)可略见一斑:篮球技术统计数据(表2)足球技术统计数据(表3)武术技术统计数据(表4)3.3.3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较大进步选项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自我、愉悦自我、善于合作,帮助他人、乐于学习、稳定心态,有较高的进取心。
既提高身体素质,也提高了心理素质。
选项教学打破了年级、班级界限,以项目为单位,建立了新的集体,增加了同学间的交往,同学间的感情流通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拓展。
选项教学模式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竞争性以及竞争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诱发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体育教师在其课上适时融入体育文化教育、体育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健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及教养价值和集体荣誉感等产生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4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全体教师不断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主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
负责篮球教学的宋世东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练习方法。
如循环练习法、综合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把技战术练习和素质练习有效的结合起来。
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形式新颖。
在组织排球教学时,每堂课全体教师共同出现在课堂,打破班级界限,以基本技术和战术为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扬了团体的协作精神。
并采用分组训练、对抗赛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比赛的适应能力。
同时,师生示范演练、集体讲解分析、教师巡回指导,也很好的融洽了师生关系。
武术项目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都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武术教学中除在课堂上由教师示范、指导外,还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以观看录象的形式让学生观赏大师们的表演,对原本枯燥的武术课变的生动有趣。
同时,由于我校大课间活动中有太极拳的内容,让学生在间操时到前面领操,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
足球项目学生基本功较差,我校的足球教学上,注重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除在课堂上由教师示范、指导外,还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以看录象的形式让学生观摩重大比赛。
使原本枯燥的技战术名词经过教师的分解讲授,变的通俗易懂,并使学生在班与班的对抗赛中能灵活的运用,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全体体育教师以理论为指导,以创新为发展的宗旨,锻炼了队伍,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