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效应机制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效应机制

B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对主要包括:11、B7~ 28、4040L、 11(前为B细胞表达,后为细胞表达)
B细胞 活化的 双信号 途径示 意图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分抗原和抗原引起免疫应答两种情况:
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
抗原分为I型和型两种,前者含有两种分子结构,即特 异性抗原决定簇部分和B细胞有丝分裂原两部分,其中 第一部分同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第二部分 同B细胞上的丝裂原受体结合提供第二信号;型抗原表 面具有众多重复排列的相同抗原决定簇,没有有丝分 裂原部分,但它在体内不易降解,因此呈线性排列的 结构可同持久交联并长期提供B细胞的活化信号,最终 使B细胞活化。
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无需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 只能使B细胞产生,这类抗原不能引起免疫记忆,也不 能发生再次免疫应答。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感应阶段包括对抗原的摄入、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 4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
一、常规对抗原的处理:
将加工后的抗原以抗原肽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 细胞表面;然后4细胞通过3复合受体与之结合,并在 表面4分子与表面的自身类分子的样区相互作用下,诱 导产生4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进而通过细胞表面共刺 激分子对(B7281132等)的作用,产生4细胞活化的第 二信号;活化的细胞不但反作用于(如巨噬细胞等)使 后者产生1、12等,而且本身又可产生2/4/12R,并分 泌产生2/4/5和 等多种,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可导致T、 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反应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
用下发生活化、增值、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 阶段。
➢ 效应阶段: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释
免疫应答的 基本过程和效应机制
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间的 相互作用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参与,这种活化是免 疫效应机制发生的基础。
第一信号:细胞表面的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表 达的抗原肽-Ⅰ/Ⅱ类分子复合物后,在84分子 同时识别Ⅰ/Ⅱ类分子的辅助下,通过3分子将这 种识别信号传递到胞内。
二、B细胞的增殖分化: B细胞在同4 细胞作用的同时,在2类的辅助作用
下,一部分细胞可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另一少 部分则停止分化称为记忆B细胞,后者可参与再次免 疫应答。
体液免疫反应阶段示意 图(在作用下B细胞发 生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产生、释放免疫球蛋白发 挥没有保护作用或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阶段
第二信号: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与T 细胞表面表达的相应共刺激分子受体相互作用, 可以产生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
T细 胞活 化的 第一 信号 途径
双信号参与下 T细胞活化的 信号转导途径
注:T细胞活化 的重要标志之 一是胞内某些 能导致细胞发 生增殖的基因 转录和表达过 程的启动,其 中最重要的一 个基因是2
T、B细胞相互 作用的电镜图
抗原与结合可触 发第一信号
第一 信号 的传 递途 径示 意图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反应阶段:即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 细胞的阶段。
一、4细胞的作用: 4 细胞通过表面4R等和自/旁分泌产生的4结合,
可增殖分化为42 细胞,这种细胞克隆可产生以 4/5/6/10为主的(即2类细胞因子),为B细胞的增殖 分化提供物种基础。
二、具有双重功能的B细胞的识别过程: B细胞通过其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结合入 侵的游离抗原时,即可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 号;B细胞将结合的入侵抗原摄入胞内进行加工、 处理和呈递,并被相应4 细胞识别的同时,与之 结合的4细胞表面表达的共刺激分子同该B细胞表 面的相应受体,如1~ 1、 28 ~ B7 、4040、 1~ -1(前为 细胞表达,后为B细胞表达)相互作用, 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此时B细胞表面可表 达2、4、5、6等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免疫应答概述
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首 先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继而抗原特异性淋 巴细胞对呈递的抗原进行识别后,引起相应的淋巴细 胞发生活化、增值、分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 从而将入侵的抗原性异物进行排除的整个生理过程, 称为免疫应答( )。
➢ 免疫应答的类型: ➢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和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刺激后,经过 一段相对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能在血清中出现含 量较低、持续时间较短、以为主的抗体,这种现 象称为~。此时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较 低,出现的时间较晚。
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后,当抗体下降并恢复正常 时,再用相同的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产生的潜 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明显上升,且维持时间 更为长久,这种现象称为~,也叫回忆应答。
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示意图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比较
参与成分
参与的B细胞 对抗原反应的潜伏期 抗体出现的高峰时间 抗体的含量 产生抗体的种类 抗原类型 抗体的亲和力
超抗原参与的T细胞活化的作用示意图
B细胞与4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B细胞的双重功能身份:抗体产生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其功能的发挥必须通过细胞的介 导才能完成,二者的相互作用模式和机制同前述的和细胞间 的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B细胞作为抗体产生细胞,除了自身表达的识别结合并摄入 抗原而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外,还必须有第二信号的 参与。该信号的产生也是由共刺激分子对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噬处理并呈递抗原,继而4细胞识别此呈递的抗原,同 时提供导致该B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最后导致B细胞活 化。这种处于活化状态的B细胞,又在4+ 细胞提供的细胞 因子作用下发生增值和分化,成为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免疫耐受(特异性无应答)
➢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主要场所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和脾脏) ➢ 免疫应答的意义: ➢ 及时清楚外来异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不适
当的免疫应答也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 免疫应答的过程: ➢ 感应阶段:指对抗原性异物的捕获、加工处理和呈
递以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呈递抗原的识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