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程序的选择结构》
(选自粤教版教材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第二章第3
节,本节计划分两个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程序的选择结构,掌握VB程序中的条件语句的构建,掌握关系
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设计、解决来真正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乐趣;
3、培养学生们对问题宏观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处理,并能学以致
用,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挖掘自己的潜力;
【学情分析】:
此次授课的班级为高一的少年班,他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最新的进度刚好是必修阶段的第四章——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在必修课中,
他们已经了解了编程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以及VB中的一些基本语句。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VB中的条件语句的格式、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做判断条件的表达式教学难点:
对实际问题分析出选择结构,提炼出条件表达式,并能用程序设计语言
来实现
【教法设计】: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学科结合法”、“讲授法”
【学法设计】:
分析法、实践练习法【教学过程】:(简)
(一)、导课(5分钟)(二)、讲授
(三)、练习(包含课堂练习)(四)、知识拓展
(五)、知识总结
【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简
(一)、生疑:
(二)、质疑:
(三)、练习(包含课堂练习)
(四)、知识拓展
(五)、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什么是选择结构
/*兴趣为主——引出主题——能理解选择及选择的条件控制*/
教师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即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连接。
物联网的实现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比如可以根据外面光线来选择自动地拉合窗帘,天亮时把窗帘自动拉开,天黑时自动合上。
又或者为了保障家里的财产安全,设置防盗装置,当有人从门窗进入时,会发出警报信息,同时发送短信或视频到手机中。
这些都是根据某种情况或条件做出的选择,生活中我们自己也会遇到很多选择。
(可以让大家说说自己的选择)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四个按钮,四个按钮后面分别对应四个活动,让同学们选择一个按钮,进行课堂活动。
其中四个活动分别设置如下:
按钮一活动:英文翻译。
按钮二活动:(游戏)看商品,猜价格。
按钮三活动:(游戏)计算自己的健康指数
按钮四活动:语文造句。
用“如果…那么…否则…”来造句
其中:活动一和活动四直接体现了选择,而活动二和活动三可以让学生谈谈哪里体现了选择。
教师来解释选择结构,并以两个选择结构为例,给出流程图,解释选择在程序中的实现过程,展开教学。
那么,这种选择结构在程序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二)、讲授
/*尝试自主总结——选择语句的讲解——引出关系表达式——引出逻辑表达式,层层递进,讲练结合*/ 1、 VB 中选择结构的表示
教师给出两个编程实例,让学生们从中总结出选择语句的句式。
第一种表示:所有条件语句写在一行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给出例子,并介绍当满足条件时要执行的语句较多时,语句之间应该用“:”来分隔,而此时全部出现在一行可读性较差,由此给出语句的第二种格式:
第二种表示:强调在Then 后进行回车换行。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
举例: If x>=0 Then y=x
print ”该数非负,绝对值为”;y Else y=-x
print ”该数为负数,绝对值为”;y
End
强调换行来写条件语句时,一定要有End 来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
(*屏幕练习1*)
用户输入一个数,求解这个数的绝对值,教师给出程序,让同学们完成。
程序启动 测障
转弯 前进
Y
N
远红外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n=inputbox(“请输入一个随机数:”)
If _________ Then
________________
Else
________________
End
End sub
教师总结:选择结构实际上是设置某些规则,根据对规则的条件判断来选择某部分进行操作。
流程图表示为:
而这里要判断的条件采用关系表达式来实现:
2、关系表达式
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关系运算符有:
运算符号= > < >= <= < > 含义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
关系表达式的值为逻辑值,即真(true)和假(false)。
举例:
5>7 12< >21 85>=70 “A”< ”B”“a” = ”A”
都是关系表达式,其中数值型的数据直接按大小关系比较得出真假。
而其他类型的数据则按其序号来比较,注意”a”和”A”不是相同的序号,”A”< ”a”
(*屏幕练习2*)
比赛选手晋级程序,三项单项成绩的总分高于210分晋级,否则淘汰。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1=inputbox(“请输入第一项单项分数:”)
d2=inputbox(“请输入第二项单项分数:”)
d3=inputbox(“请输入第三项单项分数:”)
sum =d1+d2+d3
If _________ Then
________________ ‘输出晋级信息 Else
________________ ‘输出淘汰信息 End End sub
在实际问题中,有的时候条件的判断并不是简单的、单一的关系判断,比如,上一道题中,若把晋级规则改变成“总分高于210且第一项成绩不低于80”,则分析此时的判断条件。
高于210: sum>210 单项不低于80: d1>=80
这两个条件要同时成立,此时需要了解VB 中的逻辑连接符。
3、VB 中的逻辑表达式
用逻辑连接符把关系表达式连接起来就成为了逻辑表达式。
常用的逻辑连接符有:
AND 与 两个表达式同时为真,结果才为真 OR 或 两个表达式有一者为真结果就为真
NOT 非 取反操作,表达式为假结果为真,表达式为真,结果为假 (*屏幕练习3*)
1、当希望几个条件都成立的时候,中间用 _____ 连接
2、当希望几个条件有一项成立即可的时候,中间用 _____ 连接
3、当希望某个条件不成立的时候,条件前面应加一个 _____ 因此,选手晋级程序的条件判断应该写为: sum>210 AND d1>=80
在这里,介绍一下所学过的几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关系,即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同时出现时,按照先算术、后关系、再逻辑的顺序来执行。
(三)、练习(包含课堂练习)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践算法*/ 判断下列数哪个不是水仙花数: 407 521 370 371
提示:水仙花数是指各个位数上的立方和刚好为此数数值。
比如153,刚好可以表示为3
33351153++=。
需要编写一个判断水仙花数的程序,用户从键盘随机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程序进行判断,若其是一个水
仙花数,则输出“该数是一个水仙花数”,否则输出“该数不是水仙花数!”
解决过程:先在纸上画出问题解决的流程图,再完善程序。
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给出例程。
(四)、知识拓展
/*问题提升——启发思考——拓展教材*/
刚才判断水仙花数的程序可以实现对任意三位数的判断,但若用户输入的数字不是三位数,可能会导致程序的错误。
因此可以对用户输入的数据位数进行判断,从而加以控制——输入为三位数时,判断水仙花数,否则输出出错信息。
启发学生思考,该如何实现?
实质上就是在输入的时候加一个条件语句,满足条件的时候进行水仙花数判断,否则给出出错信息。
给出例程的实现,进一步给大家介绍选择结构的嵌套——一个语句中的某一个分支中可以包含另外一个条件语句。
(五)、知识总结
选择结构在VB中的实现,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掌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