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脑风暴法的由来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是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总经理A.E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采取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相互陈述、提问和追问,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以产生更多创意的方法。
一般员工、管理者、监督人员、高层领导都可以参与,目标是培养参加人员的创造性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得到创造性的构想。
二、常见的问题及根源浅析目前,头脑风暴法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简单的形式,产生出大量的、体现着创新精神的新观点新思路。
但是,不可否认,这并不是一剂万能良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头脑风暴法产生的想法不成熟,不符合实用性、独创性和一致性这三个标准,甚至被偏激地认为“只不过是将事先未经交流或者无法表明的现有想法公开宣布而已”“头脑风暴法多半产生的是低风险(很没有开拓性)、未经发展的(不成熟)又需表决的想法”。
(2)与会者不愿意主动发表意见,时常形成冷场的局面,这更加导致发言欲望的降低。
甚至有很多人会带着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有点傻”、会被人认为是出风头、招惹是非的想法参加头脑风暴会议。
另外,经常出现在言谈和舆论上面屈从大多数人的意志、或者屈从于专家领导意志的情况。
如果在开会的时候,地位比较高的或者权威人士提出了某些倾向性的意见,很多人就会在旁边附和。
当形成众口一词的气氛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人的思维,使得群体思维变得狭窄,达不到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
(3)与会者不发言,但是做“狙击手”,“枪打出头鸟”。
开会的时候,自己不说话,只等别人提出一些想法以后,开始评头论足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一旦形成批评的气氛,不但严重打击了提想法的人的积极性,抑制了他们的思维,还会给大家造成一种观念,就是开会的时候“谁先讲话谁先死”。
当创新的想法都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人去作发散性的思考,群体的智慧根本不可能再发生激荡,创新和集思广益就成了无水之源。
(4)当众受到批评会导致心存不满,伺机反击,把头脑风暴会变成一场辩论会。
在自己说话的时候,也会顾虑到自己的发言是否会伤及他人的面子,开会时参加的人越多,发言者要考虑的对象就越多。
从事咨询业的专家统计发现,人数一旦达到1 6 人左右,发言的真实成分就会大大降低。
这也就失去了头脑风暴法的意义了。
从根本上讲,这些因素来源于:担心犯错误,担心得罪自己的领导者和同事。
对工作中犯错误可能是最大的担心,一些人害怕如果他们在经理面前说错话,他们的整个工作就会存在危险。
在现实中,工作中极小的错误就能够导致员工失去晋级机会、薪水减少,甚至失业。
不仅如此,作为处在社会关系网中的个人,犯错误还通常导致亲友的疏远、同事的隔离,这种无形的、精神上的痛苦比个人物质上的痛苦更加让人不寒而栗。
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数以千计的好主意,正如波兰尼所说:“人们知道的要比人们能说出来的多得多”。
问题在于创造出一个可以提出主意的环境,而且提出时不会感觉到对犯错误的害怕。
这个环境就是头脑风暴环境,在这个情境里成员彼此之间已经积极地决定不根据成员提出的观点而对其进行评判。
在这里,犯“错误”和提出并不可行的观点不仅是可接受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
头脑风暴被设计来消除,或至少减少,对犯错的害怕。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严格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则。
三、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奥斯本在著作《应用想像力》中提出了如下规则:禁止对现有观点的批评对现有观点的批评不仅占用宝贵的时间和脑力资源,而且容易使得与会者人人自危,发言更加谨慎保守,从而遏制新观点的诞生。
要到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才对观点进行评判。
不要暗示某个想法不会有作用或它有一些消极的副作用。
所有的想法都有潜力成为好的观点,或者能够启发他人产生新的想法。
追求观点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单纯追求观点的质量,容易拘泥于某一个有创意的观点,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对其的完善和修补上,而忽视了其他观点和思路的开发,也不容易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头脑风暴强调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在给定的时间内提炼出尽可能多的观点”为指导原则。
如果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有大量的观点,那就更可能发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
鼓励狂热的和夸张的观点由于害怕犯错误,人们不敢提出这类观点,他们感到这些想法可能被认为是“错误”或“愚蠢”的。
逐渐地,人们不仅仅失去了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会对其他人提出的这类观点持怀疑和批评打击的态度。
只有通过鼓励和禁止批评,才能够创造一个适宜头脑风暴的环境。
奥斯本也发现,“愚蠢”观点的产生由于改变了其他成员的思维方式,因而可以激发出非常有用的观点。
提倡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将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融合,容易产生新的思维成果。
奥斯本发现,当遵循这些规则的时候,更多的观点就被产生,而且更多的新颖观点带来了更多有用的观点。
使用这些新规则,人们的拘束能够得到减少,思维更加开阔,能够在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不断参照其他人的思维成果,使得自身头脑中实现创造性的波动和混乱,在脑力震荡中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和观念,并有效地表达出来。
四、头脑风暴法的实施要点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召开一次头脑风暴会议,要注意以下几点:(1)会前充分考察、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专家的选择要与预测的目标相一致,而且要有一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并对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较强的分析与推断能力的专家参加。
一般说来,要综合考虑专家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历,并注意邀请:要讨论问题所在的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专业领域内有较高推断能力的专家和能够充分了解和把握市场脉搏、熟悉目标顾客的专家。
(2)环境的选择和配置头脑风暴的会议环境要整洁、宽敞、光线充足、安静,没有外界的打扰。
一般而言,一个宽大的会议室是很常见的选择。
会场最好布置成圆形或者U形,这会使每个人都感到平等,而且当人们开始提出观点时,他们很容易感到其他成员和自己处在同一个小组之中。
可以在成员们后面(大约每两个人一个)放些便笺和一些彩笔,每个人也应该有一个笔记本和一只笔,这样以便当他人大声说出来的观点在别处被写下的时候,他们可以同时写下他们个人的观点。
除此之外,可以提供投影仪、白板等办公用具,供成员进一步展开自己的描述,或者提供背景信息和照片。
在桌子的中央提供一个物体供人们在思考的时候有东西可以凝视,这样就在提出建议时消除了直视他人的脸的必要性。
也可以为会议配备一两位秘书,安排其抓住观点并记录下来。
(3)正式开始前,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预热”参加者到达时,欢迎他们每个人并试着使他们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
主持人需要介绍会议成员感到生疏的人。
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概略说明会议的目的: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观点。
把你的意图给人们阐述,但应该小心不要暗示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尽量不要在现阶段对任何问题解决方法设置障碍。
(4)有意识地设立“拉拉队长”和“黑脸包公”为了帮助发言的人放松心态,提高兴奋度和参与的热情,可以设立一名“拉拉队长”。
拉拉队长负责为每个发言叫好,并带领其他人鼓掌以示鼓励。
这样,新奇的想法容易诞生,讲话的人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的说出来。
喝彩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发给糖果或玩具标志、出示红花、以适当的语言给予赞扬等。
多种花样的交替使用能够起到保持新鲜感,刺激和产生愉悦情绪的作用。
这可以让参加者在良好的气氛当中思维活跃,敢于发言。
不仅如此,不断出现的喝彩声,提醒其他准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把不适合在此时讲的话放到后面去,以保持热烈高昂的气氛不至于被破坏。
而且,不断地赞美别人,也降低了自己发言时担心别人批评的心理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黑脸包公的作用是保障头脑风暴会进行过程中的良好气氛。
一旦有人忘记了会议规则,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批评,即使这样的批判是善意的、轻微的,黑脸包公也要立刻给予提醒和制止。
可以用口头的方式,也可以出示一些标志,例如一个黑*,或者一个玩具。
如果有人屡次违反甚至恶意地批评别人,黑脸包公要负责将他请出会场。
(5)会议中场的休息会议进行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进行短暂的休息,这有利于会议成员放松紧张的思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作为组织者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音乐,并有意识地推动成员之间进行走动,相互交流,与其他人见面并放松一下。
休息结束时,请人们坐在不同的座位,叫他们跟新邻居问好,然后提醒人们注意规则和目的,继续进行。
(6)会议结束,会后对观点进行筛选会议结束时,参与者一般会感到疲劳,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提供一些点心、饮料,告诉他们不要动任何东西。
结束时提醒大家,如果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有任何新的观点,希望能够及时通知会议主办方,并把联系方式留给各位成员。
当他们离去后,巡视周围,收集写有内容的纸张、便笺和笔记本,寻找一切可能的蛛丝马迹。
整理筛选现有观点时,可以将现有观点分成如下三类:(1)优质的——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可*作性,可以立刻被实施;(2)有益的——具有一定的实用型和独创性,或者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发展;(3)无用的——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将前两种观点进行重点分析、细化,结合部门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并作为向上级和团队汇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