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昔日长沙的学校
如今的大学城
体育事业的发展 • 长沙体育事业发展良好。曾代表中国在世界获得金牌。 1996年长沙举办第一届亚洲体操锦标赛。2003年举办中 国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城运会上,长沙市运动员共 取得金牌19枚,金牌数位列79个参赛城市的第5位。2004 年全市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8次,同比增加1倍。年末拥有 体育运动学校61个,公共体育场馆52个,等级运动员发展 人数为153人,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为60人。体育设施渐 渐齐全,2003年10月7日在贺龙体育场馆的基础上,经过 改造和增扩功能齐备的辅助设施形成的“贺龙体育文化中 心”正式落成,成为长沙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长沙有熊倪、 唐九红、陆莉、刘璇、李小鹏、鲍春来等世界顶级运动健 将,在世界级比赛中获得多枚金牌,其中在2000年悉尼奥 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长沙至今共举办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运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运动会。2009年,湖 南省决定以长株潭三市名义申办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 会。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昔日的长沙VS娱乐名城——长沙 制作人——张丽
长沙简介
• 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古称 “潭州”,是著名的楚汉名城、 山水洲城和快乐之都。 长沙具 有三千年灿烂的古城文明史, 是楚汉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 地,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 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 环长株潭城市群龙头城市。长 沙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中心 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长沙致力于打造中部开 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 化名城和世界级旅游城市。

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及质量大大提升。现有诸如彩电、 冰箱、洗衣机等家庭基本耐用品都实现了从无到有,且品质都得到极 大的提升;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交通及通讯设备及 用品的广泛运用,2007年,长沙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0.58户/百人,全 市宽带用户数已达71.97万户,汽车也逐步走入平常家庭,2007年城 乡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分别达8.8台、7.1台。
地理环境
• 长沙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长江以 南地区,湖南省的东部偏北。 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 丘陵盆地过渡地与岳阳、益阳、 娄底、株洲、湘潭和江西萍乡 接壤 • 湘江为长沙最重要的河流,湘 江自南向北贯穿长沙城区,把 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 河东以商业经济为主,河西以 文化教育为主。2001年10月10 日,市政府驻地由河东藩正街 迁至河西岳麓大道,力在发展 河西的经济以平衡长沙两岸
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降低, 是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1980年长沙市城乡居民家 庭恩格尔系分别为53.2%、71.1%,2007年分别下降到34.9%、 39.5%,二者分别下降了18.3个百分点和36.2个百分点。

美食
• 19
夜生活

• 1
出行
• 改革开放前,农村靠 畜力和步行,城市靠 公共汽车和自行车,
1
•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 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通过 长沙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 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 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长沙的交通 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湖南卫视各种娱乐节目
• 著名的《快乐大本营》节目革开放后的美丽长沙
• 汽车行业 工业园
改革开放前的生活水平
• 物资短缺,苦不堪言,有的连温饱都不能解决
改革开放后的生活水平
•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农村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达57.07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5平方米,楼房从无到有, 楼房占到全部住房的81%;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 21.64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13.97平方米。作为基本生活条件的城乡 居民生活居住状况大大改善。
住房条件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 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 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 米,农村是8.1平方米。在, 大家请看50—90年代长沙 人们居住条件
• 4

今非昔比的长沙
•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长沙市面 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 居住面积超过了10平方米,过去中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 砖平顶楼房,正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此外, 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
市花--杜鹃花 市树--香樟树
历史名城
• 商周时期的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反 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长沙约有2400 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长沙,楚 之粟也。”楚成王时设置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秦始皇 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 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 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为“长沙郡”。三国和西晋时 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 沙为郡治和湘州制所。 •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 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 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 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 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 10
• 11
长沙的教育
•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为人民提供 更好的服务。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人民文 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1978-2007 年长沙拥有高等学校由8所增加到48所,招 生人数由0.69万人增加到 14.78万人,毕业 生人数由0.46万人增加到10.87万人。2005 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长沙市的就业人口 中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就 业人口的比重达13.09%。居民受教育年限 较快增加,2007年达到9.7年
贺龙体育馆
如今长沙的娱乐传媒业
• 长沙的娱乐业独具特色。由于消费观念的 不同,长沙人在娱乐方面投入很大资金,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层出不穷。解放西路酒 吧一条街大大小小几十家酒吧,具有代表 性的酒吧为魅力四射、水木年华等。以田 汉大剧院、琴岛、港岛,欧阳胖胖歌舞厅 最具特色,内容有杂技、歌舞表演、相声 小品、现场名人书画、特技表演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