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30分):1. 确立信念的科学方法,是在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
2. 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研究的心理学家荣获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奖。
其核心工作就是将心理学的引入到经济领域。
3.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
他们是: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 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4. 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实验室情境比真实生活;实验室情境得出的结果;实验室研究结果一般会在真实生活中加以。
5.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简称MEG)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在头颅外表产生,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6.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的;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的。
7.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研究发现,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
系列中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8. 要求特征是一个潜在的、强有力的,也是社会科学所独有的偏差来源,与被试及他们对实验的设想有关。
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和。
可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人类)是具有。
9. 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茨(1850)对青蛙运动神经的测定之后,荷兰的生理学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
他试图揭示反应时任务中的一些心理加工过程。
为此,他设计了两类反应时任务,任务和任务。
10.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配成对,然后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2.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B) 随机化(C) 拉丁方设计(D) ABBA设计3.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4. 情绪的测量方法有:( )(A) 形容词核对表(B) 维量等级量表(C) 面部表情(D) 生理指标5.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相关法(B)实验法(C)现场研究(D)观察法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 错误记忆2. 特征整合理论3. ABBA设计4. 启动效应5. 直接验证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2分)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2、什么是反应时新法?3、如何测量心理负荷?五、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8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之分析,并由这一现象入手,剖析实验心理学的整个研究过程,比如观察——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的过程。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2、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经验观察、自我校正2、D.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实验法3、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记忆4、更可控、更具说服力、验证5、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6、心理感受、刺激大小、差异感受、刺激变化量7、先前呈现的顺序、开始位置、中间位置8、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主观能动性9、传导速度、唐德斯、简单反应、选择反应10、比较的刺激、一对一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B)2、(AB)3、(A)4、(ABCD)5、(ABCD)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其经典研究范式是DRM范式。
2、特征整合理论: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包括特征和客体这两个基本概念。
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该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
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
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3、ABBA设计: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分别用A和B 表示)的情况,它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这样,A在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4、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
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
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
5、直接验证: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2分)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2、什么是反应时新法?答: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
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
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3、如何测量心理负荷?答: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次要任务法测量心理负荷水平。
所谓次要任务就是在执行重要任务(首要任务)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项无关任务。
若主要任务的心理负荷很高,人们就没有能力进行次要任务,若主要任务心理负荷低,剩下的心理资源便可以用来完成次要任务,所以次要任务的成绩可以作为首要任务所需注意力或是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针对真实情景中的现场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两种较为通用的心理负荷测定法——心理负荷的主观评定法和心率测量。
主观评定法是让被试对工作难度、时间压力、紧张心情等主观感受或体验进行主观评定的方法。
在完成人机系统操作后,要求被试对他操作时的各个心理负荷因素进行评分,所得分数可以作为他们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虽然在某些真实情景中,不适宜对被试进行过多的测量或要求被试同时进行过多的任务,但仍可对被试的生理指标——心率进行稳定的测量。
心率的快慢可以反映任务的紧张程度,也即可以作为心理负荷水平的有效指标。
五、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8分)答: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善于发现问题,如:“和尚挑水”这一故事家喻户晓,但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会认识到其研究价值。
确定了研究问题后,就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对于这一问题,前人是否有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从而更为具体地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
接着就开始设计实验,采用什么作为自变量、因变量,需要控制哪些额外变量,根据变量的特点,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是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还是混合设计,如:“和尚挑水”这一实验,可以采取被试间设计,把被试分为三组,一组被试为1人,一组为2人,一组为3人,安排一个任务,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反应。
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分析是否与预期的一致,如果一致,则需进一步把这一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看这一结果是否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如果没有现成的理论来解释,就可以根据结果提出新的理论,如:“和尚挑水”实验如果得到结果与故事相一致,那么就可以用“责任扩散”这一理论来解释。
如果不一致,也要分析原因。
在做完此实验后,根据得到的结果,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和尚挑水”这一实验结束后,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任务的责任扩散程度可能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责任扩散程度可能不同,不同环境下的责任扩散程度可能不同……实验得到的结果除了用于进一步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要用于现实生活,对日常生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如“和尚挑水”这一结果,就可以用于企业管理中,对领导如何安置员工,如何分配任务有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反过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围绕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实验,得到新的结果,从而有助于理论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答: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主要就是指实验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它的确位于所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序列顶端。
为了准确说明实验心理学专精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最顶端的方法学地位;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作一番介绍和比较,它们包括: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