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2013-2014学年度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学生姓名庄雪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商学院10(9)学号 10313928指导教师邱素芹2014年04月20日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摘要中国制造的优势的是成本,但成本管理的优势却不在中国。

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曾评价中国企业是“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的侏儒”。

中国制造业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控制现状、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The cost control problems in manufacturingAbstractChina's manufacturing advantage is cost, but the advantage of cost management is not in China. World famous consulting firm McKinsey evalu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is “the cost advantage of giant, but a cost management dwarf”.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if you want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in China,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st control.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manufacturing cost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st control and how to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Key words] The cost control;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引言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企业将更广泛、更直接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当中,而同时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势必要紧紧跟随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从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而能否取得或者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逐渐转向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终都离不开成本管理。

因此,本文探讨的内容是: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现代企业该如何加强企业管理。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概述(一)成本管理的定义成本,通常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及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成本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影响顾客满意度,不侵害员工利益,不影响技术进步,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经营耗费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

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

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背景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决定的。

如今,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适应快速变化的特点。

作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

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

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

除了质量和成本外,时间也构成新战略三角上的重要一点。

公司应对商业竞争环境,需要做到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做出回应;持续地改进经营,而不仅仅是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外关注顾客的要求以及竞争者的威胁;将公司内部和外部各因素有机结合,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解决。

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为温和的竞争环境设计的,那时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传统方法无法适应现今的商业环境,因为它是在事后控制成本与质量,试图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内关注效率,暂时性而非彻底地解决问题。

(三)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及意义1.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1)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2)使企业的成本在不违背降低成本原则的情况下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加以保持,旨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低成本运营战略。

2.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企业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对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有效地控制浪费、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持续地保持满意的成本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达到企业经营目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成本管理文献综述(一)国外成本管理研究国外的成本管理较国内先进。

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于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

1988 年,Bromwich 撰写的《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一文推进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

Bromwich 指出,战略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是未来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

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需要收集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更应该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研究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要的价值,以及从企业长期决策周期看,对这些产品及劳务的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Jack Shank和indarajan等人(1993)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欧洲的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1995)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战略定位的选择方案,并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

该模式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和目标瞄准;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

英国教授Robin Gooperand(1998)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

1998 年,Richard M. S. Wilson 在其撰写的《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总结了多年来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并收录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要文献。

Wilson 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明确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2000 年,Blocher 等人发表《成本管理:以战略为重心》一书,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合到了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之中。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

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应用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二)国内成本管理研究与国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兴起较晚,没有为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供现实的环境和平台。

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机构和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努力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中的先进思想和方法,1980年9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成本研讨会',.专业学术团体,先后10余次组织全国性的本理论和实践研讨会,并多次出版《成本管理文集》,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密切合我国实际对成本管理理论及其发展方向、成本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2)档次成本法。

档次成本法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至%年代初,企业为了降低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它是将产品的目标成本分为大连良运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研究几个档次,然后再将各种档次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指定出各种档次下的材料消耗用支出定额,并以各责任成本中心责权范围为依据核定责任中心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以达到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效益成本法:效益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初由中国矿业大学财务教研组提出。

它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围、额度及其分配去向的一种新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的倡导者认为该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理由:①李嘉图在《价值和财富,它们的特性》中指出,"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可的物质财富"。

②从西方会计对成本的描述中受到的启发,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员会报告》中给成本所下的定义为:"成本是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