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你怎样分析银行股

教你怎样分析银行股

N:\整理后\.....\ N:\整理后\.....\如何分析银行股人气:1584作者:投资百科网研究部 CZ 时刻:2007/05/18A股市场正在并最终会成为一个金融板块主导的市场,这是每个大国资本市场的必定格局。

完整的金融服务业板块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投资银行(券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分支,其中又以商业银行为重中之重。

随着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农行这些国有银行,以及南京商行、宁波商行这些区域性银行先后上市,银行板块占上证综指的比重将会由2006年底的近40%进一步突破到50%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成为A股市场的第一大市值板块。

这些银行股充分代表了中国整体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成长性,会成为股票市场上万众瞩目的焦点。

不论关于机构投资者依旧个人投资者,把握银行股也就差不多把握了整个市场的脉动,能够获得至少与市场同步的回报,假如能对银行股中短期业绩和估值走向作出正确分析推断,将会赢得超越市场平均回报水平的机会。

事实上,相对其他板块,由于有关商业银行运营的信息丰富透明,把握这些机会关于一些投资者并非难事。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介入任何一个行业的股票首先要了解那个行业及具体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通俗的讲,确实是这家公司是如何赚钞票的。

商业银行核心的赚钞票机器一是信贷业务,二是中间业务,前者形成的收入被称为利息收入,后者为非利息收入。

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盈利模式比较容易理解,确实是银行发放贷款收到的利息收入减去汲取存款支付的利息支出所形成的盈利,此外还包括投资债券和同业存放收到的利息收入,后两块占利息总收入的比例普遍低于30%。

在中国,目前信贷业务贡献的收入仍是商业银行的绝对支柱,占总收入比例普遍在90%以上,分析有关贷款/存款的增长、贷款/存款的结构与期限变化,资产质量以及利率变化等相关因素仍是把握银行股业绩的关键。

图表 1,各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利润构成,2006资料来源:公司财报,投资百科网统计所谓中间业务,既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络和客户资源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和非贷款类金融产品,要紧包括清算和结算业务、信用卡和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托管业务、资产治理和投资银行业务等。

国内银行中间业务目前所贡献的非利息收入尽管只占总收入10%左右,但中间业务的低风险高获利的特性使得其成为银行提升盈利能力和业绩成长性的业务重点和进展方向。

欧美成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在30%-40%,随着国内金融混业进程的推进和金融脱媒(由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效应的显现,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将逐渐提升,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投资者选择高成长商业银行股票的关注重点。

那些在中间业务上取得积极进展,推出或进入利润更高的新中间业务领域的银行,其业绩和股价都可能有出众表现。

重点关注指标和因素银行板块不是铁板一块,各家银行的业绩成长性、经营特色、资产质量各有差不,这决定了投资不同银行股可能获得的回报与承担的风险也不尽相同,投资者在“自下而上”选择银行股时需要着重关注以下指标:贷款增速银行收入的要紧来源仍是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收入,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银行业绩的增长要紧是由贷款增长驱动。

显然,在安全范围内贷款增速较快的银行更具吸引力。

相关于年度数据,每个季度的贷款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和环比(与上个季度相比)变化更具指导意义。

例如,某银行连续3个季度以上贷款增速都快于其他银行,其以后业绩就极有可能优于同行,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大回报。

然而,由于银行经营需要在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平衡,因此贷款增速并非越快越好,贷款过快增长会相应带来更多的坏账风险,迫使银行提高拨备而相应冲减利润,最终可能得不偿失,一旦爆发恶性坏账风险,将会严峻侵蚀银行利润。

因此,投资者在依照贷款增速择优选股的同时内心必须要有一把安全尺度。

按照中国经济目前进展时期,国内银行贷款年度和季度同比增速在20%-30%之间相对合理安全,若无合理解释,长时刻高于或低于那个增长率区间都需考虑风险。

贷存比既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又称存贷比。

通常情况下,贷存比为50%,既至少有50%的存款转化为贷款,是商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低于50%,就有可能发生亏损。

其他因素不变,贷存比越高表明银行资产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越强,更高的利润率来自于增加贷款利息收入或减少存款利息支出。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贷存比普遍在70%左右,较欧美成熟银行90%左右尚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国内银行还有较宽敞的盈利上升空间。

阻碍贷存比变化的要紧因素包括国家对银行贷存比的上限治理(会逐步放开)、国家针对贷款增速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存款由于利率变动或居民拓宽投资理财渠道而增减(如居民将存款更多地投向股市就会提升银行贷存比),以及各家银行不同的资产质量状况和经营策略等因素。

图表 2 各上市银行贷存比,2006资料来源:公司财报,投资百科网统计利差贷款加权平均利息率-存款加权平均利息率,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利润既来自于此,这是决定决定银行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的核心指标,是投资者选择银行股需要着重分析追踪的指标。

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利差扩大将带来更多的利润。

阻碍利差变动的因素除了国家法定存贷款利率的升降外,投资者还需关注具体银行的存贷款期限结构。

由于长期存款和贷款的利息率要高于短期及活期存款和贷款的利息率,因此,假如发觉某家银行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在上升,或长期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在下降,都会推升该银行利差的扩大,实现更快的利润增长。

相反,假如需要支付更多成本的长期定期存款占比提升,亦或收入较低的流淌资金贷款占比提升,都会缩窄银行利差,导致盈利下降。

图表 3 各上市银行利差,2006资料来源:公司财报,投资百科网统计非利息收入占比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赚取的利息收入受到政策和资本充足率等限制难以长期实现高速增长,还要承担坏账风险,而开展中间业务赚取非利息收入一不用占用过多资金,商业风险极低;二,中间业务较传统的信贷业务有更宽敞的增长空间。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利润及ROE、ROA等盈利能力指标贡献力度更大,据统计,非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每提升1个百分点,银行税前利润会提升1.5个百分点,普遍存在1:1.5的杠杆效应。

那些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较快的银行能够制造更快同时低风险的业绩增长。

从进展趋势来看,扩展中间业务,赚取非利息收入将成为各家银行的战略重点,是投资者需要紧密关注的领域。

资本充足率审慎的银行治理者和投资者会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

资本充足率,既银行资本金÷银行加权资产总额,确实是确保银行安全运营的首要考核指标。

资本充足率通俗地理解确实是一旦发生挤兑或巨额不良贷款收不回来如此的恶性风险,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来应对偿债压力或弥补损失。

显然,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

目前中国按照“巴赛尔协议”标准,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大于等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须大于等于4%,没有达到标准的银行将会对贷款规模进行限制,因此,资本充足率治理也是决定银行贷款增速及业绩的一项重要因素。

目前绝大多数上市银行已达到资本充足率治理标准,资本充足率越高于法定标准,表明该银行贷款及业绩增长的潜在空间越大,分红能力也越强。

尽管上市银行的年度资本充足率差不多都能达标,但季度资本充足率可能会因为短期贷款增速过快等因素而临时低于法定标准,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银行为将全年资本充足率拉到法定标准以上,不得不放缓贷款增速,相应业绩增速也会下滑。

因此,投资者还需紧密关注银行每个季度披露的资本充足率变动来对以后的业绩和股价作出及时推断。

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商业银行需要依照“一逾两呆”、“五级分类”,或更严格的“十二级分类”方法来可能贷款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并依照成为坏账的风险高低计提预备金,既拨备。

所谓拨备覆盖率,确实是拨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银行运营的安全性越强。

由于各家银行计提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银行间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具体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与自身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是否改善或恶化。

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记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因此拨备依旧阻碍银行业绩特不显著的一项因素。

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

鉴于此,有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变计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投资者若发觉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出现不正常的快速下降而制造出“虚假”利润增长,不要被此蒙蔽。

例如深进展(000001.SZ)2006年3季度净利润猛增197%要紧确实是靠调降拨备手段,而拨备前利润实际仅增长27%,这种“高增长”可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真实回报,反而让人担心其以后业绩潜在风险加大。

贷款的行业及地域分布推断贷款风险除了银行自行可能外,投资者还需依照银行财报披露的信息了解贷款的行业分布情况。

假如某家银行对一些经营状况恶化或存在政策风险的行业贷款比重过高,就可能给该银行带来额外的不良贷款甚至坏账。

例如国家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导致房价走软,过多依靠房地产开发信贷和购房信贷的银行就存在业绩风险,投资者就要考虑规避。

相反的情况是,假如银行贷款中,一些正在经历景气繁荣或国家鼓舞进展的行业比重较高,该银行的业绩前景就会相对诱人。

此外,银行贷款和业务的区域分布也需要关注,尤其关于全国性银行,在经济发达地区业务比重较高的银行通常安全性和盈利性较好。

但假如某区域发生区域性经济或政策风险,如爆发严峻的金融案件,在该区域开展业务较活跃的银行就可能会受到牵连,持有该银行股票就不是明智之举。

图表4 各上市银行贷款行业分布,2006资料来源:公司财报,投资百科统计以上分析具体银行股的指标及关注因素都会阻碍银行的终极盈利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ROE和ROA的变动,是决定银行股估值及股价走向的核心考量。

此外,还有一些阻碍整体银行板块表现的宏观因素,也需紧密关注,它们包括:利率央行调升或调降基准存贷款利率,既所谓加息和减息,对银行业绩会构成直接阻碍。

以加息为例,通常会对银行业绩造成负面阻碍,具体表现在:存款利息上升会加大银行利息支出同时可能引发存款流入加大,从而导致利差缩窄或贷存比下降,消减银行利润;贷款利息上升会抑制贷款需求,降低贷款增速,由于贷款企业或个人资金吃紧,还有可能增加银行额外的不良贷款;利率水平上升会导致债券利率整体上升,银行已持有的债券品种降面临价格下跌,形成账面损失冲减当期利润,那些债券资产比重较高的银行损失更大。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央行对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加息力度可能有所不同,如长期存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大于短期存贷款,那些活期存款和长期贷款比重较大的银行反而会因为加息而短期内提高利差及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