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使用方法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使用方法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一、设计思路
《认识常见岩石》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教材,主要是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一些化学药品等常用的认识物体的方法,让学生亲自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从而了解岩石的特征和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把岩石应用到生活中,达到认识岩石的目的。

现行的新教材虽然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与难度没有作特别的强调,岩石的形成是抽象的,不是学生能常见到的,学生学习起来仍有较大的难度,为了方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设计制作了本课件。

课件使用Flash 8.0制作,运用了Flash ActionScript编程,既能够绘制单个图像,又能动态演示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同时设计友好美观的操作界面和导航菜单,使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实用性。

二、使用方法
本课件默认全屏显示,大小为800×600像素。

运行环境:
适用于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CPU为586以上的计算机,64MB以上内存,8倍速光速,至少256色显示,分辨率800×600像素及以上。

使用说明:
课件由十个场景组成。

这十个场景分别是:科学家李四光简介、常见的岩石、岩石的含义、岩石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分类、四种岩石的基本特征、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拓展与延伸。

各个场景是按照线条流程来操作完成,导航栏按钮控制进退,点击场景中的按钮可切换到下一场景。

本课件的亮点在形象的展示各类岩石的样本,通过动画展示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