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6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射(肌肉、皮下、静脉、腹腔注射等)。
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模拟人在生活和 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该受试物的途径和方 式
17
不同受试物的染毒途径
工业化学毒物:经呼吸道、经皮 农用化学物:经口、经皮、经呼吸道 药品:经口、经注射 食品:经口 环境污染物:经口、经呼吸道、经皮 吸收速率:静脉注射>吸入>肌注>腹
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学物的质与 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学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 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学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 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26
二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测试和求出受试化学物的一系列急性毒性 参 数 ( 通 常 以 LD50 为 主 要 参 数 ) , 并 对 该外源化学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最大剂量法:以最大容积最高浓度给予动物后未 见死亡,可不进一步试验求出LD50值。
43
6.毒性作用观察
(1)中毒体症和发生过程观察 很多化学物在实验动物接触的初期往往 先出现兴奋现象,有的化学物在动物接 触的初期首先表现为抑制现象 通过毒性表现可初步 确定急性毒性靶器官
44
(2)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计算LD50 (3)体重
20
空腹 灌胃后2-3 h复食 灌胃的体积不超过体重的1-2%:小鼠为
0.21.0ml/只或0.10.5ml/10g较合适 大鼠为5ml/只(通常用0.51.0ml/100g) 家兔为10ml/2kg体重,狗不超过50ml/10kg
21
喂饲法 将受试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受试 动物可自由摄取,常用于食品污染、水污 染的染毒。 可能会影响营养素的含量,有 异味的受试物不适合此法。
36
动物分组:均衡性和随机性
均衡性:
要求各组动物的平均体重及体重的离散度 尽可能一致。具体来说是 (1)实验动物的体重不应超过全体实验
动物平均体重的20%---控制离散度 (2)每组之间的平均体重相差不应超过
10%---控制均衡性
37
随机性:
每只动物分散到各组去的机会是均等的, 以避免成见或系统误差
注>皮下注射>经口>皮内注射>经皮
18
(1)经呼吸道接触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或在生产过程中
和生活过程中以蒸气、气溶胶、烟、粉尘 状态污染生产与生活环境空气,此时就有 可能经呼吸道吸入
吸入接触 分为两种方式
静式吸入 动式吸入
19
(2)经口(胃肠道)染毒(灌胃,喂饲,胶囊) 灌胃(等容量灌胃法)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Common Toxicity of Chemical Poison)
1
【目的要求】
掌握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目的 熟悉一般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熟悉蓄积毒作用概念
2
【内容】
急性毒作用:概念、试验目的、试验方 法的要点、 分级和评价 蓄积毒作用:物质蓄积,功能蓄积,蓄 积系数,生物半减期 亚慢性毒作用:概念、目的和方法要点 慢性毒作用:概念、目的、方法要点和 注意事项
尸检及病理学检查:所有动物均应进行大体 的尸体解剖,必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31
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
尽量选择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 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易于 获得、品系纯化,且价格较低的动物
为了有利于预测化合物对人的危害,要求 选择两种以上的实验动物,最好一种为啮 齿类,一种为非啮齿类,分别求出其急性 毒性参数
猫 10~12 3~4 1500 1500~2500 1000~1500
狗 15~20 3~4 10000 8000~15000 4000~8000
33
3.性别 急性毒性试验所用的动物应当是雌、雄
各半 如果在研究中发现待测化学物对雌、雄
动物的毒性大小有明显差异时,应分别 求出雌性与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值 如果试验是为致畸试验作剂量准备,也 可仅做雌性动物的LD50试验
29
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
(一)经典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动物: 首选大鼠,体重变异不超过体
重的20%。 剂量组:一般分为5~7组,至少3组,组间
有适当的剂量距离 动物数量:每组至少同性别的5只动物,雌
雄各半,雌性要求未产未孕
30
中毒症状的观察:重点观察皮肤、被毛、眼 睛和黏膜改变、呼吸、循环、自主和中枢神 经系统、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记录 中毒发生时间、症状表现程度、发展、死亡 前特征和死亡时间
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13
(3)实验动物级别的选择 应使用Ⅱ级(清洁级)或以上的动物,保 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性别 外源化学物对性别敏感性有差异,选择敏 感的性别。若不确定有无差异,则同时选 择两种性别。对初次评价的化学物,选择 两种性别。
14
(5)年龄和体重 实验动物年龄的选择取决于试验的类型和 评价目的
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实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7
进入人类生态环境和人密切接触的物质, 特别是新化学物,均需对其进行一般毒 性作用的观察和评价。
包括新的食品、药品、农药、化妆品、 工业化学品(消毒剂)等。
8
(一)一般毒性评价意义
化学毒物一般毒性作用的研究对防治外源 化学物所致急慢性中毒,对毒理学安全性 评价和危险度评定,制订卫生标准以及管 理毒理学的决策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24
急性接触的次数:实验动物接触化学物的方 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经口和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给与 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受试物
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 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 试化学物的过程。
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25
中毒效应出现的时间 化学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
34
4.实验动物分组和数量 在利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化学物LD50时, 实验设计中对动物数的要求不同 霍恩氏法测 LD50时要求有 4个剂量组, 每组4或 5只动物
35
概率单位法、Bliss法测定则要求5—7个 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或10只以上 对于不同的化学物测定应根据其相应的 试验规程确定实验动物数量
在观察期间应注意观察其体重变化。这有助 于了解受试化学物所致的பைடு நூலகம்毒效应是短暂的 或较长期的效应
45
(4)病理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
应当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凡中毒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做病理学检查, 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 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存活动物于观察期结束后应做病理学检查
46
(5)观察时间和周期
测定外源化学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 验动物接触化学物之后两周(14天)内的总死 亡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学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 算24小时的死亡率
47
有些速杀性化学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 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
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 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胶囊法 多用于犬兔等动物。易挥发、分解, 有异味的受试物尤其适用。
22
第二节 急性毒性作用
23
一、 急性毒性的概念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 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 在短期内所产生的健康损害作用和致 死效应。
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改变 及死亡效应,最主要观察指标是LD50
39
给药前禁食处理
凡经口染毒时,要求试验前要对动物禁食, 以保证胃内无食物,减少食物对化学物毒 性的干扰
禁食时间: 隔夜禁食 禁食不禁水 经口多次可不禁食
40
5.剂量选择
剂量选择是急性试验成功的基础,也是能否以较 少的动物消耗,尽快得到准确的急性毒性参数的 前提
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 质,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学物化学结构 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 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急性试验一般选用成年动物 亚慢性、慢性试验通常选用较年幼或初断
乳的动物 同性别动物的体重差异不应超过平均体重
的20%
15
(6)生理与健康状况 应选用健康动物(排除哺乳,怀孕) 实验前观察5-7天 对于大鼠、犬的亚慢性、慢性试验进行血
液生化学的检查
16
2.染毒方式的选择 常用的染毒方式有经口、经皮、吸入、注
实验动物的预检:
适应性饲养一周,选择健康的动物 (1) 适应环境 (2) 筛检动物
38
实验动物喂养环境
实验动物喂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23℃,家兔可控制 在203℃,相对湿度30%~73%,无对流风。每笼动 物数以不干扰动物个体活动及不影响试验观察为度, 必要时需单笼饲养。饲养室采用人工昼夜为好,早 6点至晚6点进行12小时光照,其余12小时黑暗,一 般食用常规试验室饲料,自由饮水
41
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 接触途径
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 剂量组,再上下各推1~2个剂量组做预试 验
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 找出受试化学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42
外源化学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 依预试验结果而定
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 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 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
3
第一节 概 述
4
毒理学主要三大研究领域
描述毒理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机制毒理学 (Mechanistic toxicology)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