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二体育教学计划

水平二体育教学计划

水平二体育教学计划注:1.本表以水平二(小学3——4年级)所做的体育教学计划。

2.本计划是以每周3学时每学期17周制定。

3.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不专门设理论课讲授,在两学年体育实践课中贯穿进行。

四年级(水平二)体育教学全年计划注:1.本表以小学四年级(水平二)所做的全年计划。

2.本计划是以每周3学时每学期17周制定。

3. 带“★”表示体能考核项目,带“●”表示技能考核项目。

4、技巧内容有跪跳起、侧手翻组成,测评时由学生任选一项。

“平衡”单元教学计划“平衡”教学课的设计说明(单元第四次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学生身体需要出发,按学生心理规律考虑,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围绕与“健康有直接关系的体能”—-平衡进行重点教学,真正使学生:仿有童趣、练有情技、学有所得、习有所用。

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选择平衡作为学习内容,是对小学体育教学教材的一种开发、提示和探索;是对体育教学中单凭竞技运动项目分类的一次挑战;同是对注重平衡能力培养的一番呵护。

本次课学习的全过程,采用了“模仿平衡→体验平衡→学习平衡→运用平衡→知识归纳”的递进程序,由感性至发散性,再到理性,道理识见、科学犹存、循序渐变。

器材特点与综合特色一、自制、独特的“稳步器”,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支持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创意、挖掘的“钢丝桥”,改变了硬地、硬物的平衡环境,使学生体验到“软着陆”。

三、学生在体验、操练、运用的学习过程中,向他们传授人体平衡器官的健康知识,让每个孩子懂得一个道理:先天的不足,后天努力也可改变。

四、自我评价,教师要引导,即时、即地、即兴地进行“小手掌”记录,较真实地勉励,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同伴。

主要组织图形、器材、动作说明* * “走钢丝”* *(1)“冲云天”(瑜伽平衡式等) * * 过 多” (2)“小飞机”(燕式平衡) * * 地” 脚 (3)“伦敦桥”(仰身平衡走) * * 雷 “虫 (4)“梅花桩”(踩点平衡走)* * “区 跳 (5)“多脚‘虫’”(多人协作单脚跳) * * 教学重点:平衡觉,即调节肌肉的紧张度,维持动作的稳定 游 戏:“走钢丝”(循环平衡练习):共两次:第一次先在钢丝上间隔铺垫物体后进行比赛小红旗第二次在比赛中边铺物体边进行比赛游戏:“走钢丝”图示“稳定器”上的练习:(两组钢丝全长约12-15M)1、“比谁立得久”(徒手与单器械的平衡)2、“看谁站得稳”(双器械的平衡)“平衡”教学设计水平二:四(1)班 45人 授课教师:(三)创设、学习平衡的过程 15’单、双、多人徒手、器械平衡动作练习: 1、“冲云天”、“小飞机”、“伦敦桥”、“梅花桩”、“多脚‘虫’”等 2、“稳定器”上的练习 3、“比谁立得久” “看谁站得稳” “试谁走得快”4、同伴帮助、保护下试走钢丝桥点评: 老师的平衡教学单元的呈现,使我们对该学习内容的安排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反映一线教师在体育课程(一)学习目标1、体验多种平衡身体的动作,了解平衡的基本特点,发展协调、平衡能力2、勇于展示自我,知道和他人合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学习内容:1、发展平衡能力的多种练习2、游 戏:“走钢丝” (二)模仿体验平衡的导入 5’1、“飞吧飞”2、“转啊转”3、师生共同寻忆日常生活中的示例进行尝试、体验 4、教师简述相关平衡知识、特点(四)运用平衡的“走钢丝” 17’方法:依班级人数平均分成二队, ┉稳步经过 “地雷区”, 快速通过“钢丝 桥”,集体单脚跳 12M回“营地”┉ 12M 规则:踏“雷” 者重回起点;落 下者就地上钢丝;全队通过先夺旗的队获胜(五)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全课中,根据“走钢丝”练习、比赛和完成4-5种“平衡”动作的实际效果,可即时、即地、即兴地进行“小手掌”记录,自我鼓励。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安全提示: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参与态度:(六)结束前的知识归纳 3’1、放松游戏:拍拍乐2、小结归纳:平衡--靠耳朵里的“半规管”起作用,但平衡能力是多多练习后会得到增强的 主要器材准备: 钢丝桥、“稳定器”、小红旗 预计运动强度:中偏低预计练习密度:40%(七)本课教学的预期目标:一、通过一系列平衡练习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了身体平衡,并使80%的学生能完成4-5种平衡动作,感受日常生活中身体平衡的作用。

二、通过“走钢丝”的游戏比赛,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并较正确的评价自己。

乏与时俱进,创新立意。

归纳点评如下:一、立足学生选择教材从学生身体需要出发,按学生心理规律考虑,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围绕与“健康有直接关系的体能”—-平衡进行重点教学。

二、目标明确方法具体了解人体平衡器官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同时也起到预防学生在运动中发生伤害的作用。

能根据水平二(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模仿平衡→体验平衡→学习平衡→运用平衡→知识归纳”的教学过程。

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健康发展”的理念。

同时让每个孩子懂得一个道理:先天(平衡)的不足,后天努力也可改变。

三、由易到难系统递进从学习单元的四次安排,不难发现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系统规律,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1、徒手平衡(如:“冲云天”、“小飞机”、“伦敦桥”、“编花篮”等)2、平衡物体(如:体操棒、球等)3、固定物体上的人体平衡(如:“梅花桩”等)4、活动物体上的人体平衡(如:稳步器、平衡车)5、不同物体上的人体平衡(如:跳跳球、走“钢丝”)在老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在教学方法即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合理选择,将教学用情景设置,得到具体、更形象、更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采取即时、即地、即兴地进行“小手掌”记录的评价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较真实地勉励并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同伴。

纵观全过程,该教师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上,还是对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行动把握上,从教学内容的开发利用,到体育器材研制进步,由教学方法的创新立意,至教师主导的充分发挥,都是一次可喜的尝试,值得研究推广。

教学案例【问题】: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问题解读】:《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案例】不记得是哪一节体育课,按教学计划,我进行了仰卧起坐的检测。

一上课,我开始作考前动员,认真地带领学生作准备活动,布置考前练习,并予以宣布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就要求学生作两人自由组合的考核准备。

(两人相互帮助,1分钟做仰卧起坐的次数)眨眼的工夫,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准备一决高下呢!“3、2、1、预备、嘀!”随着一声响亮的哨音,第一组的同学开始了,看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面红耳赤地你争我抢,我忍禁不住地大声喊到“加油!”、“加油!”……“嘀!”随着一声终止讯号,考核结束了。

随后我强调相互之间公布成绩。

接下来就是统计成绩的工作,“陈梦怡,报成绩”,“25”,“曾正”,“32”……“苏浩然”,“46”他小声地答到。

他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几个同学站出来,大声质问“切!你能做46个!”,接着几乎全班都用疑惑的目光顶着他。

这时我正想大声质问他,当我转眼望着他时,见他满脸绯红,低下头一声不吭,看到他这副模样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不能质问,不能,他现在已经是孤立无援了,如果再加上我对他的攻击,他岂不很容易被击毁吗!于是我话锋一转,对同学们说道:“关于苏浩然的成绩,下课我会请几个代表来监督,让他重新考核”。

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一个个都满意了。

随着我统计的结束,下课铃也响了。

课后,我随机点了几个学生(包括帮他完成考核的同学)来到了器材房,一切准备妥当后,我特意走到苏浩然的跟前,摸着他的头鼓励道:“我相信你!你能行!”他会意的点点头。

“开始”,随着我一声,他开始做了起来,我也随手开动了秒表,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40秒、41秒、45秒、50秒......眼看时间就快到了,可他只做了30个,怎么办这样下去的结果,不是比刚才更惨,不行,我要保护他的自尊心,于是我悄悄地按下了暂停键,并大声地喊到:“不错,加油!加油!”听到我的加油声,他也好象平添了许多力量,38、39、40、42 (43)“停!时间到”。

几个同学半信半疑的向我走过来,我一脸严肃地把秒表对着他们展开并说到:“刚好一分钟”。

(当然是我做了手脚)这时又有几个同学质问道:“老师,可他还是没有46个”。

我笑着对他们说:“连续两次的考核,后一次肯定要差一些的,你们有时间试试看”!“噢”听我这么一解释,他们满意地回教室去了。

“你们俩跟我来”,我叫上了两个“演双簧”的学生来到了办公室(没有人)。

我牵着他们的手对他们说:“刚才的经过你们满意吗”他们点点头,我又说道:“不用你们说,我也知道实情”。

听到这里他们俩惭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我趁机说道:“你们追求上进,想取得好成绩的想法是对的,但你们要实事求是,绝不能弄虚作假,知道吗!”听到这里他俩满脸绯红地额点点头。

“今后注意哟,你们放心吧,我会替你们保密的,去吧!”“谢谢卢老师”!听到他俩这重重的话语后,我感到像喝了蜜糖一样,不知道有多甜,回味无穷。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显得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饱含一腔爱心地去勤于反思,善于创造一些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