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自编讲义采用主要参考书:1、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海龙著:《视觉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文化人类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目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以及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开设。

文化人类学课程对于本科学生是一门比较新的领域,其教育应坚持广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有个入门性的了解。

突出文化人类学对于客观、准确和科学了解新疆历史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

从不同专业、不同民族和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锻炼学生的运用田野调查能力和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尊重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的重要性,并且运用社会调查方法了解社会文化现象,系统地、正确地文化人类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且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起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熟练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主要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分支,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特征,文化相关理论及其文化的功能。

主要掌握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实地研究中的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口述史、座谈会及其影像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学习整理和分析资料并根据选题撰写出调查报告。

在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和方法两部分的前提下,既能够让学生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能让学生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进行社会文化现象的调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分析国内外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掌握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观点创新的方法与途径,并希望学生根据中国社会和文化资料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讲人类学—打开你认识世界的另外一扇窗户[教学时数] 2学时[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类学的定义分析。

(2)、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3)、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

教学方式:(1)、讲授与看录相相结合。

(2)、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3)、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

(4)、启发式授课。

在讲授西方各种理论和方法时,一方面注重介绍西方学者如何创新,如何吸收和批判前人的成果,如何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启发在未来的研究中创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一、文化人类学主要内容二、人类学研究对象三、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一)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学会和掌握与异民族和外国的交往、相处之道。

(二)认识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历史及其规律,以控制、把握和引导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深入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会处世之道,熟悉解决处理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方法。

(四)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科学化程度。

(五)学习文化人类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国际问题的实质和预测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人类学?2、学习文化人类学有什么意义?第二讲人类学理解世界的基石—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学习,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所具有的特征,文化的区分和文化的功能,并运用文化相关理念分析多元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什么是文化?(2)、文化特征。

(3)、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分析。

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2)、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

(3)、启发式授课。

主要内容一、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一)、文化概念的来源及其界定(二)、文化构成要素二、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二)、文化是复合的。

文化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三)、文化的象征性。

文化的意义的多元性。

(四)、文化的传递性。

横向和纵向传递性。

(五)、文化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三、文化的区分(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三)、主文化与反文化(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四、文化结构(一)、文化的内部结构(二)、文化的外部结构(三)、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四)、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五、文化的功能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它的实质及特征是什么?2、文化有哪些构造,它的功能有哪些?3、文化有哪些类型?4、何为文化震惊?5、什么是文化堕距?什么是边际文化?6、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三讲人类起源及其中国人的由来[教学时数] 4学时[目的和要求]本讲主要涉及体质人类学内容,以便学生对于人类学有个整体全面的了解。

主要掌握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人类演化的阶段;种族的分类与起源;现代中国人由来;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科起源于非洲。

(2)、种族的起源。

(3)、现代中国人的由来。

(4)、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形成。

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2)、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

(3)、启发式授课。

主要内容一、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一)二元分类法(二)三元分法(三)四元分类法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体质人类学包括四个主要的分支:人类起源学、人种学、人体形态学(人体结构学)和分子人类学。

三、人类演化的阶段四、人科起源于非洲五、智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六、人类进化的负作用七、种族的分类与起源八、现代人起源的三种假说九、现代中国人由来十、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复习与思考题:1、人类学主要分支学科有哪些?2、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哪些领域?3、人类演化主要分哪几个阶段?4、人类进化有哪些副作用?5、现代人起源的三种假说。

6、现代中国人由来。

7、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形成。

第四讲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教学时数] 2学时[目的和要求]本讲进入文化人类学方法的学习,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功,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如何确定调查主题,如何进行田野调查的准备以及掌握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确定调查主题。

(2)、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有哪些?(3)、田野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2)、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

(3)、启发式授课。

主要内容一、确定调查主题二、选择调查点三、阅读相关资料四、制定田野调查方案和提纲五、其他准备工作六、预调查复习与思考题:1、如何确定调查主题?2、如何制定调查方案和提纲?3、为什么需要预调查?第五讲访谈法[教学时数] 2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学习,学生掌握什么是访谈法,制定访谈提纲的要领,掌握访谈过程中的技巧原则,以及访谈记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作业实践,运用访谈法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访谈大纲进行访谈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访谈提纲的制定原则。

(2)、访谈技巧的掌握。

(3)、访谈记录。

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2)、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

(3)、启发式授课。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访谈法二、访谈调查的实施三、访谈过程及其技巧四、对访谈法的评价复习与思考题:1、各自选择一个同学作为访谈对象,并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

2、看一下自己的着装,是否容易对个人访谈产生不快的感觉?如何避免由于调查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访谈对象的排斥或是不合作?3、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制定访谈提纲,在学校里面随机选择访谈对象,必须是生人,然后进行访谈,并记录下来。

第六讲观察法与问卷调查法[教学时数] 6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学生掌握观察的过程和观察的程序以及观察的原则,并能够运用观察法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法学生主要掌握问卷的设计环节,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问卷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的实践。

最后学习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练习进行调查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过程的学习。

(2)、观察原则的掌握。

(3)、问卷设计的原则。

(4)、观察和问卷调查的记录和整理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2)、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

(3)、启发式授课。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观察法一、观察的种类二、观察的技巧三、观察的记录方式第二部分问卷调查法一、概述二、问卷方法复习与思考题:一、观察一个社会场景(scene)半小时。

场景中至少出现三个人:你以及另外两个人。

你至少可以观察到两种情形:你本人以及他人都认为你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情形;或者你自己以及被观察者都不认为你是参与者的情形。

二、选择一种情形,静静地观察。

不要记笔记,拍照,摄影录像,总之不要试图记录。

问题:1、你在哪里观察这一场景?2、你与所观察的场景关系如何?3、你为什么选择观察这种场景?4、你为什么选择观察这一特定场景?5、你采取什么样的姿势(躺着,坐着,站着,走着,开着车等等。

)?6、试着回想并描述在半个小时的观察过程中你对自己、对场景的看法。

7、在你“正式”观察之前,你是否一度融入场景之中?A、如果是:你注意到当你从参与转为观察时你有什么变化,例如态度、感觉、身体情况或其它因素?他人的行为对你有影响吗?你让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觉得参与者之间有什么行为上的变化吗?B、如果不是:表示你知道该怎么做,能迅速进入观察状态。

对比开始观察之前,你的思维、感觉、或生理状况有什么不同?对比你处于相似的情况却没有下意识地做观察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8、你有走动吗?还是静止?为什么?9、你对场景感兴趣吗?还是容易分心?或者两者都有?10、你感到厌烦吗?11、休息一会。

想想你所观察的场景。

你是否注意到以下细节:时间?温度?天气情况?物品的材料?材料的颜色?人们的发色?人们的衣着?背景声音(如汽车经过的声音)?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各人在相互关系中地位如何?人们移动身体的方式?手势?人们与物品的空间安排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试着回想其它你当时未注意到的细节。

把它们与这些问题一并列成清单。

12、仔细复查所列清单,思考:清单中列出的有哪几类细节?你容易忽略的是哪类?就你在观察中出现的选择性倾向写一篇简短的陈述。

你的选择性忽略会不会与观察过程中感觉到有些乏味有关?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常常这样?请你谈谈。

三、就下列开放式问题,设计能够在问卷中使用的相应的封闭式问题:1)去年你家里的总收入是多少?2)你进入大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你大学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四、关联式问题练习:1)你是否有兼职?2)如果没有,是否打算去找兼职?3)如果没有,为什么?4)如果在找兼职,则找了多长时间?3、找一份调查问卷,三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就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