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_纯word版_含答案)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_纯word版_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性:H 2SO 4>H 3PO 4 B .非金属性:Cl >BrC .碱性:NaOH >Mg(OH)2D .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药使用B .粮食酿酒C .转轮排字D .铁的冶炼硝酸盐 亚硝酸盐雷电作用 人工固氮 固氮作用(豆科植物的根瘤)动物排泄 及遗体 动物摄取 植物遗体 被细菌分解 氨或铵盐 制造蛋白质 大气中 的氮状态Ⅰ状态Ⅱ状态Ⅲ 反应过程 状态Ⅰ 状态Ⅱ 状态Ⅲ 表示C 表示O 表示催化剂A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 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 。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 溶液的pH 约为11) A .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Cl 2+2OH -=ClO -+Cl -+H 2OB .该消毒液的pH 约为12:ClO -+H 2+OH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Cl 2:2H ++Cl -+ClO -=Cl 2↑+H 2O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CH 3COOH +ClO -=HClO +CH 3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CH 2=CH CH =CH 2n I I + n CH 2=CH CH =CH 2 +(2n -1)HII CH CH H2n PPV 催化剂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该反应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⑴A 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

⑵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

B 的结构简式是 。

⑶C 、D 含有与B 相同的官能团,C 是芳香族化合物。

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⑷F 与试剂a 反应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 是 。

⑸M 和N 均为不饱和醇。

M 的结构简式是 。

⑹N 为顺式结构,写出N 和H 生成I (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

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 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⑴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⑵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 2进行分离。

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 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 2的H 2SO 4层和含高浓度I 2的HI 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 .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 .加I 2前,H 2SO 4溶液和HI 溶液不互溶c .I 2在HI 溶液中比在H 2SO 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

③经检测,H 2SO 4层中c (H +) : c (SO -24)=2.06 : 1。

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

⑶反应Ⅱ:2H 2SO 4(l)=2SO 2(g)+O 2(g)+2H 2O(g) △H =+550 kJ·mol -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 .H 2SO 4(l)=SO 3(g)+H 2O(g) △H =+177 kJ·mol -1R —C ≡C —C O —CH 2 H 2C —R ″ HC =C O R ′C —CH R —CH C =CHO OC CH 2 R ′ R ″ 铑催化剂(R 、R ′、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O C —CH HC =CH 2CH 2 CH O C J 已知:—C —H + —CH 2—C —H H —C =C —CHO + H 2O 碱O O O 2ii .SO 3(g)分解。

L (L 1、L 2)、X 可分别代表压强和温度。

下图表示L 一定时,ii 中SO 3(g)的平衡转化率随X 的变化关系。

①X 代表的物理量是 。

②判断L 1、L 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27.(14分)研究CO 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⑴溶于海水的CO 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

其中HCO -3占95%。

写出CO 2溶于水产生HCO -3的方程式 。

⑵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 2只来自于H 2O 。

18O 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CH 2O)x +x 18O +x H 2O⑶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

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 2。

用N 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 2并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

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

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 3,在用x mol·L -1 HCl 溶液滴定,消耗yS O 3平衡转化率/%32x N 2光能叶绿体KI L -1 2(SO 4)3溶液 (pH 约为1) mL HCl 溶液。

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的浓度=mol·L -1。

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 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 2的原理: 。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 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

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是 。

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 “2Fe 3++2I 2++I 2”反应中Fe 3+和Fe 2+相互转化,实验如下:⑴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 。

⑵iii 是ii 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ii 中 造成的影响。

⑶i 和ii 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 2+向Fe 3+。

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 中Fe 2+向Fe 3+转化的原因:外加Ag +使c (I -)降低,导致 I -的还原性弱于Fe 2+,用右图装置(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 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 型管左 管中滴加0.01 mol·L -1 AgNO 3溶液。

产生的现 象证实了其推测。

该现象是 。

⑸按照⑷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 中Fe 2+向Fe 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的原因是 。

②与⑷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⑹实验Ⅰ中,还原性:I ->Fe 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 Fe 2+>I -。

将⑶和⑷、⑸作对比,H 22O)海水 (pH ≈8) 实验Ⅰ 实验Ⅱ3 mL 0.005 mol·L -1KI 溶液 3 mL 0.005 mol·L -1 Fe 2(SO 4)3溶液(pH 约为1)2O产生黄色沉淀,溶液褪色 溶液变浅 溶液变浅,比略ii 深i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6.C 7.D 8.A 9.C 10.D 11.B 12.C 25.(17分)⑴CH 3C ≡CH ⑵HCHO ⑶碳碳双键、醛基⑷NaOH 醇溶液 ⑸CH 3C≡CCH 2OH ⑹26.(12分)⑴SO 2+I 2+2H 2O =H 2SO 4+2HI⑵①a 、c ②观察颜色,颜色深的是HI 层,颜色浅的是H 2SO 4层 ③H 2SO 4层中含有少量HI ⑶①压强 ②L 1<L 2SO 3(g)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3(g)=2SO 2(g)+O 2(g) △H =+196kJ·mol -1,当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

27.(14分)⑴CO 2+H 22CO 3、H 2CO ++HCO -3⑵①2HCO -3+Ca 2+=CaCO 3↓+CO 2↑+H 2O ②x CO 2 2x H 218O⑶①②zy x -⑷①a 室:2H 2O ―4e ―=4H ++O 2↑,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 室,发生反应:H ++HCO -3=CO 2↑+H 2O②c 室的反应:2H 2O +2e ―=2OH -+H 2↑,用c 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 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CH =CH —COOH + Br 2CH -CH —COOH Br Br—C ≡C —COOH +C ≡C —COOCH CH 3 + H 2OC =C H HC =CH H HOH 2C CH 4溶液)28.(15分)⑴化学平衡状态⑵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⑶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⑷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⑸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②向右管中加入1 mol·L-1 FeSO4溶液⑹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