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2009年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纲要2009-12-21 23:27地理考试纲要一、命题原则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立足时代性、基础性和生活性,力求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素养的考查。

其具体要求是:(1)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强调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相结合。

(2)力求体现公平、公正。

命题以本纲要为依据不受具体版本教材的限制,兼顾城市和农村学校不同教学条件,避免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试题。

(3)试题设计应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试题选材应力求真实性、情景性,力求体现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必修课程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内容。

其考核要点与要求如下。

地理1(说明:黑体字为内容标准中的“标准”要求)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组成,大气圈的组成成分与垂直分层,生物圈的特点,水圈的组成和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的分类,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大气热力环流。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简易天气图,影响我国的主要大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生物等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共同特征。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地理21.人口与城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及其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地理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的差异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及迁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及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及其基本流程,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组成,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l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问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3)试题易、中、难之比约为7:2:1。

(4)考试内容为必修模块,其中,必修l约占40分,必修2约占30分,必修3约占30分。

(5)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占5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占50分山东省二○○六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总星系2.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物质,其主要原因在于①日地距离适中②昼夜交替周期适宜③形成了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④产生了地转偏向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读下图,完成3~4题。

3.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4.若该图表示大西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A.①代表日本暖流B.③是加利福尼亚寒流C.④处为北大西洋暖流D.该地为北大西洋热带、副热带海域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地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5~6题。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强热带风暴6.该天气系统可能给此地带来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沙尘暴C.冻害D.泥石流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季节,山东省主要盛行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8.此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青岛海水浴场人满为患B.泰山顶上可能有积雪C.烟台苹果挂满枝头D.济南大明湖荷花盛开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关于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地表径流变化加大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流可能会出现断流③矿产资源的分布同水热条件密切相关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自然资源潜力扩大与提高的基础是A.资源的再生性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物质运动的循环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③②①依次代表A.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D.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12.决定该山地基带自然带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经度位置D.山体坡度2005年3月,“首钢”搬迁工程正式启动:在距离北京225千米的中国北方港口——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的曹妃甸,一个年产达800万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型钢铁厂将建成。

据此完成13~14题。

13.“首钢”搬迁的主要目的是A.将旧址开发成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B.把年均80多亿的社会增加值转移至河北省C.还北京一片蓝天,并融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中D.为实现2008年的“绿色奥运”,将污染转移到河北省14.关于“新首钢”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B.可利用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资源发展生产C.能发挥曹妃甸天然良港的优势,生产和出口高档次钢材D.距离京津地区较近,可得到来自两地的技术支持2006年4月20日——5月20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寿光市)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寿光市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

近几年来该市不断引进国内外新技术和名优稀特蔬菜品种,逐渐成为我国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

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市蔬菜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A.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B.种植蔬菜的自然条件好C.种植的蔬菜科技水平高D.种植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少,质量高16.下列做法,不利于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的有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加强信息交流 D.大量使用农药读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18.随着人口迅速增长,该城市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交通压力增大读图,完成19~21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