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污水处理方案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

【精品】污水处理方案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

设计、安装及调试方案1.项目情况概述Xx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

渗滤液经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渗滤液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调节池容积约2400M3。

调节池利用地形以土坎砌筑而成,池底铺设2M厚HDPE防渗膜,在防渗膜下铺设一层20CM粘土保护层;在场区四周沿周边道路设置截洪沟,将地表水汇集至南区排放。

调节后的渗滤液提升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1.1.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1.1.1。

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PH调节+絮凝沉淀+UASB+SBR+氧化塘的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图如下:1.1.2。

存在的问题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废置,渗滤液无法达标排放.作业面积过大,每逢下雨,渗滤液产生量很多,原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处理量(75m3/d)不足,收集池有满溢外排隐患。

1。

1。

3。

原渗滤液处理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该类污水必须有效治理,必须达标排放。

应主管部门的要求,防治垃圾填埋场造成的环境污染,落实渗滤液达标排放刻不容缓。

因此,对原系统做升级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2、设计处理水量、水质和排放标准2.1设计处理水量设计处理水量:Q=100m3/d平均流量:q=4.5m3/h24h计设计流量:q=5m3/h2.2进水水质指标参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典型水质如下表:序号项目排放浓度1pH6~92BOD5300~20003COD1000~50004 氨氮1000~30005 悬浮物200~1000注:表中除pH值和色度外,其余指标单位均为mg/l.2.3处理后出水水质经过渗滤液处理系统后的排水应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标准限值,如下表:序号项目排放浓度限值序号项目排放浓度限值1 CODcr 100 9 六价铬0。

052 BOD 30 10 总砷0。

13 SS 30 11 总铅0。

14 氨氮25 12 总汞0.0015 总氮40 13 色度40倍6 总磷 3 14 粪大肠菌群10000个/l7 总铬0.1 15 PH 6-98 总镉0。

01依据(GB16889—2008)中表2的标准注:表中除pH、色度和粪大肠菌群除外,其余指标单位均为mg/l.2。

4排放水质达标保证书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我公司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臭氧杀菌+石英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反渗透"的工艺处理净化,排放水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其中”超滤+反渗透”工艺,起初运用在生产饮用纯净水方面,现阶段桶装、瓶装纯净水,基本均采用此工艺。

国外企业经过对反渗透过滤膜元件技术革新和改进,发明了高抗污染膜,运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水质已经远远优于排放标准。

具体比对如下:序号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标准限值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臭氧杀菌+石英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反渗透”工艺的排水水质1 CODcr 100 402 BOD 30 103 SS 30 54 氨氮25 105 总氮40 206 总磷 3 27 总铬0。

1 0。

058 总镉0.01 0.0059 六价铬0。

05 0.0210 总砷0.1 0。

0511 总铅0.1 0.0512 总汞0。

001 0。

000513 色度40倍 514 粪大肠菌群10000个/l 10015 PH 6—9 6—9根据以上数据比对,采用此工艺处理该污水,工艺选择先进、可靠、合理。

排放水达标根本不存在任何疑虑,我公司可以保证,如排放水不达标,可以接受主管单位的任何处罚,同时承担因水不达标造成的所有责任。

3、工程设计依据、设计原则3.1设计依据(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2)《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3)《水污染物质排放标准》(DB4426—2001)(4)建设单位水质及水量(5)建设单位提供代表性的水样检测数据结果(6)垃圾场原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状况(7)渗滤液处理站地形地貌(8)同类工程经验3。

2设计原则3。

2.1.适用原则首先必须确保垃圾渗滤液处理之后能够达到排放要求。

考虑显示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的具体情况,在可能的基础上,选择的处理工艺流程、构筑物型式、主要设备、设计标准和数据等,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3.2.2.技术参数可靠原则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改造设计时必须充分掌握和认真研究各项自然条件,如水质水量资料、同类工程资料。

按照工程的处理要求,全面地分析各种因素,选择好各项设计参数,在设计中一定要遵守现行的设计规范,保证必要的安全系数。

对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采用持谨慎的态度。

3。

2。

3.经济可行原则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改造设计完成之后,总体布置、单体设计及药剂选用等要尽量可能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3.2。

4。

技术合理原则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必须根据需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机械和自控技术,但要确保安全可靠。

根据其他垃圾填埋场的成功经验,结合针对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水质化验结果,分析其进水水质、水量的特点,选用符合马鞍岗垃圾填埋场特点、成熟、稳定可靠的渗滤液处理系统、设备及工艺,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占地、降低运行费用和工程投资。

3.2.5.安全运行原则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改造设计必须考虑安全运行的条件,如适当设置分流设施、超越管线、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3。

2。

6。

注意环境卫生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改造设计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场内布局、构筑物外观、环境及卫生等应该注意美观和绿化。

3。

2。

7。

避免二次污染在治理渗滤液废水的同时,避免污泥和噪音产生二次污染。

4、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工艺说明4。

1。

水质特点和处理工艺流程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冲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

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和降水,其中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时性和反复性,占渗滤液总量的大部分.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中CODcr和BOD5浓度高;氨氮含量高;含有十多种金属离子;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一般认为BOD/COD的值大于0。

45时,可生化性较好。

本方案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杀菌+过滤”工艺,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确保达标排放或回用于绿化浇灌。

4。

2工艺流程说明垃圾渗滤液收集于调节中,在调节中经过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后用泵泵入絮凝沉淀池中,经过絮凝沉淀,将水体中悬浮物、胶凝状污染物初步去除后污水自流入酸化水解池,在酸化水解内,可使污水均质及与沉淀池的回流污泥充分混合,回流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易生化有机物,能更有效地去除污染物;污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COD、BOD5的降解,NH3—N的硝化和反硝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中含有一定量老化脱落的生物膜,这些含有生物膜的污水流入斜管沉淀池,经沉淀后清水流入臭氧消毒池,经过臭氧的杀菌消毒后用增压泵泵入多介质过滤器过滤,然后进入超滤和反渗透系统后达标排放。

超滤和反渗透浓缩水回灌于垃圾填埋场。

沉淀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到酸化水解调节池,多余污泥排到污泥池浓缩干化池,定期清理回填于填埋场。

工艺流程框图如下:达标排放4。

3工作原理、特点以及设备稳定性和优越性4.3。

1调节池(原有)大多数排放污水的水质与水量是不均匀的,调节池就是为了调节均和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削减高峰负荷。

4。

3.2。

絮凝沉淀池(原有改造)絮凝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剂,混凝剂的絮凝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乳化状态污染物以絮体形式析出来加以沉淀.可以有效降低后续处理系统的符合.在工艺中聚合氯化铝是作为絮凝剂加入,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作用是作助凝剂,把分散的悬浮物絮凝成较大的团块,便于分离清水和污泥。

采用此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胶融性污染物,降低后续设施的负荷.4.3.2.酸化水解池(原厌氧池改造)在酸化水解调节池内,可使污水均质及与沉淀池的回流污泥充分混合,回流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易生化有机物,能更有效地去除污染物。

4。

3。

3。

接触氧化池A/B(原SBR池改造/新建一座)4.3.4。

斜管沉淀池(新建)斜管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污泥)的一种常用构筑物。

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

每两块平行斜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就有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污水经生物接触氧化池后,悬浮物主要是脱落的生物膜及菌团,经沉淀分离后,上清液流入消毒池。

污泥排到污泥浓缩干化池。

4。

3。

5.接触消毒池(新建)污水中存在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它们经一般的生化或物化处理都不能被彻底消除,为防止病菌的扩散以及污染后续处理设备,需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的病原微生物。

本设计采用臭氧消毒装置,杀菌作用明显,且对水体中有机物、色度、臭味均有一定去除作用,比较加氯消毒,不会生成氯化物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3。

6。

多介质过滤器(新建)多介质过滤器是专门针对原水水质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过滤效率高、性能稳定。

它的作用是滤除和吸附原水带来的明胶、悬浮物、微量细菌等污染物。

设备特性:能够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明胶及有机物等;具有独特的均匀布水方式,使其滤除效果达到最佳;反冲系统对空气擦冲,能力强、时间短、水耗低;单台过滤器运行周期较长;可以极为有效地除去水中低分子有机物、明胶、氧化性物质等。

4.3。

7.超滤系统(新建)超滤是广泛应用于物质分离,浓缩和提纯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膜上的微孔截留原水中的悬浮物质。

原水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在纤维内部流动,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透过膜成为超滤液,大分子物质则被浓缩,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由于膜丝上的微孔孔径非常小,因此产水水质优良,并且超滤的过程为动态过程,膜不易堵塞,超滤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运行,无相变化。

4.3.8。

反渗透系统(新建)反渗透的分离原理是通过增加溶液一侧的压力,使其超过渗透压,破坏渗透平衡,从而出现溶剂反向渗透流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反渗透目前在工业分离提纯、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经过超滤的水进入置于压力容器内的膜元件,水分子和极少量的小分子离子能通过膜层,经过中心收集管集中后,通过产水管达标排放;而胶体、有机物、微生物以及二甲离子等均不能通过膜元件,并随着小部分水留在浓水室,流往浓水水箱,浓水经增压泵回灌于填埋场.系统的进水、产水、浓水的管道上都装有一系列的控制阀门、监控仪表保证设备能长期稳定的运行.膜元件采用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该类膜元件由三层复合薄膜卷成,表面为聚酰铵材质,厚度约为2000埃,并由一层微孔聚砜层支撑可承受高压,对机械张力及化学侵蚀具有较好抵抗性,膜面积为365ft2,透水量为10000GPD,平均脱盐率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