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过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测试卷

【单元过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测试卷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2.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

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

能得胡适如此评价的中国文人当是()A.施耐庵B.蒲松龄C.吴敬梓D.曹雪芹3.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A B. B C. C D. D4.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

”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①对仗押韵②直抒胸臆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琅玡台刻石》(局部)(如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

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 . ①③ B . ②③④C . ①②③④D . ①②④6.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如痴如醉和另类赏析。

下列有关古典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居易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B . 宋词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她的词属于婉约派D . 唐诗宋词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文艺创新7.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最有可能是()A. A B. B C. C D. D8.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

该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李白9.在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欧洲400年以后,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开始使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

谷登堡对印刷术的创新发明推动了( )A.中国宋明理学的传播和地方教育的普及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进程C.中国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繁荣D.欧洲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启蒙运动的发展10.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

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B.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C.经济中心的日趋南移D.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1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A B. B C. C D. D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13.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14.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的,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

”下列诗歌不能佐证该评价的是()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②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③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5.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

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A.秦朝B.唐朝C.北宋D.清朝16.文人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形式,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的思想。

下列各项最契合文人画特色的是( )A . AB . BC . CD . D17.“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以上材料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 由平民文学向宫廷文学发展 B . 由宫廷文学向平民文学发展C . 由汉赋向宋词、唐诗、元曲等发展D . 由地主阶级文学向农民阶级文学发展18.唐代诗人元稹在谈到白居易的诗时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这反映了白居易的诗( )①通俗易懂 ②深受人们欢迎 ③流传极为广泛 ④采用活字印刷,用于交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19.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C . 火药D . 指南针2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 . 书法 B . 绘画C . 戏剧D . 杂技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材料一 某校高二(2)班历史第二学习小组在学习必修Ⅲ相关内容后,制作了图1-1的作品:在作品简介有“最早”“成熟汉字”等字样,而据该小组同学介绍,他们参考了学者董作宾的作品(图1-2):材料二作品展览的时候,某同学对“董作宾”是谁产生了兴趣,要了解相关信息,他想到了下列几种方法:A.查阅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或《辞海》B.查阅该小组作品所涉及的教材内容C.在知名搜索网站相应位置输入“书法家”进行搜索,在搜索结果中寻找董作宾相关的信息D.去图书馆查阅《中国历史人物列传》E.在知名搜索网站相应位置输入“董作宾简介”进行搜索(1)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你推测该小组作品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你会推荐他选择上述哪种查找信息的方式?为什么?(3)如果参观的同学要求介绍“董作宾”,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根据你的推测,你应该如何简要作答?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发展有何趋势?有何认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作为世界名人加以纪念。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

请回答:(1)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你认为以这些方式纪念屈原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4.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1897~1975年)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

这表明( ) A .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B .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C .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D .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

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和我国的《大学》《中庸》 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

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地观玩真理的生活。

《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差别还不够明显么? ——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材料二 怪不得威特福格尔说:“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上层阶级和最高官厅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并加以奖励。

但他们所怀抱的意义, 和西洋完全不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谁也不能否认。

”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谓同治六年,曾文正公方初定捻军回到上海,去就南京两江总督任,极注意于其亲自手创之江南制造厂,文正见之,大为欢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