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农村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

提升农村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

提升农村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摘要: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引领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必须选择。

本文以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为视角,分析农村教育场景中透现的问题,论述提升农村教师人文素养、营建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的现实必要性,提出相关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教师文化人文素养在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还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先天不足,后天不良”是众所周知的现状,即使改革开放40年,教育迅猛发展,全社会为追求教育公平、均衡教育发展进行了多方的努力,但农村学校仍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新形势下,在国家重点倾斜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同时,农村教育的理念革新没有同步,学校精神层面的变革与发展滞后,城乡教育的差距由此而拉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亲身感受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目睹种种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直击农村教育现场现场一: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中,发生过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件。

那是几年前,突然间我工作的单位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主角,而我也亲历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场电话采访及电视采播,而这些并不光彩。

事情的起因是本校一位中年女教师在上课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求有关学生进行反复深蹲,进行变相体罚。

事件的进展与处理肯定是划一的套路,我代表学校承认了工作的不足,承诺改进。

但这一事件却在校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很多老师认为,在这事件中,教师被鞭挞凸显了尴尬的地位,教师的工作权利没有保障,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摧毁。

这种“共同认知”,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与文化建设设置了重重的路障。

这件事早已平息,已经事过境迁。

但是,今天进行反思,抛开社会舆论对教育对教师的苛责不说,我们不应该委屈。

因为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发展每一个孩子,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紧紧抓住“人”的培育,那么就只剩下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与应试的准备,教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了。

现场二:学校组织了初二年级的家长会,到了班主任带着各科任老师与本班家长交流这一环节,突发了事端。

初二(5)班科任黄老师急跑过来对我喘着粗气,大喊:“校长,不好了!快打起来了!”原来,该班班主任温老师在班上提出本班同学存在的不足,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加强教育。

当中,老师或许语言有些生硬,当事家长有意见,发生了争吵,最后剑拔弩张,爆发了冲突。

我赶到现场平息了事态,班级家长会继续进行。

这时候有一个家长专门找到我提意见,他说,儿子表现一般,开家长会,他有些不想来,因为他觉得儿子在班级里好像是边缘人,可有可无,家长会于已无关。

听完家长的话,我深深地震撼了。

之前听过不少说辞,外界说农村教师对家长不友好,我不以为然。

现在看来,造成误会和误解,我们的教师有责任。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父母乃至家族的中心和宝贝,真正践行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真理,如果我们的农村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眼里有孩子,而不仅仅是眼中有工作,那么“师者父母”,教育工作是很幸福的事情。

现场三:最近区教育发展中心的专家们到学校来进行教学调研,他们听了许多课,在反馈中指出了学生对学校数学课的感受是几乎一面倒地好评,说数学老师宽容、和蔼可亲,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感觉愉悦。

而有的学科课堂气氛太严肃,老师没有耐心,不注重师生互动,还喜欢骂人,课堂压抑。

看着这样的反馈,我想起之前听过的一节语文课,老师安排一些基础不太好、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然后让一些成绩好的孩子在评说分析。

在课堂上全部的孩子兴致盎然,都饶有兴味地进入语境中,收获满满,而且是每个同学都能收获。

我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现在都很热衷于研究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教学手段的整合,一些老师的头脑里只有技法,只有兵法,却丢掉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丢掉教学当中的世界观和人格气息。

一节成功的课必定是有文化的课,是目中有人的课,是心中有数的课,是手中有法的课。

落后的教师文化,造就了落后、守旧、僵化的课堂。

直擊农村教育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农村教师群体以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师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在教育变革发展迅猛的今天,农村教师群体缺乏前进提升的动力,缺乏教育教学的活力,也导致今天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隐忧。

营建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的核心是提升农村教师人文素养美国学者罗斯·韦勒在他的《文化与管理》一书中强调:文化是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

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台湾学者龙应台形象地强调了文化在人类生活、社会组织中的核心作用。

从职业功能上来讲,教师依据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人才培养去推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以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年轻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教育方针、教育大纲的具体执行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正应为这样,我们所理解的教师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群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走向。

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

营造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的核心是提升农村教师的人文素养。

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这里的人文素养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著名学者肖川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为人为中心的精神。

肖川认为,人文素养有丰富内涵,一个有着厚实人文素养的人,对古典文化有相当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深切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关注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珍视人的完整性;尊重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深切关注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乐于用审美眼光看待事物;有理想主义倾向,追求完美;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维护履行核心价值观。

学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应该具有丰厚的人文精神,才能如同雅斯贝尔斯所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才能更好地践行教育的宗旨和本质。

正因为这样,目前农村教育的扭曲生态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提升农村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而营建康的教师文化,成为当下农村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

提升农村教师人文素养、营建积极进取教师文化的途径和策略通过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来积极建设健康的教师文化。

有几个有效的途径与策略。

一、师德建设是根本。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养,良好的师德水平高度体现了教师的人文素质。

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民教师,同时会具有丰厚的人文涵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发展和幸福,从生命成长的高度去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做孩子们成长的导师。

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强化教师从业的“规矩意识”和职业操守。

我们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组织“师德大讲坛”活动,组织“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比赛,组织“我的教育故事”大赛,组织“爱的艺术”文化沙龙等活动,既能提升教师的文化气质,又提高师德水平。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还要积极地进行学校文化的推广教育,在理念“落地”、强化共同价值追求的过程中,让师德提升,人文精神的构建水到渠成。

我先后任职的两所农村初中,学校特色文化主题分别是“生长教育”和“飞翔教育”,我坚持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交流,组织论坛对话,让老师们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真理,并在日常工作环节中践行。

随着对学校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老师们的人文精神、师德水平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二、强化人文关怀,实行人文管理。

提高农村教师的人文素质,建设好农村教师的健康文化,我们还要强化人文关怀,营造好学校内部的人文情怀,建立好学校内部的人文环境,实行人文管理。

马克思讲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作,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自进行創造。

”换言之,要让老师们拥有体面的、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除了国家政策层面让教师生活无忧、受人尊重外,校内管理、校内氛围让老师感受到尊重、尊严、有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

三、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文人气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类灵魂而工作的教师必须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有高雅的文化、精神追求,我们要开展形式丰富、饶有兴趣的阅读活动,营建老师的精神家园。

读书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乳,读书可以修身,读书可以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读书能让我们的气质高贵起来,让我们的心灵充实起来。

我们要积极建设良好的阅读平台与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们可以定期向老师们推荐好的书籍,好的文章,组织读书交流会,组织读书心得的评选与展示。

通过多读书,我们农村教师群体也就有了更多的高雅、睿智、亲和、自信等文人气质,也具有更多的平等、民主、仁爱、豁达等人文之气。

有高尚的精神家园栖息,有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积极健康的教师文化呈现出一派鲜活的生命气息。

四、组织高雅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精神境界。

印第安人有一则著名的谚语,“我们走得太快,应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这也是当下我们的社会精神缺失的写照。

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特征,直接影响了我们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的土壤也滋生了不少偏离文化主流的不良文化和现象。

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师中倡导、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种文艺活动,从而营建教师积极健康的休闲文化。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应当成为我们滋养的土地。

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琴、棋、书、画”就是非常好的能提高我们教师精神境界的途径。

所以,我们可以以学校或工会为主体,定期组织中国象棋、围棋比赛,要求和支持教师学习乐器,组织教师参观名家书画展览,组织教师观看音乐舞蹈汇演,组织教师参与文化沙龙的活动,从而使健康高雅的文化成为学校教师文化的主流。

同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开展教师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组织教师的趣味运动会,一方面提升教师的健康意识,形成锻炼习惯,同时在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促进教师文化、教师精神的沉淀与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