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动物
• 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海水温度多在20℃以上。对 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 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 喜成群活动,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 旋转1圈。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 行动缓慢,温顺害羞,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 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 40m深的海底,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
• 斑海豹游泳时主要依靠后肢和身体的后部左右摆 动前进,能以每小时27公里的速度在水面附近游 动。 • 潜水一般可以潜至100~300米左右的深水处,每 天潜水多达30~40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令 鲸类、海豚等海洋兽类也望尘莫及。在潜水时, 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动瓣膜关闭,还可以 阻止海水进入耳、鼻。
• 儒艮的平均寿命是78岁
斑海豹
• 斑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成兽体长约1.2~2米,体 重100公斤以上,雄兽略大于雌兽 • 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 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 • 唇部触口须长而硬,感觉灵敏,是觅食的武器之一 • 前肢狭小,后肢较大而呈扇形,尾短小,仅有7~ 10厘米长,夹于后肢之间,联成扇形。 • 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游泳的姿势就像 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这种体型十分适宜在大海 中游泳。
• 中华白海豚的摄食消化系统与陆上哺乳动物完全 一致。 • 中华白海豚眼睛较小,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 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可以测出前面 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结构和属性,并作出判 断和反应。 •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 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 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东南部沿海
• 人类为了取用它们的长牙、油脂及肉,在大量捕杀下,现 存数量相比以前来已经很少了。
• 海象靠声音定位进行捕食。海象喜群居,性情懒 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据记载,海象寿命为45年) 大部分用在睡懒觉上。
• 海象主要生活于北极海域,但它可作短途旅行。 其漫游的行程因雌雄而不同:雄海象漫游约2.1万 千米,雌海象漫游约1.9万千米。 • 海象的繁殖率极低,每2~3年才产一头小海象。 分娩在海中进行。孕期12个月左右,哺乳期为1年。 小海象和母海象呆3~4年的时间。当牙长到10厘 米之后,才开始走上自己谋生的道路。
• 世界上每一头蓝鲸的歌声每一年均变得越发深沉。 • 蓝鲸刚出生时,就有2吨重。成年的蓝鲸有30米长, 130吨重。蓝鲸的皮下脂肪层就有30吨重。 • 蓝鲸的眼睛和足球差不多大。
• 蓝鲸可以活80至90年。 • 蓝鲸每天要吃数吨的磷虾。但是如果你在面前, 它不会吃掉你,而是无视掉你。
中华白海豚
• 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成熟个体体长2.0~2.5m, 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 • 背鳍突出;胸鳍较圆浑,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 水平状,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 齿列稀疏,其功能不在于咀嚼,而是用于捕食。 摄食对象主要是河口的咸淡水鱼类,不经咀嚼快 速吞食。 • 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黑色,年青的会呈灰色, 至于成年的则会呈粉红色。
• 海洋哺乳动物都是游泳生物 身体呈纺锤形或流线 型。其中鳍脚目动物和海獭、北极熊是半水生生物,均 具四肢,外形与陆上兽类相似。鲸类和海牛类是全水生 生物,体形似鱼,但它们的尾鳍呈水平状,与鱼类的垂 直状尾鳍是不同。
• 肺呼吸 海洋哺乳动物是由陆上动物演化而来,依 然保持着用肺呼吸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便浮出水面 换气。它们不但善于游泳,还善于潜水,抹香鲸可潜 在水中长达1.5小时。
• 强壮的北极熊是它最大的天敌。
海象
• 海象身长可达5米,体重达1.5吨。 • 一对巨大的长牙是它和其他鳍脚类动物不同的地方,这对 长牙其实是自上颚长出的犬齿,如象牙般,一生都长得不 停。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因此牙是不可或缺 的工具或武器。如挖掘食物、攀岩或攻击敌人。 • 海象的前脚很长,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后脚可向前折曲, 在陆地上行走。 • 硕大的身体(仅次于象鼻海豹),一天到晚在冰上或海岸 上睡懒觉,看似很笨重,但在水中却很能敏捷地活动。
斑海豹 海狮 海象
海牛目
鳍脚类
蓝鲸
• 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象体重的30倍左右。平 均长度约25米,最高纪录为33.5米左右。雌鲸大 于雄鲸,南蓝鲸大于北蓝鲸。蓝鲸背鳍小,高约 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 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蜇沟55~88条。 每侧须板270~395枚。 •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最大的蓝鲸有 多重还不确定。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 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 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 重。
“水上大熊猫”面临的危机
• 由于每三年才生一胎,中华白海豚繁殖率低、生 存率低,同时生存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它们
• 过高的幼豚死亡率 海豚会囤积最大量及最高 浓度的毒素,主要储藏在脂肪组织内。第一胎的 小海豚因为哺乳而吸收了妈妈体内积聚了多年的 毒素,由于抵抗力弱,便成了海中毒素的最大受 害者。海豚妈妈体内的毒素经乳液转移给她的第 一胎的婴儿后,她若再生第二和第三胎,这些的 下一代生存机会会大得多。
• 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5吨食物。摄食时游速2~6k m/h,洄游中5~33km,被追逐时最大20~48km。 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 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 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 • 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 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 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 30年到80~90年不等。 • 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 升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 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200磅)。
• 体温 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很广,南、北两极尤多。 为保持体温,防止体热过多的散失,它们都有很好的 保护层:鲸类具有很厚的皮下脂肪,鳍脚类具有很好 的毛皮。
• 繁殖生长 海洋哺乳动物繁殖较慢,多数一年一胎、 一胎一仔,有的是三年一胎。哺乳期较长,半年至一年 多。初生仔也较大,如抹香鲸出生时体长约4~4.5米, 刚出生的海獭长约61厘米。幼兽跟随母兽的时间也较 长,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其后代的成活率。
特征
海洋哺乳动物除具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 吸等陆上高等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由于生活在海洋中, 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生特征。 • 体型 海洋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很大,远非陆生哺乳 动物可以相比。蓝鲸为世界最大的动物,体长达33米、 重达 190吨。即使体形最小的海獭,其成年雄性体长也 达1.47米、重约45公斤;雌性长为1.39米、重约33公斤
•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除了母亲及幼豚,组群 不会有固定的成员 • 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 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有时为3~5秒钟,有时 为10~20秒,也有时长达1~2分钟以上 • 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3~5岁达到性 成熟,常年都可交配,怀孕期10~11个月,哺乳期 8~20个月。每胎产一仔,刚出生的幼豚体长接近 1m
儒艮
• 儒艮的体型大而呈纺锤状,体长约2.4至2.7公尺 • 它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与海牛目的其 它动物最大区别在于: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 尾部形状与海豚尾部相似 • 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嘴巨大而呈 纵向,舌大使其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而将沙子排除 开。儒艮的肺很大,从胸部一直延伸至肾脏附近。 儒艮的气孔在头部顶端,平均15分钟换一次气
•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每天要消耗45 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 食上。觅食时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 所以又有“海牛”一名
• 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有繁殖行为,妊娠期约为11至 14个月,每三年怀胎一次,每胎一仔,从出生到 发育成熟约需7到8年。幼儒艮要到18个月大时才 断奶,而母亲哺乳期间的进食量是平时的几倍
海洋哺乳动物
简介
体呈流线形、前肢特化为鳍状、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和进行肺呼吸的海洋脊椎动物。又称海兽。
它们都是由陆上返回海洋的,属于次水生生物。一般 包括鲸目、鳍脚目、海牛目的所有动物,以及食肉目的海 獭和北极熊。 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白暨豚、江豚、贝加尔环斑海 豹等,因其发展历史同海洋相关,也被列为海洋,潜水深度达500米, 个别的海象,可潜入创纪录的1500米的深 水层,大大超过了一般军用潜艇(至多可下潜300 米)。海象在潜入海底后,可在水下滞留2小时, 一旦需要新鲜空气,只需3分钟 就能浮出水面, 且无需减压过程。
• 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潜水本领,主要得益 于它体内极为丰富的血液。一头体重2-4吨的海象, 血液占整个体重的20%。而人类的血液,仅占体重 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于海象体内血液多, 含氧量也多,在海洋中下潜的深度大、时间长也 就不足为奇了。
鳍脚目
• • • • 半水栖,似陆兽; 密被短毛; 头圆,颈短; 四肢呈鳍状,前肢保持平衡,后肢为主要游泳器官,趾 间有蹼; • 鼻和耳孔均有活动瓣膜,潜水时都关闭;口大,周围有 大量触毛,有不同型牙齿;听、视、嗅觉都灵敏,具水 下声通讯和回声定位能力。
海洋哺乳动物的代表
鲸目
蓝鲸 抹香鲸 伪虎鲸 中华白海豚 儒艮
海牛目
• • • • • • • • 全水栖,纺锤形; 皮厚,毛稀疏; 颈短,有缢纹,颈椎互相分离; 前肢鳍状,后肢缺失,仅保留腰带骨;无背鳍,尾鳍宽 大扁平; 臼齿咀嚼面平坦; 胃多室,肠长,植食性,主食海藻; 行动缓慢,好群居。 分3科,其中大海牛科已于18世纪灭种,仍保存海牛科 和儒艮科共4种。
• 斑海豹是冷水性喜冰型海洋哺乳动物,生活在西北 太平洋寒温带海洋中,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 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 泳、取食或嬉戏。 • 分布区主要在西北太平洋的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 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 • 斑海豹孕期约10个月,繁殖期多成对,多为1仔。 斑海豹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 立在水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