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日军师团编制

二战日军师团编制


十六门 120mm 榴弹炮与十二门 75mm 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 150mm 重榴弹炮)、 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 100mm 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 150mm 加农炮)、迫击炮大 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 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 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 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 为 28200 人、挽马制为 24400 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 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近卫第 2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5 年 6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机械化
近卫第 3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9 年 7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1 年 5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1 年 5 月 编成地点:仙台 师团种类:挽马
1937 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 20 个师团,1-20 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 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 100,即 101-120 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 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21-100 之间的师团是抗战之后陆续增加的,有的由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有的是新兵,属 乙或丙或丁种,没有一定的规律。
第 23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7 月 编成地点:熊本 师团种类:机械化
第 24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4 年 10 月 编成地点:熊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5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5 年 7 月 编成地点:大阪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6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2 年 9 月 编成地点:名古屋 师团种类:挽马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 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 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 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 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 12800 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 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 5000 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 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 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 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 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 1500 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 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 8000 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 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 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 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 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 1.5-1.7 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 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 6000-7000 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 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第 7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7 年 10 月 编成地点:旭川 师团种类:驮马
第 8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1 年 10 月 编成地点:弘前 师团种类:挽马
第 9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1 年 10 月 编成地点:金沢 师团种类:驮马
第 10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1 年 10 月 编成地点:姬路 师团种类:挽马
(二)、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
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 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 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 70mm 步兵炮),步 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 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 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 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 75mm 山炮与十二门 75mm 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 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 28500 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 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 120mm 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 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 25000 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 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
第 15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4 月 编成地点:敦贺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6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8 年 7 月 编成地点:京都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7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4 月 编成地点:姬路 师团种类:驮马
第 18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2 年 9 月 编成地点:久流米 师团种类:驮马
二战日军师团编制-
(一)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北洋陆军的建制是一样的。 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 1.8 万人,其中步兵 1.2 万人,其他兵种约 6 千人。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 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 1.2 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 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 1.8 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 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 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 2 旅团(每旅团 2 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 一联队,共 8 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 28200 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 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 2 旅团(每旅团 2 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 共 7 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 24400 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 3 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 5 个联队, 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 15500 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 3 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 制,约 11000 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 2-3 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 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 6000-8000 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
(四)、 至 1937 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 17 个师团扩充为 24 个师团(不包括台湾军和非 步兵师团部队),部署于国内的仅 2 个师团,朝鲜 1 个,中国东北 5 个,关内总共 16 个。 一。华北地区 1。中国驻屯军的扩大 7 月 11 日,日军大本营决定将关东军独立第 1、11 混成旅团和朝鲜军第 20 师团派往平 津地区,加强中国驻屯军,15 日,原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病死,由香月清司中将接 任。随后又在 8 月 1 日抽调东北的第 1 师团部分兵力组成第 2 混成旅团抵达天津。 序列如下: 中国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步兵旅团:河边正三少将,辖步兵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 独立第 1 混成旅团:酒井镐次少将 独立第 11 混成旅团:铃木重康中将 第 20 师团(龙山师团):川岸文三郎中将 39 旅团:高木义人少将 77 联队:鲤登行一大佐 78 联队:小林恒一大佐 40 旅团:山下奉文少将 79 联队:森木伊市郎大佐 80 联队:铃木谦二大佐 骑兵 28 联队:冈崎正一中佐 野炮兵 26 联队:细川中康大佐 工兵 20 联队:南部薰大佐 全师团 9804 人,马 1741 匹,可能没有全来,辎重兵联队哪儿去了?按日军番号,师团 骑兵、炮兵联队番号应与师团番号相同,20 师团是个例外。 混成第 2 旅团:关龟治少将(8 月 1 日后为本多政材少将) 步兵第 1 联队: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 3 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日军与 7 月 27、28 日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先后大规模增兵,8 月 31 日,日军参谋本 部下令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 1、2 两军。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副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 司令部驻北平。下辖: 第 1 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1938 年 1 月 18 日调任日军参谋本 部第 1 部部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担任) 第 6 师团: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霍一大佐 11 旅团:坂井德太郎少将 13 联队:冈本保之大佐;47 联队:谷川正宪大佐 36 旅团:牛岛满少将 23 联队:冈本镇臣大佐;45 联队:神田正冢大佐 骑兵第 6 联队:猪木近太大佐 野炮兵第 6 联队:藤村谦中佐 工兵第 6 联队:中村诚一大佐 辎重兵第 6 联队:川真田国卫大佐 第 14 师团:土肥原贤二中将,参谋长佐野忠义大佐
第 19 师团 编成日期:大正 4 年 12 月 编成地点:罗南 师团种类:驮马
第 20 师团 编成日期:大正 4 年 12 月 编成地点:京城 师团种类:挽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