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律启蒙》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
2.冯妇,男,战国晋国人,冯妇是人名,不是说此人是姓冯的妇女。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翻译: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

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

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

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

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这件事却被士人们当成了笑话。

":士人们讥笑他什么?讥笑他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弃了。

所以,"再作冯妇"作为一个相关成语,是指人应该明己见机守义,不应因环境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原则。

简言之.就是不应"再作冯
5.恰恰:黄莺的叫声。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6.雍雍:大雁的叫声。

《诗经》里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7.迢递:遥远的样子。

8.嵯峨:山势显高的样子。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释:
1.台高名戏马: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成语秋风戏马,
戏马台——宋·吕定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3.毕卓(322—?)东晋官员。

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
鲖城)人。

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

《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所以民间曾经称他为“蟹神”。

这个神当得比较好玩,不是长得像,不是什么传说,也不是保护神,原因居然是因为他嗜好吃蟹!蟹们真够冤。

陆放翁《对酒戏咏》中有句:“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毕卓做官时曾夜间醉后盗邻人之酒被缚于酒瓮边,天亮时主人见是毕吏部,大惊,解缚谢罪。

他却大笑:“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

”并让其打酒再饮,大醉而归。

至今民间仍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

他还曾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自此衰矣。

”于是自题一匾于门首:“游息书屋”。

后来成为“功格宇宙,勋著八表”的温峤将军的平南长史,协助温峤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去世。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

宁可为盗,不肯伤廉。

地高华,?a有宰辅之望。

《晋书》"王恭清操过人,被鹤氅裘,真神仙中人也",后为道士专用服装,类似佛门之袈裟。

5. 五老峰:指庐山五老峰。

除此之外还有厦门五老峰,山西、黄山、尼山
的五老峰。

李白的五老峰说的也是庐山的五老峰。

6. 三姑石:三姑石是指武夷山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
们所说的三姑石。

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庄无君、太妙叶元
君"。

相传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
禾苗枯焦。

有一天,农人江小三的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
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

她们见江小三等农人灌田辛苦,便招江
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

江小三如法施行,
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

为感谢这三
位仙姑,清江小三来到了她们居住的"云虚洞"。

正端祥间,忽见
洞门大开,一道童引出这三位仙姑。

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谢。


位仙姑告诉他:"我们本是会稽上虞人,唐天宝年间,来武夷山
学道,栖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见皇太姥,授以'丹诀',承她指
点,在换骨岩云虚洞中修练,今修烘已毕,就要离开武夷山"。

说完,这三位仙姑倏地不见了。

后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
换岩骨巅的这三块巨石取名为"三姑石"。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注释:
石:一是容量单位,1石是10斗,
二是重量单位,30斤为1钧,4钧是1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