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第一节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使用的术语,在我国许 多文献中称为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 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 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 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 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 的能力。 •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 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至文革前的物理课程
•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草案)规定的目标: (1952)
三、物理课程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 1.通过良好的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和 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 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养成科学的 思维习惯,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 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影响; •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 世界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培养公民的责任感,爱护环境,善用资源; • 培养运用恰当的术语阐释与物理学有关的概念、 原理、系统、方法和应用的能力; • 培养有关研究物理学的各种技能,如科学探究、 解决问题、实验技能、协作、沟通、数学分析、 资料收集和处理、分析及判断性思考、自我学 习等; • 籍着研习物理学,使学生在有关物理学的问题 上,培养对己对人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 在物理学范畴内,为持续进修及从事有关的工 作,作好准备; • 认识物理学在应用于科学、工程和技术等方面 所扮演的角色。
物理教育的宗旨
•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引发兴趣、原动力和成 就感; • 培养对物理世界和物理学古今发展的鉴赏; • 认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研究方法; • 培养对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认知; •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以便在科学和技 术的世界中生活并作出贡献; • 认识科学的功用和限制,与及科学、技术和社 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 (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的 基本训练; • (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与 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 • (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 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 力”; • (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 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 和建议有一定的理解。
• (一)衔接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自然与 生活科技学习领域教材,增进学生对物理学 基础的认识,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以解决 问题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 (二)介绍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上的应用, 藉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使学生明 了近代由于科学的研究,导致技术的革新和 发明,进而密切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
素 质 教 育
思想道德素质:爱国、集体主义、 公德、诚实、有责任感; 科学文化素质:有知识、有智能、懂方 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发展健康 劳动技能素质: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 知识、劳动习惯。
一、科学素养概述
• 科学素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一般来 说,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科学的本质、 目的及其局限性的理解,伴随着在一定程 度上对于重要的科学思想的理解。它可能 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1] • [1] 胡森等著,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 书· 课程卷.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421
美国科学教育目标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人人具有科学素养” 作为科学教育目标。 • 标准指出,有科学素养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历 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 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意味着一个人已有能力描述、 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意味着能读懂通俗报刊 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 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意味着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 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 根据的见解来。应能依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 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还意味着有能力提 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 些论点得出的结论。
第三节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物理教育 晚清时期
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讲理化之义,在使知物质自然之形象并其运用 变化之法则,及与人生之关系,以备他日讲求 农工商实业及理财之源。”
民国时期的物理课程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体制,建立了 中华民国。中国物理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 时期。1912年12月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1913年3月19日颁布了中学校课程标准,其中规 定中学第三学年开设物理课,每周4学时。经过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到较多的美国 教育思想的影响,又于1922年制定了壬戌学制, 奠定了我国后来长期采用的新学制。1923年颁布 了初级中学自然课程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 科学概论课程纲要,高中第二组必修的物理学课 程纲要。
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础教育课程文件(1-8年级) 科学与技术(1998年)
• • • • •
达成目标(分四级): 基本概念的理解; 探究和设计技能; 知识的交流; 科学技术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日本初中物理教育目标
• (1)提高对于有关物质、能量等事物和现象的 关心程度;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 活动,学会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2)进行物理事物、现象的观察、实验,掌握 观察和实验技能;考察观察、实验的结果,得出 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能力;同时理解身边的物 理现象、电流及其利用、运动的规律等内容,培 养对此类现象的科学见解和思考方法。 • (3)通过对物质、能量有关事物、现象的调查 研究活动,重视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科 学的思想和态度,形成对自然的整体认识。
• (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 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 和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 • (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 它们与科学的区别; • (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 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 与发展的关系; • (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 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 作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
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与技术素养 • 素养蕴涵于内,即为知识、见解与观念; 表现于外,即为能力、技术与态度。 • 包含以下能力要项:
1.过程技能(科学探究); 2.科学与技术认 知;3.科学本质; 4.科技的发展; 5.科学 态度; 6.思考技能; 7.科学应用; 8.设计与 制作
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基础 物理」课程目标
日本高中物理教育目标
• 高中理科教育的总目标是: – 提高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进行 观察和实验; – 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态度; – 加深对自然事物、现象的理解; – 培养科学的自然观。
思考与讨论
• 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科 学素养?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认识 和体会。 • 2.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学物理教学情况,提 出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英国科学教育目标
• 包括以下5方面要求: – 系统探究 – 应用科学 – 科学思想的本质 – 交流 – 健康与安全
物理A级考试说明规定考试的目的
• 对物理学必需的知识和理解;在适当的情境下应用物理 学;面对新的、变化的情境时所必需的技能; • 理解理论和实验之间的联系; • 欣赏在目前社会中是如何发展和应用物理学的; • 展示和社会、哲学、经济、工业紧密相连的、作为人类 努力成果的物理学的重要性; • 维持并发展物理学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和快乐; • 认识物理学的定量本质,并理解数学表述是如何与物理 规律相联系的. • 把不同领域的物理(内容)联系起来的知识线索; • 研究物理模型是如何发展的.
一位同学在《我心中的好老师》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心中的好老师是教物理的唐挈老师。……最打动 我的是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无时不刻不在坚守 自己的责任,无时不刻不在呼唤着那份爱国热情,更无 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开始审 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生存价值……他 将国家、民族这些久违的概念又重新建立在我们的头脑 中,……我们开始思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学生能有这样的感悟,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教物理?
《物理教师》2007年第9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界毕业生聚会,因我曾经是他们高中阶段 的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的物理课,故被他们邀请到场,…… 他们都大学毕业三年了,有的高中毕业后就未曾谋面。一朝相 聚,不免要回忆高中阶段的一些学习片段,一位医科大学毕业 知 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 识 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 对 着回答: 于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也是医科大学 学 毕业的) 生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毕业 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中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 (师范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 大学理工科毕业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 后来学文科了)
第二节 当代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 的物理课程目标
香港中学物理教育目的(2002)
• 香港科学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总目标是,为 学生提供学习的经验,使学生参与有关科 学的活动,籍以了解和应用科学的概念和 原理,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 响和对文化的重要性 。这些经验将为学生 奠定基础,在表达和做出明智的决定时能 够基于科学理据的考虑,在物理学、科学 和技术的领域持续进步和发展,并成为科 学和技术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