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期末考试根据论文范例,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该范文选题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不少于300字)
答:该范文选题不够妥当。
纵观全文,此选题虽然能够较为准确的概括全文,也便于读者检索。
题目阅读后能够明白是利用IPAT等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同时能够清楚的说明是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但是,论文标题过于冗长,不够简练、醒目,名词运用不够准确到位,重点突出不明确。
而且题目太广泛,太空洞,不够准确、紧凑。
论文整体没有明确的中心点。
此论文在写金昌市的环境,但是,具体是写金昌市的环境的哪一方面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如果说是在写气体排放,只是用表格列出了排放量,没有分析排放量多的原因,没有突出气体排放具体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防治和处理。
个人建议应该把题目改动为“基于IPAT等式的人类经济活动环境影响分析——以金昌市气体排放为例”
2、提炼论文的中文摘要、研究的结论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不少于400字)
答:1、摘要:文章基于IPAT方程对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明二氧化碳排放随经济增长的变化,依次遵循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人均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数据与排放规律,得出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
通过数据进行验证:对深化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结论:金昌市1996-2008年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
增长率超过10%,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下
降,环境压力不断减小。
金昌市工业比重增加,污染排放强度
下降,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快于工业比重的增加幅
度。
同时,其经济活动和投入之间的技术转化系数不断提高,
单位经济活动的环境资源投入随时间而递减。
所以,规模效应
和结构效应对环境的影响是加大的,而技术效应有利于缓解环
境压力。
3、创新点:通过运用IPAT方程,结合与典型发达国家的经济
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进行对比,找出优秀发展模式,提
出金昌市发展的不足以及金昌市独特的优势条件,从而提出更
好的发展前景与规划。
3、分析范文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如研究思路;语言表达,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严谨,论文(设计)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并说明不足的理由。
(不少于300字)
答:1、内容杂乱,思路不清晰,重复内容很多,文章整体结构不分明。
论文整体思路较为清晰,但一级标题下的各章节思路不清晰,没有主次的层次区分。
未能安排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让读者看后层次混论,思维不清晰,重点不明确。
2、对IPAT等式了解不深入,没能透彻而全面的分析这一等式。
因而在运用上不灵活,过于生搬硬套。
没能更深层次的进行运用。
IPAT 等式说明过程不清晰、不详尽,不能透彻的讲解,所以无法让读者准确的认识这一等式。
3、IPAT等式的理论讲解过多,而且没有结合论文内容,实际运用过程讲解过少,导致头重脚轻,没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4、论文内容讲解过于浅显,没有深入的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创新点不突出,数据整理汇总能力还需提高,没能从数据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突破点。
4、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知识背景,如何对该范文进行完善,请写出具体的修改完善的思路、框架体系以及可行的方法措施。
(不少于200字)
答:整体思路:1、论文开始简要介绍金昌市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从现状中提出问题,进而开始说明主题。
2、引出IPAT等式,对等式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如何分析和运用,此外,说明与论文的行为者联系,以及国外对环境相关的IPAT等式的运用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说明IPAT等式在分析环境中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因素中的作用。
而后引出金昌市的IPAT等式的应用。
3、通过对金昌市数据进行驱动环境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对比分析,得出所需结论,用来支撑下一论点。
4、制定环境目标和检验可行性。
不需要写对策建议,不实际也过于官方化,没有自己的见解。
5、总结全文,综述。
5、对该范文进行总体的评价。
(不少于300字)
答:1、论文整体思路基本清晰,结构也较为紧凑。
重要的是运用模型等式进行分析,很新颖,可看性会增强。
2、语言运用流畅,通顺。
修辞也较为准确,没有出现大量重复字词。
没有错别字,书面语运用比较恰当。
3、论文选题虽具有新意,但对IPAT掌握不准确,不全面,导致论文主题不清晰,内容不透彻。
从而丧失了一定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4、论文题目不够精炼,醒目。
5、论文总体是说环境的,环境包括内容过多,范围过大,应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说明。
在文中,举出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案例,就应该紧密围绕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不要一会说二氧化碳,一会说整体环境。
可以根据碳排放个案推测整体环境问题。
6、数据整理运用能力不足,无法找到自己所需数据,得出有用结论。
IPAT等式分析不透彻,生搬硬套,语法灵活运用。
从等式中挖掘创新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