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教案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教案

1)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镜头:午饭时间,某职业技术学校饭堂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同学自觉排队打饭,李想打完饭经过长长的队伍时,因为空间比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队打饭的张强,张强很大声地责备说:“他×的,走路没张眼睛啊?”李想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排好队的,”“你跟我说对不起!”“凭什么?你也不对!”两人遂吵起来,后来看有老师走过来制止. 张强指着李想鼻子说:“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谁怕谁啊!”后来双方各约一大帮人晚上聚集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结果几句话不合,双方动起手来,引发一起恶性校园打架事件,几个主要肇事者被学校开除,其他参与打架者被处以校内留校察看处分。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1.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不够自尊的表现,并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及自我评价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一单元 习礼义 讲文明 教者:彭 枭
授课章节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题目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能力目标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8页中“相关链接”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各小组总结出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学生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 学生回答,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安全教育
「」
分钟
结合《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加强防火、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预防易发传染病、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教育,努力做到普遍教育和针对性教育有机结合,使安全教育细致、深入,贴近实际。在抓好安全防范教育的同时,认真制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引入
「」
分钟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能够坐上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第一公民”,与他的仪态表现分不开。在1988年的总统选举中,布什的对手杜卡基斯,猛烈抨击布什是里根的影子,没有独立的政见。而布什在选民中的形象也的确不佳,在民意测验中一度落后于杜十个百分点,不料两个月后,布什以光彩照人的形象扭转了劣势,反而领先十多个百分点。原来布什有个毛病,他的演讲不太好,声音又尖又细,手势及手臂动作总显出死板,肢体动作不美。后来布什接受了专家的指导,纠正了自己的动作,有效地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请学习小组派代表按自己的理解归纳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作用,老师适当加以补充并导入下一个问题:
3.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老师:看来,我们都认识到自尊与自信对于个人的发展、祖国的强大都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呢?
学习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书上第11页中的内容,归纳出塑造健康人格的一些途径。
教师分析: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中学生中的许多纠纷多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大多与恶语伤人有关。俗语说“祸从口出”,即说话不当可能引来祸端。当由于你的不小心,伤害了别人的利益,要真心实意地向人说一句“对不起”。反过来由于别人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利益时,要尽可能大度一些,说—声“没关系”,这样纠纷就会自然化解。
师生一起讨论。
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
分钟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认识自我是人生的起点,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选择。
2.做自尊自信的人
案例:小明上课时很怕站起来回答问题。很多时候他知道答案,但又怕自己回答不好,因而不敢举手,有时候老师指定他来回答,他会显得犹豫、畏缩。要是回答得不够准确,他会灰心、自责,暗暗地想:“看来我真的不行。”即使答对了,他心里也会不踏实,觉得自己是侥幸,愧于接受老师的好评。小明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太强了,使自己不敢表现自己。
情感目标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 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重点
1)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2)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教学难点
个人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现在要创建和谐社会,不遵循礼仪规范是不行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心理学家说过,在沟通前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见面后的20秒,而这20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看看下面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出了什么问题?
A同学:我,一个男孩子,个子还不到165cm,站在人群中总是觉得比别人矮一截,唉!
B同学:我口才不好,专业技能在班里也不是最好的,学历又不高,我注定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
C同学:虽然我十分努力,在文体活动中表现也很突出,动手能力也不错,老师都夸我有礼貌,同学也喜欢和我交往,但文化课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因此,我一直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几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案例1中老布什在竞选中为什么能反败为胜?案例2、3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
分钟
1.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教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故事2.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的评价是:“反应迟钝,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死后,还有许多科学家在研究他的大脑和常人大脑的不同之处。
故事3.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罗丹后来成了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老师提出问题:
1)听完上面的故事和数字,你认为还有必要为自己过去和眼前的分数而丧失信心吗?还认为身高和未来的前途有着直接必然的关系吗?
1)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决定未来前途的最关键的东西应该是什么呢?
老师:我们今天已经讨论了许多关于自尊和自信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自尊和自信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有哪些作用呢?自尊与自信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吗?它与集体和国家有没有联系?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一单元习礼义讲文明教者:彭枭
授课章节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题目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情感目标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老师点拨:A同学和C同学分别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了?
学生讨论之后,老师提供下列故事:
故事1.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常遭到班主任菲利普太太的责骂:“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到26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一个朋友念了一篇《思考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震动,从此发愤图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后来,他事业有成,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名叫《菲利普太太,你错了》。
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明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自尊心强的表现吗?自尊心强应该有哪些表现?平时同学们的哪些行为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回答,老师参与讨论并进行点拨和补充:环境因素(来自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家庭气氛、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个人的身心特征、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个人对成败的归因方式,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