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在教师业务培训上的讲话(实录)各位老师:我不知道大家去没去过基督教的教堂?看没看见过神甫在给信徒礼拜时作的讲演?我去过,在我刚毕业的时候。
当时看见传道的神甫戴着眼镜,捧着稿子在讲。
老实说,这不是地道的、合格的神甫。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神甫的“老大”——罗马教皇说过,真正的神甫对信徒传道演讲、告诫道理时不能用稿子。
用稿子就说明你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记不住。
你作为讲演者都记不住,可想而知,你又怎能让听者记住呢?很有道理。
你给人家讲解,给人家上课,给人家作报告,就必须事先做好认真的准备,并把稿子记住。
但我今天还得用稿子。
裤带没眼——系(记)不住。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
为什么选这个作主题?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学校当前正在展开公开课的评比展示活动,我想借机搭建个平台,做个探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二是我发现踊跃参加公开课的上课教师绝绝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受阅历、见识的局限,对公开课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我想将自己对公开课的一些思考做个亮相和表现,协助年轻教师业务快速成长起来。
当然我可能是大言不惭,可能是纸上谈兵。
权当胡诌巴咧了。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公开课,知道公开课易犯的毛病在哪和上好公开课的一些技巧。
我查阅教育词典,没有“公开课”的解释,只有“公开教学”一词。
解释是:即为观摩教学。
然后后面其它的,全是概念性的书面语,我记不清了。
按性质分,公开课有三种类型:示范性公开课、研究性公开课和竞赛性公开课。
我们学校所上的公开课是三者的综合。
一提公开课,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公开课”就是有人听课、“公开”地上,就叫公开课。
大错特错。
也正是这种思想才导致我们所上的公开课质量不高。
一、公开课常见的几种劣质类型1.假课。
教师精心安排,学生周密演练。
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道具。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比如一节课的问题提问,老师私下有意识地部署,谁说、怎么说都实行细致的安排,甚至还有不必要的表演在里面。
而且一堂课在一个班上了N遍,让学生失去课堂的兴趣。
有人说,公开课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到课堂就是不能动。
”为什么?在于它失真,作假!这样的课,一般是学校出名的所谓名师爱这么做。
2.花课。
也叫做秀课。
注重课堂形式的活跃,课堂热热闹闹,活跃有余;还偏爱多媒体的使用,以为课件多多益善,忽略课程本身。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课堂像自由市场,从头至尾,贯穿学生热闹的场景,小组活动、个别发言、包括幻灯片的制作和使用。
一般是年轻的女老师爱这样上公开课。
3.盲课。
课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没有尊重教材意图,我行我素,自以为是。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上课靠经验,靠积累,墨守成规,拿多年教学的落后东西当宝儿。
一般有点名望的老教师爱这样上。
4.独课。
教师成课堂主角,一言堂。
不注重课堂的生成。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一节课以我为中心,一条道跑到黑,问、答全是师为主,答案统一。
一般以政史教师为主。
上课爱犯这样的毛病。
5.平课。
老面孔,固定套路,没有新的创意,仅仅是平时课堂教学的挪移。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不是在多媒体上课,而是在教室上常规课。
一般是定完职称的教师较多。
6.死课。
没有激情,没有调控,没有生成,缺乏对课的理解。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时间安排有问题,早早地把课讲完了,然后做练习,书上的、练习册上的,时间还有,就干等铃声响;要不就是听课的,都容易睡觉。
不求上进的教师偏多。
7.乱课。
缺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拿轻放重,忽略课节的重点讲解,比重失调。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导课天花乱坠,迈入正课,不是忘了讲解,就是课堂不能驾驭,离题太远或死气沉沉。
刚上班的年轻教师多出现这样问题。
上面所说的几种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体现。
为什么公开课能够出现这些劣质的现象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真正理解公开课的内涵,没有把常态课(常规课)与公开课有效地划分开,在理解上还存有着误区。
二、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区别应该说,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课”,都是教师教学的课堂体现。
区别在于:1.目的不同:常态课,以传授、讲解为主,务实,是对课节知识的全面细致讲解。
害怕知识传授有漏洞。
公开课,是常态课的艺术展示,体现教师的技能。
引领、示范作用强,能激发教学思考更好。
2.对象不同:常态课,对象单一,就是课堂听讲的学生;公开课,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同组的教师,学校的领导,甚至专家、教研员。
3.内容不同:常态课,根据大纲,是对课程的全方位讲解,内容选择是被动的。
公开课,自定题目,自主选择,内容也可节选,尤其对待自己认为精彩的、有嚼头的地方,刻意做课,都算能够。
4.心态不同:常态课,在本班教室,环境熟悉,学生配合较好,便于心态放松。
公开课,在大会议室,环境陌生,学生不爱发言;再加领导听课,心情紧张,不利发挥教学所长。
5.手段不同:常态课,一般方法单一,考虑我校现有的条件,几乎不应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的教学手段。
公开课,尽量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上课,方法多样。
综上,公开课和常态课教学不能同日而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对未来常态课的引领和趋势。
对待公开课绝不能不以为是、漠然视之,一定要精心设计和准备,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我认为,公开课不应是你晋级职称的分数砝码,而应该是展示你教学才华、提升你教学技能、发挥你个性特长的平台。
对待年轻教师,更是一次难得的终身受益的机会。
三、优秀的公开课的衡量标准什么才算一节好的公开课?听公开课到底听什么?怎么听?我的观点是:一是听设计。
一堂课从导入到授新课、到重点部位的讲解以及课上的练习、小结、作业,看上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和对当堂课的把握水准。
这反映上课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是听生成。
这是考察上课教师潜在素质的关键所在。
课堂必须有新生成的知识,如何驾驭,就直接反映你教学水平。
比如说课堂上突然出现学生讨论的现象,你激发兴趣后,如何保持和调控,你临场的快速反映是我最想也是最爱看的。
设计的精心与完美,课堂上真实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师应对课堂事件的水平,才是教师们最想从公开课上得到启示的地方。
三是看基功。
就是你的教学基本功。
仪态、语音、启发、组织、板书、作图等,每个听课的都注重,我在这里不讲。
那么,到底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参阅了相关资料,我的理解为:一节好的公开课,应符合以下的四个标准。
一是“新”。
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模式,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即所谓“立标”,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设计实施给别的老师做课“样儿”。
二是“活”。
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思维激活。
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让静态知识动态化,应是一堂有效的课。
即所谓“有成”,学生课堂受益是考评公开课质量的唯一标准。
三是“实”。
能客观贴近我们教学实际,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和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
即所谓“求效”,回归常态,避免太假。
所以,一般水平高的老师,还能把公开课还原在平时的常态教学,并能收放自如。
四是“思”。
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但要成为上课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听课教师借鉴、参照和讨论的载体,从而对促动我们业务成长。
即所谓“拓思”,体现研究的价值。
五是“美”。
一堂课听下来必须给听者美的享受。
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上课各项环节的时间安排、内容的权重比例,都恰到好处。
就像写字,必须安排得当。
美体现一种和谐。
四、上公开课各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课题选定常规课好比家常菜,一说到要上公开课,就像家里要来客人了,自然要精心准备一番。
时常听到客人说:不必那么麻烦,你们平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吧!话虽这样说,不过我们仍然免不了要准备几个拿手好菜!准备就从选题开始。
选课定题最为重要。
我认为选课定题应该考虑:一是这节课必须是内容完整的一节课。
内容不能是分课时上,所以内容根据时间要适当节选。
二是这节课必须是熟悉、便于驾驭的一节课。
不然,很容易处理不好课堂生成的东西。
三是这节课必须是有嚼头的、有研究价值、或是有争议的一节课。
这能提起听课者的听课兴趣。
四是这节课必须是能展示你教学智慧和教学特长的一节课。
看看是否可在适当的地方加点花点。
五是拟题自由。
不拘泥于课本的课节标题。
2.教学设计(1)导课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这是课堂的定调和起势。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上课教师一般都非常重视,经常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这样做,不但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但也有不成功的导课,比如过度看重导课,有的教师太刻意导课,而忽视课上的新知传授,占的时间也多。
例:语文——藤野先生导课三种类型:一是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二是设置情景,唤起兴趣。
三是巩固复习,连贯新知。
注意事项:应用启发教学导入,但不论哪种,时间都应在3分钟之内。
不然就显得“大脑袋小身子”。
(2)授新课我理解,应遵照“新知连贯,详略得当,突破得法,训练有术,切入时事”二十个字。
“新知连贯”,就是随学生的思考进度,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过渡自然。
同时,课堂要涵盖最大的信息量,最好是新奇的知识。
比如:“明”、“朋友”的解释。
“详略得当”,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合理,什么地方重点讲,什么地方略讲,要妥当处理。
“突破得法”,就是难点、重点部位,采取有效手段突破。
这是本节课气氛营造的高潮所在。
“训练有术”,就是针对课堂有限时间,如何更好安排练习巩固。
常见的现象:学生到黑板演示。
方法要多,比如争算结果、分析步骤、解题思路等,都属于训练。
“切入时事”,就是在课堂参入时尚的、前卫的、符合形势的时事话题。
好处是,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感兴趣,乐于讨论。
(3)小结作业切忌复述条块性的小结。
作业以拓宽学生思路为主。
3.生成把控课堂生成的讨论、争辩新知的现象是教师在事先设计时不能预料的,往往也是课堂最精彩的表现。
把控不好,就容易把课堂搞砸。
我们平时一般忽略课堂的生成,一遇到这个现象,多是人为制止。
比如,“好了,刚才你说的等课后再议论”等等,尤如泼盆凉水到脑门,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挫伤。
你知道吗?国外把我国的学生称作“被设计的一代”。
我们在课上就害怕意外的生成,这是东西方教育的区别。
对待公开课的课堂生成,应该怎样处理?一是抱以肯定和赞扬态度,适时点拨,激发深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有言犹未尽之感。
二是学会转入下一问题,引发对另一问题的兴趣。
三是一旦意外生成挤占时间,学会调控剩下的授课内容,略讲的地方一下带过。
好课,压堂也不为过。
4.课件使用我们讲要应用多媒体教学,但充其量是利用幻灯片教学。
使用课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不是公开课就得使用课件;但好的公开课一定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