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何似: 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字音要准,边读边 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 者 旷达 的胸襟 和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怀 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适
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 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 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 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 足以令人敬服。
背景资料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 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 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 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 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 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 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诵读全词并根据课下 注释讨论理解诗词大 意。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琼楼( )qión绮g 户( ) qǐ 婵娟(chán j)uā丙n 辰(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端着。
朱阁:朱红的楼阁。
不胜寒: 禁不住寒。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主要内容
上片: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片: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
弟难以入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
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
质疑三、读下片,回答问题。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 是谁?为何无眠?
是作者苏轼。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 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质疑四、读下片,回答问题。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 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 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 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 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 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内容研讨
1、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两者有何联系?
2、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 主讲人:闫冰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琅琊中学

调苏 歌轼

月明

时 有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 主讲人:闫冰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琅琊中学
苏轼(1036—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 / // / /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 // / /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词意: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 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 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 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 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