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汇总我院施工图质量抽查、审图机构的审查中出现的常见和重要的问题,分专业整理如下,各设计单位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需予以注意,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建筑专业:一、强条与规范方面的问题1.地下车库停车位,未表达无障碍停车位的数量和位置。
2.地下车库坡道出入口应按照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2.4条,调整与基地道路保持不小于7.5m的安全距离。
3.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4.不应穿过其他功能房间才能到达安全疏散出口。
位于袋形走道尽端的房间,室内安全疏散距离越过规定。
5.室外拦板用玻璃的厚度应符合JGJ113-200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7.2.5条要求之外,还应进行玻璃抗风压设计并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效应。
6.JGJ113-200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第8.2.2条,屋面玻璃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当屋面玻璃最高点离地面大于3m时,必须使用夹层玻璃。
用于屋面的夹层玻璃其胶片厚度不应小于0.76 mm。
7.JGJ113-200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第9.1.2条,地板玻璃必须采用夹层玻璃,点支承地板玻璃必须采用钢化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应进行均质处理。
8.有45层的高层住宅厨房排烟道选用10EJ507《排烟道图集》,但该图集说明只适用于40及40层以下住宅,故不应选用此图集。
9.自2012年9月1日起应按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设计,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同时废止。
10.按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8.1.2条规定公共建筑基地内总停车位在10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上时应设置不少于总停车数1%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11.按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7.3.1条规定居住区内凡为居民服务的建筑应设无障碍出入口,有电梯的则至少设1部无障碍电梯,无电梯的则至少设1部无障碍楼梯。
无障碍楼梯应符合3.6.1条的要求。
12.某工程共十栋超高层住宅,总户数为3568套,按2%规定应配70套无障碍住房,但说明中其数量未达标,位置亦无法核实。
13.设备用房的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
14.按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规定,当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在建筑物内时,主机房与其它相邻空间应以耐火等级不低于2h的隔墙分隔,隔墙上开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15.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4.9.2条规定,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1)-(6)条规定。
(1)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它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2)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它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其它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其它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16.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4.9.3条规定,配变电所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17.消防电梯未下到地下室,或消防电梯未设前室。
18.根据湖北省供电局主管部门的意见,为避免城市暴雨灾害引发淹水事故,公变控制室不得建在地下室。
此规定可视为地方性强制性条文。
19.消防登高面的道路坡度大于2%,或转弯半径小于12米。
消防登高面面宽不足,或消防登高面无安全出口。
20.对照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9条检查首层疏散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mm。
二、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问题1.外墙内保温,应按JGJ/T261-2011《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第5.1.2条要求进行热桥结露计算、冷凝受潮验算,混凝土构件外侧应加强保温处理,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
2.某工程采用膨胀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浆料内保温,厚度分别为60mm、50mm,根据JGJ253-2011《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系统技术规程》规定,内侧保温厚度不宜大于30mm,修正系数应取1.25。
3.关于分户墙的保温做法,说明只表达了其传热系数K值,但施工图未表达用料和构造做法。
4.某工程南向两户间采光槽过窄,每户平台净宽仅800mm,空调主机排风不畅,不符合DB42/T559-2009《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附录B的要求。
5.楼面构造表达“20厚膨胀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浆料(用户自理)”此说法不妥,如不要求建设方统一实施,则无法保证达标。
6.采用膨胀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浆料作外保温时,应根据JGJ253-2011《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系统技术规程》规定及省厅52#文精神,浆料导热系数取0.07,修正系数取 1.25,面砖饰面保温厚度不宜大于30mm,涂料饰面保温厚度不宜大于40mm,7.外墙应执行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按照6.2条为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按照6.3条为有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
8.执行省市关于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相关规定,新建十八层及以下的住宅和宾馆酒店,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凡新建的实施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必须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技术和产品,已建成的鼓励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
鼓励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9.执行省市关于在设计中贯彻绿色建筑一星标准的相关规定,做好建筑绿色评星的准备工作。
三、设计深度及应注意的问题1.总平面图深度不够,未注明退后红线的尺寸,未表示环境状况,如城市道路、周边建筑、保护遗存、拟拆除建筑等。
未标注建筑间距,各种出入口的位置(主入口、次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人防入口等),未注明消防登高面的位置,未标注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
未表达场地竖向设计内容,场地排水与无障碍设计。
未表达场地道路、硬地、护坡、挡墙等做法。
2.平、立、剖面和大样对不上,图纸目录和图纸对不上。
3.只有平、立、剖面图,缺少必要的详图大样(如墙身、檐口),或详图不详,如无滴水线、无细部尺寸、无材料名称及构造做法等,或详图无索引号。
4.对较复杂的平面分段定位尺寸标注不全,楼地面标高标注不全。
5.漏标房间名称和标高,室内门未编号,剖面图中的室内门窗未标高度。
6.采用了国家和地方禁止使用的产品和材料,指定建筑设备或厂家。
7.位于电梯旁的卧室未作隔声处理。
8.应按新标准GB/T7106--2008说明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注明防水的抗渗等级。
9.应说明外门窗隔声等性能要求,说明何时采用安全玻璃。
10.缺必要的计算书,如自然采光、视线、声学、遮阳、热工与节能等,或计算书不规范、不符合要求。
11.应在设计中贯彻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636-2010《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12.应编制《建筑防火设计专篇》,特别是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大中型工业建筑、高层和地下民用建筑,人员密集的影剧院、展览馆、商场、歌舞厅等公共建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场所都要求严格按照《要点》的规定编制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专篇》。
结构专业:一、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1.框架梁箍筋间距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3.3条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2.4条,框架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的构造要求,应注意除满足hb/4外,还应同时满足6d(一级)和8d(二、三、四级)的要求。
2.当梁端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应满足GB50011-2010第6.3.3.3条要求,箍筋最小直径应相应增大2mm。
3.框架柱的配筋不满足JGJ3-2010第6.4.3条要求。
应注意:1)抗震等级为二级时,角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9%,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同时,应注意满足表6.4.3-1附注中的要求。
2)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柱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二、违反一般性条文的问题1. 当采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工艺时,在桩基总说明中应补充《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第13.4.8条,即压浆竖管应采用丝扣连接并缠紧胶带,不宜采用焊接。
2. JGJ3-2010第12.2.5规定,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全截面)不宜小于0.3%,宜取≥0.4%。
3.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二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JGJ3-2010 第7.1.4.条、第10.2.2条。
4. 剪力墙结构中,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GB50011-2010第6.4.4.3 条。
5.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JGJ3-2010 第7.2.16.2条的要求,即对于端柱的配筋应满足框架柱的相应要求。
6.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设置应满足GB50011-2010 第6.3.9-4.2)条规定。
应注意当抗震等级为二级、柱纵筋直径为18、柱箍筋配筋为∮8@100/200时,此框架柱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为200,大于10倍纵向钢筋的直径,不满足规范要求。
7.抗震设计时,当梁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了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详见JGJ3-2010 第6.3.3.1条。
8.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垂直于受力方向布置的分布钢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
详见GB50010-2010 第9.1.7条。
9. 吊钩设计应满足GB50010-2010第9.7.6条要求。
应注意,吊钩应采用HPB300级钢筋制作,锚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其最大钢筋直径不宜超过22mm。
三、其它问题1. 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一般按地勘报告的要求取值;无承压水作用时,可取室外整平地面标高;当有承压水作用时,尚应考虑承压水的不利影响;当拟采取疏排、堵截、释放地下水的措施,降低抗浮设计水位时,应报院结构专业技委会论证后实施。
2. 计算框架柱剪跨比时,当柱两侧窗台下有砌体填充墙时,框架柱净高的计算应扣除填充墙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