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推出,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的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基本单元,研究和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之一,也是教研工作的一个切入口。

理性地设计和精心地筛选课堂教学模式,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支撑的概括性的教学模型,经教师的形象化、具体化地加工成一堂堂生动的课,这本身就是科学方法的实践和创造,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及素质是有益的。

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

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

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

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
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

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

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

正确地制约作用。

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3、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

(一)“引导——探究”模式
所谓“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包括师生、生生间讨论),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有思考价值的前沿性课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实验和实践条件,帮助学生建立假设,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或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形成系统的结论。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

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
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

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
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
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

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探究实验设计——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提出课题:
探究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提供素材:
等体积的水与水、酒精与酒精、水与酒精分别混合
提出假设,探究验证:
先预测结果,然后用量筒分别量取液体进行实验,再与预测值进行比较
(二)“启发——掌握”模式
由于时间、实验条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化学知识学习都适合引导——探究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前人积累的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过程传授给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提出“启发—掌握”教学模式。

“启发—掌握”教学模式重在教学的启发,以此引起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上
特别强调理解、运用、发挥创造,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以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1、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成分,不仅有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智力因素,而且有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2、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把知识学习分为五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其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3、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中来,让学生进入欲说却又难于言表的心理状态,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学习并非等同于自学,它是学生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进行导学,学生主动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

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

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

3、教学程序
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
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
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

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反馈: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去了解公园、广场等一些公共场所的铸像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若是金属材料,说明选择这种金属的理由。

在新课标大背景下,研究和应用教学模式,要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模式进行教学,上述几种教学方式只是众多教学方式的一部分,究竟选取哪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来确定。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做可行性研究,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然这几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对于同一个课题,有时可以是几种教学方式并用。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因而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深刻理解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增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其次,教学中大胆突破旧观念、旧思想、旧模式的束缚,积极进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要有一定洞察力和敏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