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修英明
几年来,随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一安全理念的形成,基层安监队伍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指导安全生产经营、监督安全生产经营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和我们国家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相比,显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安全生产事故的频频发生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

尤其是一些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已经明显表现出安全隐患;新改扩建项目,由于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把关不严,又不断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地区只顾追求招商引资上项目,当地政府为拢住“外商”,以“先上车,后买票”的形式,公然置安全管理于不顾,使安全管理在当地大打折扣。

随着种种安全生产形势的日益严峻,安全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们知道,生产本身就表现出动态性,那么安全管理也就属于动态性的。

就安全管理本身而言,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除抓好安全教
育外,作为一线安全管理人员,我想就就基层安全队伍的建设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基层安监队伍建设现状:
一、管理人员少
国家安监总局成立后,各地相应的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很多地方已经独立成局,从形式上看体现了各地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但就其作用发挥,人员组成,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等方面看,还相当的不足。

尤其是基层局的人员配备,从它成立伊始,就表现出畸形来。

经了解,一般情况下省局有工作人员近50人,市局有工作人员近40人,到县区局有工作人员只有10到20人。

我们县还是很重视安全生产的县,人员配备到17人。

但这17人当中有领导四人(一正三副),办公室主任一人,专门写材料;打字员一人(兼收发材料);会计一人(兼做工青妇以及党务工作)。

真正在一线搞安全指导和安全检查的就只剩下10人了!尽管我们要求局长就是工作人员,和一线执法人员经常深入企业检查是我们每个领导的工作任务,但还是望
尘莫及。

我们县的土地面积是4507平方公里,矿山企业遍布每个角落。

南北狭长140公里。

现有工商业户12000多家,其中属高危行业的有1000多家,这其中的矿山企业174家(申报或者已经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大小坑口400多个;加油站、氧气厂、农药厂、农药经营业户、鞭炮厂、鞭炮经营业户以及各类娱乐场所等等,仅有就业人员就达四万多人。

从大安全角度出发,对那些应当由我们进行管理的生产经营企业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只有到有事故发生时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其结果是按下葫芦瓢起来。

区区十几个人想从基础上就抓好安全生产是很难做到的。

仅从矿山企业看,经过工作分工后,我们主管矿山的执法人员只有4人,连同主管局长才5人。

安全管理的覆盖面明显不足,这样只能做到事后“补”,却不能做到事先“防”了。

为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力争做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我们要求所有的乡镇必须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到目前为止,虽然所有乡镇都成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并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大部分乡镇只有1人,稍好一点的是2人,而且大部
分是兼职的,并且经费严重不足,有些乡镇明确提出安全办的人员要“自己创收”!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到位,防止出现责任事故,有的乡镇安全员自己掏钱买辆破车管理安全,用破车跑矿山企业,自己安全都没有保障,还怎么进行安全管理?今年以来,我县二十四个乡镇中,已先后有三个乡镇的安全员提出“改行”。

应当说,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大量的工作是在基层,但我们国家自上而下自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时起就表现出“倒三角”这种畸形来。

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实在少得可怜!与大量的工作对象和任务不相匹配,比如检查一个矿山企业就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这样算来,就是全年三百六十五天全程工作,要想将全县所有的矿山企业检查完也还是不可能的,因为矿山企业的动态管理和其他的企业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矿山企业每天检查几乎每天都有变化,往往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况且跟踪和反复检查更是必需的。

基层管理人员不够用决不是危言耸听。

二、缺乏必要的装备
安全检查第一要素就是解决车辆问题,没有车辆就是讲一百遍安
全重要也只能是瘸子打围——坐着喊!有些基层局自成立以来,就是借车使用,有时没有办法还得和被管理的企业借车使用,俗话说得好:用人家的嘴短!对被借车的企业还怎么管理?我们局自成立以来就是用最少的钱买两台已经报废的车辆使用,遇到上级公安机关来检查的时候还不敢出去检查,因为所使用的车辆什么手续也没有。

车辆保险也都是和有关保险公司商量才给保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相应的检测仪器、照相机、摄像机等基本工具更是不敢想象。

包括防静电的服装,根本就不能想。

前段时间,国家安监总局行文要求同级政府给安监部门配备相关装备,包括车辆,安全工具和相应的器材。

但当将这些事情具体化送到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的时候,他们委婉地说,部门这样的文件很多,要是国务院的文件或者是中编办的文件还好使。

一句话让我们无所适从。

三、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安监局刚刚成立时,很多人员挤着往里来,当时也不管人员素质如何,由于进口关没有把好,所进人员良莠不齐,更有些人将安全管
理当成权力寻租的工具。

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人尽管经过几年的训练仍旧不能独当一面,执法水平极为低下,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名词术语都说不会说。

法规记不准,罚单不会写,胡乱执法,惘然下结论,对企业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心中没有数。

尽管有人曾经自豪地说:安监人员就是对那些大老板们说“上句”,但这个“上句”怎么说,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又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倒是很少有人琢磨,看来“上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说不好恐怕连“下句”都不如了。

鉴于以上各种原因,基层安监队伍工作起来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切实做好大安全这篇文章,必须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一、扩大或者整合基层安监队伍
第一、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动态的,他的管理方式也必须是动态的,这就需要人员充足的管理人员。

也由于主要的安全工作量都在基层安监局,建议尽快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扩大基层安监队伍。

当然不可以一刀切,除按着规定需要的人员外,对那些企业多的县区,应当按比例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比如按照每十家矿山企业配备一名执法人员,每二十家或三十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家安排一名执法人员,每五家烟花爆竹厂家安排一名执法人员的比例进行安排。

应当说这是比较科学的配备方式。

第二、有人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了财富,从安全的角度说:二十一世纪谁拥有资源并进行了安全生产,谁才算真正拥有了财富!否则那可能就是带血的财富,带血的利税,带血的剩余价值。

这永远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就企业而言,应当建立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对企业既有监督作用,又对工人有宣传教育和培训作用;既可以做“老板”们的安全参谋,又可以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做到纵向到底。

他们也可以定期向乡镇安全办公室或者是县区安监局汇报企业安全情况,真正使安全管理“一竿子插到底”!
第三、将乡镇安监人员纳入县区局管理。

受传统模式的束缚,一些乡镇的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端人碗就得受人管”和“人熟为宝”的原因,发生事故后不是积极地向上级局报告情况,反倒帮助乡镇政府
或者企业老板们隐瞒责任事故,这严重违背了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也使事故的责任人逃避法律的制裁,给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有些事故虽然当时私下处理得很满意,但伴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家属的反弹,很容易找到当地政府,伴着矛盾的激化,小方面说导致了政府和群众关系的紧张,大方面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最后政府当“孝子”也就在所难免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将乡镇安全人员的管理纳入县区局管理,包括编制的管理,工资的管理,人员的配备以及人员调动情况,使乡镇安监人员真正成为县区局的喉舌和派出人员。

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乡镇安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潜在的扩大了县区局的安监队伍;既可以控制安全事故瞒报现象的发生,又可以充分行使权力监督企业进行安全生产。

真正做到安全监管横向到边。

二、装备安监队伍
安监部门的基本定位也就是说它的最根本任务就是保护好百姓的生命财产,毫不夸张地说,安监人员是无数工人——农民工最直接的保护神!那么怎么保护?没有相应的设备只能是空嘴说白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