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略读和精读——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杨妙新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平时每天都会进行阅读活动,有被动的,有主动的,而伴随而来的阅读体验也有不同,有时候我们感到阅读很苦,有时候我们又感到阅读是一天中乃至一生中所做的最多并感到快乐的事。
我们中学生因为经常参加各类语文考试,所以往往把语文阅读狭隘地理解为做文章阅读的题目。
其实阅读的概念很广泛的,现代文阅读活动可分为消遣性阅读、识记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等多种形式。
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等为目的阅读, 通常为理解性阅读。
目前中考、高考的阅读考查,重点也在于此。
由于不同的阅读需要,我们在阅读所化的时间往往也有所不同,而所运用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也有较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层次需要上,我们要开展不同程度的阅读。
毋庸置疑,我们进入高中以后,要面临高考就有了阅读的最为直接的功利性目的;而我们更要明白一个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所必须达到的能力梯级,必须掌握科学实现阅读目标所应具备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方法上,按阅读时间的长短和阅读程度的深浅,一般分为速读、略读和精读。
速读速读,就是快速阅读,与略读相似,但比略读更快也更粗糙一些。
它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种阅读方法。
名为速读,但是并没有读的意思。
速读是经由眼睛直接反映到脑部,嘴巴并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心理发音;因眼脑直接反映,所以阅读速度就加快了。
那阅读速度增加后,会不会影响理解力和记忆力呢?一般人总认为阅读速度快,理解力和记忆力就无法兼顾。
初学者或许会有这样的顾虑,但对于速读技巧熟练者来说,理解力、记忆力和阅读速度的快慢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报,在网上浏览文章,看一部精彩的小说,一般都采用速读法。
其运用广泛缘于其优点,能用较短时间抓住阅读的大致内容,同时可以铭记其中的精彩片段或段落。
人们就可以在了解主要信息的同时,又能节省下来更多的时间再进行新的阅读,所以我们著名诗人陶渊明特地写了《五柳先生传》以自况,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的意思是说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
当然了,他这是主张以领会精要而反对两汉以来的烦琐经学,但是也给我们采用速读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成爆炸式的增长,日新月异;现代社会还是一个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社会,容不得你不采用速读法。
阅读速度较快的人,一天要读很多份报纸,能看完一本甚至几本厚厚的书。
所以要我们提高自己的速读能力,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默读技巧。
默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尽量减少回视和重看的次数。
(2)学会“一目十行”的读书方法。
把逐字逐句的阅读与逐行逐段的阅读结合起来,练就一目几行的能力。
(3)适应考试需要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
可先读一两段,不宜过长,迅速读完,迅速作“尝试回忆”。
这样有益调节神经、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
现在对速读的研究很多,多数目的在于更好、更细致的把握阅读的内容。
但不管这种研究多么深入,速读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无法与精读相比的。
略读略读,就是迅速检视文章的概要,即在阅读中抓住读物的主干和脉络,即只需要略观文章大意、知道文章的梗概就可以了。
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
当我们的时间不充足或只是想了解个大概的话,略读就很适合了。
它能帮助我们迅速了解全文的纲目和大意。
我们对遇到的一些不懂的内容,只要无关大局,可以忽略不理;遇到生僻的词,也可根据词的组合及上下文的联系,去推断其意义,不必求“甚解”。
略读就是速读的一种,但是比它稍微具体深入一些,所以也就用时稍多一些,书的标题、小标题和目录,都是要略读的内容。
如果有别人做的内容概括或者读书笔记,那么略读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阅读时可以先对给定的材料略读一遍,了解主干和脉络,对材料有个总体印象,然后再根据需要精读。
在略读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还得进行跳读。
所谓跳读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寻找所需的专门资料、所需要的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要求我们根据阅读目标要求,快速阅读以抓主弃次,只选读某些章节、某些语段、某些语句、乃至某些关键词语。
在应考时所做的解题性阅读时,我们就要用它来去尽快寻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例如:看一本小说,仅为知道故事的情节。
其目的非常单纯,只凭着自己的常识和认知去知道一些事。
此为一般读者借阅图书时的阅读方法。
假设你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你会怎样做才下决定借不借呢?最重要的,当然是考虑书的内容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
你可以快速地浏览目录,翻看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不必逐词逐字阅读,只要大概了解篇章大意便行了。
你可以看看文章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各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通过几篇文章的几段文字了解这本书的旨趣,初步掌握书本的主题和风格,从而确定是否借阅。
精读精读,就是在前面几种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内容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以便深入理解,领会实质。
读之愈精,思之愈深。
我们学生平时在老师引导下对课文进行的阅读,大多就是精读。
它是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从整体统筹分析,进行结构梳理,概括章段的主题,理顺其中的关系,并逐字逐句的阅读加之思考,甚至句句斟酌,以探明作者想表达什么,反对什么,同时将所见所想记录下来。
它是鉴赏性阅读,是探究性阅读是我们获得文章精髓的最佳办法,它让我们真正的进入作者的世界,进入作者描绘的世界里,体会作者传达的那至为精微的信息和情感。
从效果而言,一遍精读与几遍甚至十几遍的速读和略读相当。
速读、略读与精读的运用速读、略读与精读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速读和略读着眼于广度,以广泛地获取信息为着眼点,所以求广不求精;而精读则着眼于深度,要通过文本的已有信息通过探究获得更多更精微的隐含信息。
速读和略读实际上是精读的前奏,是第一步。
在略读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重点,然后去精读。
略读是面,精读是点。
我们平时的阅读一般用速读和略读,而我们的考试,对文章的阅读,则要求将三者结合起来,首先通过速读和略读获得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通过精读准确把握文章,准确地从中提炼要点和精髓进行准确解答。
所以选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由总体的阅读时间、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需要来决定。
同时,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的文章,也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单位时间里的阅读效率。
比如,我们读报纸,一般都是先翻看各个版面,然后阅读新闻的话,我们就用速读,一般看看新闻的标题、导语,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如果是重大新闻,较为详尽的通讯,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我们则会具体地看看新闻的主体、品位有关的细节,有的还会概括其基本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一般采用略读法也就够了。
如果是散文、小说,我们则会更多地采用略读或者精读的方法。
总之,选择哪种阅读,我们要考虑文体要素,把识别文体要素作为阅读文章的基础,要在把握读物的文体要素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才能获得阅读实效。
比如,我们阅读《孔乙己》中这段文字: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烤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的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这是小说,属于文学叙事类的,把握记叙要素及环境描写的识别理解是阅读目标。
如果我们知道了文体阅读的基本目标,我们就会明确文段的基本内容:①故事发生的时间:中秋过后的一天。
②故事发生的地点:鲁镇的咸亨酒店。
③故事中的人物:孔乙己、掌柜和“我”。
④故事记叙的事件:被打断腿后的孔乙己来咸亨酒店喝酒。
⑤故事的环境描写及作用:A、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B、环境描写的作用:以自然环境渲染被打断腿后的孔乙己的悲惨。
这些内容,有的通过速读就可以整体把握了;但是有的则要通过精读来完成。
比如,了解作品的人物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你看,孔一己的穿着等外貌神态、行走拿钱等动作细节、吞吞吐吐的语言特征,除了精读是没有办法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表意的精微的。
通过精读,我们才可以知道,孔乙己为什么坐着用手“走”,而作者这样写,目的就是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乙己此时所遭到的摧残的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孔乙己“坐着”用手“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喝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又活脱脱地表现出孔乙己好喝成性等习性。
通过精读,我们才可以知道,上文中为什么多次写酒客们的“说笑”和“哄笑”这一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酒客们“笑”其实贯穿全文,前后呼应,作者目的是要表现出酒客们的冷漠无情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通过精读,我们才会发现孔乙己买酒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而他原来进酒店买酒却是“排出九文大钱”,其动作何以变化那么大。
原来“摸”可与上文的“排”这个细节相呼应,借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巨大变化,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到的打击之巨大。
通过精读,我们才可以深切体会到“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下要再提”这一传神的神态描写所传达出的孔乙己受到别人戏弄后内心痛苦,又无力争辩的无奈和辛酸,才能让我们的心灵产生震撼。
这里我们通过对这个文段的阅读,明确一个认识,如果我们在识别文体要素的基础上再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理解文段的内涵,效果就会比较好。
文体要素的识别和理解一般侧重于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说类文本等。
下面,我们借助一篇小说的阅读来谈谈速读、略读与精读的在文学类文本中的具体运用。
寻狗寻人赵新田庄村十字街头是个热闹场所。
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
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狗启事。
那启事写道: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
“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唯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白”丛中一点红。